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量
王雅量(1566年—1633年),字有容,號襟海(左海),山東兗州府沂州費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東鄉試舉第三名,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1][2][3],三十三年授山西陽城縣知縣[4],三十八年丁憂,四十三年補廣西道御史,二月奉命遼東巡按,四十六年六月陝西巡按。天啟元年升廣東右參政[5],本年終養。五年六月以御史高弘圖推薦,起補四川道御史,京畿道刷卷,六年升太僕寺少卿[6],本年升大理寺左少卿[7],十二月以年力衰邁被令致仕[8],崇禎三年起光祿寺卿,五年以母病告歸,六年病卒,贈戶部侍郎,鄉民為他立碑紀念[9]。
家族
曾祖王彥章,祖父王默,父王慎(天長縣教諭),母姚氏。具慶下,娶孫氏。
參考
- ^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科進士登科錄》:王雅量,貫山東兗州府沂州費縣民籍,國子生。治書經,字有容,行一,年三十,十月二十八日生。曾祖彥章,祖默,父慎(天長縣教諭),母姚氏。具慶下,娶孫氏。山東鄉試第三名,會試第二百八十五名。
- ^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科進士履歷便覽》:王雅量,左海,書三房,乙亥十月二十八日生,費縣人,甲午三,會二百八十五,三甲一百八十,囗囗囗囗囗囗乙巳授山西陽城知縣,庚戌丁憂,乙卯補廣西道,遼東巡按,戊午陝西巡按,辛酉升廣東右參政,本年終養。乙丑起四川道,京畿道刷卷,丙寅升太僕寺少卿,本年升大理寺左少卿致仕,庚午起光祿寺卿。
- ^ 乾隆《沂州府志·卷二十二·仕進上》:萬歷……王雅量 費縣人,甲辰科(進士),官光祿寺卿……萬歷……王雅量 甲午(舉人),見進士
- ^ 《陽城縣誌》:王雅量字襟海,費縣進士。神宗時知縣事,到官以懷保為心,務使民沾實惠。初兩稅逋欠,豪黠富人多連猾吏,竄名下戶,而追呼催比,唯貧者當之。正供未完,民已力竭矣。雅量洞知其弊,乃親檢稅籍,輸納不時者必重懲之,又嚴禁詭寄,犯者即寘於法,由是奸弊絕,而民困乃得蘇。後擢御史,按陝西,道出陽城,邑人士無貴賤老幼,皆爭迎道左,如見慈母,官終光祿寺卿。白尚書王公德政記:縣廣文病卒,侯往哭之,割半俸歸其孥。歲大祲,請上官發金,佐以己俸,食貪掩骼,民用不困。王良臣字敬吾,新鄭進士。神宗時知縣,性沉毅有遠畧,庭無滯訟。建書院,聚生徒教之,所授者皆以次得請雋。歲課民種柿若干株為殿最,迄今成林,民食其利。陛河間同知,民褰衣裹糧而送者至百里外,依依不忍別。
-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六》:天啟元年二月,升御史王雅量為廣東布政使司右參政備兵羅定,萬崇德為山東按察司副使督糧,給事中孫國禎為山東按察司僉事清軍驛傳。
-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六十九》:天啟六年三月,升四川道御史王雅量為太僕寺少卿,尚寶司少卿劉志選為順天府府丞。
-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三》:天啟六年閏六月,升太僕寺少卿王雅量為大理寺右少卿。
-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九》:天啟六年十二月,以南京太僕寺卿塗喬遷久系門戶,落籍,追奪誥命。大理寺少卿王雅量年力衰邁,著原官致仕。
- ^ 乾隆《沂州府志·卷二十五·人物上》:王雅量 號襟海,費縣人,任光祿寺正卿,劾魏忠賢不法,後以母病告歸,贈戶部侍郎,里人有永思碑記。
官銜 | ||
---|---|---|
前任: 劉應奇 |
明朝陽城縣知縣 1605年-1610年 |
繼任: 王良臣 河南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