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襄 (宋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襄(?—?),初名王寧北宋大臣,鄧州南陽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

王寧中進士第。崇寧二年(1103年),擔任軍器監主簿言事符合皇帝的心意,擢升為庫部員外郎,改任光祿少卿,出京察訪陝西。還京,擔任顯謨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府事繁多,案件牽連一千餘人,被捕的人塞滿監獄。王寧晝夜裁決,四十天都釋放處理完了;又一個月,監獄已空。轉任龍圖閣直學士、吏部侍郎,出知杭州;未至,改任海州;又改任應天府,轉任鄆州。召回京城,為禮部尚書,轉任兵部尚書,出知潁州,改知永興軍。蒲城妖賊王寧和他同名,請改名王宓。後來被左司諫石公弼彈劾,改知汝州,不久奪去學士,提舉南京鴻慶宮。

大觀三年(1109年),以集賢殿修撰知潭州,改任兵部侍郎,出使高麗王朝。還京答對稱旨,宋徽宗下詔賜名王襄。歷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政和元年(1111年),拜為同知樞密院事。因為推薦近侍獲罪,以延康殿學士罷知亳州;又因為勾結郭天信被撤職,提舉嵩山崇福宮。久後,起用為知郢州,恢復學士品秩,再加資政殿學士,轉任知淮寧府。因為言事忤逆王黼,再次提舉崇福宮。

宣和六年(1124年),起用為河南尹金國來侵,出任為西道都總管,張杲作為副手。康王開大元帥府,王襄率領所部兵會師虞城縣。康王即位為宋高宗,命王襄知河南府。王襄開始和趙野分別總領西北道諸軍,金軍圍京師,徵兵入援,二人因故迂道宿留耽誤。於是,降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不久去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