紅寺堡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寺堡區

紅寺堡區的地理位置
坐標:37°19′N 106°06′E / 37.32°N 106.1°E / 37.32; 106.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
政府駐地紅寺堡鎮
面積
 • 總計2,756.22 平方公里(1,064.18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19.76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751900
電話區號953
車輛號牌寧C
行政區劃代碼640303

紅寺堡區,原名紅寺堡開發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所屬的一個市轄區,是寧夏設立的一個的生態移民扶貧開發區,用於安置自然環境惡劣的寧夏南部山區同心海原原州彭陽西吉隆德涇源7縣中寧縣的貧困群眾。是全國最大的生態扶貧移民開發區,是國家重點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的主戰場。區人民政府駐政府駐金水西街8號。

沿革史

今紅寺堡區行政區域大部分原屬同心縣新莊集鄉,一部分原屬同心縣紀家鄉。面積分別為970平方公里與583平方公里。

1994年9月,原水利部部長、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率水利專家組來寧夏考察,提出「利用黃河兩岸廣闊、平坦的乾旱荒原,揚黃河之水,建設200萬畝灌區,將山區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的100萬人口遷往灌區,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的構想,投資30億元,大體建設時間6年。位於同心縣新莊集鄉的紅寺堡地區是實施這一工程的核心區。

1995年6月,寧夏成立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建設委員會。12月,國務院批准立項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1996年5月,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在紅寺堡灌區一泵站奠基。

1997年12月,國家計委批准《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紅寺堡原計劃開發土地75萬畝,搬遷移民40萬人。主要搬遷安置寧(夏)南(部)六盤山區海原西吉固原隆德彭陽涇源同心7縣貧困戶和寧(夏)中(部)中寧縣缺水地區的貧困群眾,以及政策規定必須退耕、還林(草)的封山育林區和水庫淹沒區的農戶。

1998年3月,紅寺堡揚黃工程正式開工。1998年8月,國家正式批准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開工建設。1998年9月,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在紅寺堡灌區開工。黃河水經過三級泵站的逐級提升,引到地勢高出幾十米的紅寺堡。

1998年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決定: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揚黃灌溉移民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紅寺堡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自治區政府派出機構,行使縣級政府職能。1998年12月,紅寺堡開發區管委會臨時租用銀川審計事務所的房屋(位於銀川市解放東街57號)開始辦公,並進入紅寺堡開發區開展工作;自治區下發《關於成立紅寺堡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紅寺堡開發區管委會為縣級單位。1999年1月,紅寺堡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1999年13月,管委會由銀川遷駐紅寺堡開發區雙井村辦公。

1999年5月,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2000年1月,自治區下達《關於紅寺堡鎮總體規劃的批覆》,決定紅寺堡鎮鎮址選在鹽興、滾新公路交會處。當時紅寺堡灌區設有由同心縣劃入的新莊集鄉、紅崖鄉、未經自治區批准設立的大河鄉、沙泉鄉、沙河鄉、買河鄉、雙井鄉、沙井鄉、周新鄉等(其管理機構稱「管委會」)。2000年人口8.05萬人。

2001年12月,自治區批覆紅寺堡開發區設立紅寺堡鎮和沙泉、買河、大河、白墩4鄉。加上此前由同心縣劃入的新莊集鄉、紅崖鄉,共1鎮6鄉。截至2002年3月,紅寺堡灌區已開發土地15萬多畝,安置移民6萬多人。

2002年9月,自治區下發《關於紅寺堡開發區區域界限的批覆》(寧政函[2002]137號),劃定紅寺堡區域總面積為1774.5平方公里。2002年9月,自治區批准(寧政函[2002]138號):將同心縣石炭溝(揚黃灌溉)開發區(鄉級,原屬紀家鄉北三村)成建制劃歸紅寺堡開發區。

2002年10月,自治區決定(寧政發[2002]93號):將紅寺堡開發區劃歸地廳級吳忠市管理。

2003年,自治區黨委、政府下發《關於紅寺堡扶貧開發區發展思路及管理體制的意見》,調整後規劃開發土地40萬畝,搬遷移民20萬人。

2003年7月,實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保留紅寺堡鎮;撤銷紅崖鄉,併入大河鄉;撤銷買河鄉,併入沙泉鄉;撤銷新莊集鄉、石炭溝開發區,合併設立南川鄉,鄉政府駐磙磙塘;撤銷白墩鄉,將二支幹以北區域劃歸紅寺堡鎮,將二支幹以南區域劃歸新設立的南川鄉。因石炭溝開發區所在地距新設立的南川鄉駐地較遠,實際上維持原建制。

2004年8月,吳忠市在紅寺堡開發區東部設立太陽山移民開發區並成立管委會。總面積557平方公里,控制面積328平方公里。

2005年1月,撤銷沙泉鄉,設立太陽山鎮,鎮政府駐小泉村。在原沙泉鄉駐地沙泉村設太陽山鎮沙泉辦事處。

截至2005年3月,開發土地34.5萬畝,搬遷安置移民16.4萬人。

2006年7月,吳忠市將太陽山開發區建設成為煤化工基地、世界「鎂都」、中國最大的新能源產業基地,設立太陽山開發區(由太陽山移民開發區更名)管委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享有市級管理權限;將紅寺堡園區、鹽池園區、同心園區和吳忠園區合併為一個園區,直接由太陽山開發區管理;將鹽池縣惠安堡鎮惠安堡村的疙瘩、鳳凰台、南梁自然村,同心縣韋州鎮巴莊村、唐坊梁村,紅寺堡太陽山鎮小泉村移交太陽山開發區代管。此後,太陽山鎮政府遷駐柳泉村。

至2008年已形成總面積1999.12平方公里、人口19.4萬人(其中回族占57%)的規模。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駐紅寺堡鎮[1]

2009年10月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正式的吳忠市紅寺堡區[2],下轄2鎮2鄉,分別為紅寺堡鎮太陽山鎮大河鄉南川鄉,區人民政府駐紅寺堡鎮。現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累計完成投資43.4億元,已開發水澆地40萬畝,搬遷安置移民19.4萬人(此為總人口數)。

2011年11月,自治區批覆(寧政函[2011]186號):設立新民街道辦事處,與紅寺堡鎮合署辦公,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將太陽山鎮西部地域(柳泉、沙泉、甜水河等11村)劃出,設立柳泉鄉,駐柳泉村(即現太陽山鎮政府駐地)(太陽山鎮轄買河、周新、巴莊等9村);將南川鄉更名為新莊集鄉(駐磙磙塘)。已開發水澆地50萬畝。

人口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寺堡區常住人口為197604人。[3]

自然環境

位於煙筒山、大羅山和牛首山三山之間的盆地地形。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40米-1450米。地處寧夏中部乾旱帶核心區,年均降水量203毫米,年均蒸發量高達2050毫米。無灌溉的地表或地下水源。灌溉用水由紅寺堡固海擴灌三幹渠提供,該幹渠設計流量為25m3/s,設計灌溉面積75萬畝。

行政區劃

紅寺堡區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2個、3個[4]

新民街道、​紅寺堡鎮、​太陽山鎮、​大河鄉、​新莊集鄉、​柳泉鄉和紅寺堡工業園區管委會。

參考文獻

  1. ^ 紅寺堡開發區概況[永久失效連結],紅寺堡黨建網,2008-9-23,於2009年6月27日查閱
  2. ^ 寧夏調整行政區劃 吳忠為改革試點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8,新華網,2009年10月15日,於2009年10月15日查閱
  3. ^ 中國: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07]. 
  4. ^ 2023年红寺堡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