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57特別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57特別軍是1937年9月4日蘇聯紅軍蒙古人民共和國組建的軍事單位,部隊來自外貝加爾軍區,以應對日本在外蒙古臨近地區的軍事部署,後參與了諾門罕戰役與日軍的作戰。[1]

指揮官

首任軍長科涅夫師級指揮員,1938年6月晉升軍級指揮員,1938年9月8日調任紅旗第二集團軍司令員。第7裝甲車旅旅長尼古拉·弗拉基米羅維奇·費克連科師級指揮員)接任軍長。1939年6月11日,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免去軍長費克連科和航空兵司令卡利尼切夫的職務,任命師級指揮員朱可夫為軍長;參謀長米哈伊爾·安德烈耶維奇·波格丹諾夫俄語Богданов, Михаил Андреевич(旅級指揮員)。7月19日,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第0036號命令,第57特別軍重組為第1集群。1939年9月9日,該部包括:25809人(含軍官2622人)、265輛坦克、281輛裝甲車、107架飛機、516門炮、5046輛汽車。

下屬編制

  • 第36摩步師:外貝加爾軍區的常備部隊,1938年從赤塔調駐外蒙古。缺乏現代步兵訓練,不會夜間作戰行動,在無良好情報情況下盲目行動,指戰員不會偵察。
  • 第57步兵師:外貝加爾軍區的常備部隊。
  • 第82步兵師俄語82-я стрелковая дивизия (1-г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緊急從烏拉爾軍區動員的架子師。師指揮機關及人員缺乏訓練,部隊各級指揮員難以保持紀律,充斥作訓不良兵員。該師有30%屬於無任何訓練的超齡人員。第603步兵團尤其差。朱可夫撤換了該師師長,加強該師量政工,補替指揮人員,清除異己分子和不穩定分子,全師人員士氣有了提升,在7月22日至25日的作戰中作戰表現較好,打退了日軍進攻。該師炮兵部隊表現有進步,但還未凝合成整體。
  • 機槍步兵第5旅:緊急動員的民兵架子部隊。骨幹人員被補入的人員稀釋,全旅3分之2人員訓練匱乏或完全無訓練。旅長費德洛夫中校在戰場上拋下部隊逃走。
  • 第7裝甲車旅:1937年8月12日調入外蒙古,部署在扎門烏德。旅長為尼古拉·弗拉基米羅維奇·費克連科上校。1938年8月15日裝備了輕型裝甲車21台,中型裝甲車74台。
  • 第8裝甲車旅:1938年7月23日由裝甲車特別團擴編組建。善於邊防與內務行動,不擅長野戰。1938年8月15日裝備了BT-5高速輕型坦克36台,T-37A小型兩棲坦克8台,輕型裝甲車21台,中型裝甲車74台。
  • 第9裝甲車旅:外貝加爾軍區的常備部隊。善於邊防與內務行動,不擅長野戰。1938年8月15日裝備了輕型裝甲車21台,中型裝甲車74台,T-26坦克改裝的牽引車5台。
  • 第6坦克旅:外貝加爾軍區機械化20軍的常備部隊。7月5日向外蒙古派出第一個坦克營。7月下旬才抵達戰場。指戰員訓練充分,裝備輕型快速坦克BT-5、BT-7、輕型坦克 T-26、輕型化學(火焰噴射器)坦克 HT-26、小型兩棲坦克 T-37A、坦克 T-27 和裝甲車 BA-6 , BA-20, FAI,向先參戰的坦克11旅學習作戰經驗、了解日軍戰術,演練步坦協同。缺少摩步機槍營和衛生連。
  • 第11坦克旅:1936年部署於外蒙古。1938年機械化特別旅在溫都爾汗改為第11輕型坦克旅。戰前作訓準備令人滿意,指揮人員獨立作戰時表現良好、大膽堅定、有領導力。7月3日重要且艱巨的任務完成出色,儘管付出較大損失。該部缺少與步兵炮兵協同作戰能力。戰役後其該旅指戰員獲得了大量步炮協同經驗,政工動員及高漲士氣。補充了兵員,改善了裝備物資,BT-5坦克換裝為BT-7坦克。
  • 傘兵第212旅
  • 重炮兵部隊(具體番號不明)
  • 182炮兵團
  • 第152步兵師第1步兵團
  • 混合航空兵第100旅:1939年4月底編入。只有單機訓練經驗,沒有機群訓練經驗,蒙古草原容易迷航。

參考文獻

  1. ^ Beevor, Antony. The Second World War.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2012. ISBN 978-029784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