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霞橋
煙霞橋 | |
---|---|
座標 | 23°5′56.2851″N 114°23′16.2334″E / 23.098968083°N 114.387842611°E |
跨越 | 惠州西湖 |
地點 | 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 |
業主 | 惠州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 |
維護單位 | 惠州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 |
下游橋梁 | 九曲橋、枇杷橋、偃龍橋、迎仙橋 |
設計參數 | |
建築材料 | 混凝土、花崗石 |
全長 | 25公尺(82英尺) |
寬度 | 5公尺(16英尺) |
高度 | 4公尺(13英尺) |
跨數 | 1 |
歷史 | |
開工日 | 1992年 |
完工日 | 1992年12月 |
地圖 | |
煙霞橋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的橋梁,大約始建於明代[1]。現今的橋梁於1992年重建,並於當年12月竣工啟用[2]。
該橋位於惠州西湖煙霞堤,是惠州西湖「五湖六橋八景」中「六橋」的第三橋,亦是惠州西湖平湖與鱷湖的分界線。[3]
構造與意義
現今的煙霞橋為惠城區的一條橫跨西湖的橋梁,長25米,寬5米,為混凝土工整花崗石塊混合結構單孔風景橋。橋拱高2.8米,總高4米,兩端各建有一對石雕燈塔。[2]
由於橋梁重建後的造型較為輕巧,故重建後的該橋被認為是兼具傳統民族特色及時代氣息[2]。此外,該橋亦曾與臨近的永福寺一同被《惠州府志》列為歸善縣八景,稱「山寺嵐煙」(一說「野寺嵐煙」)[3][4]。
歷史
有關煙霞橋的文字記錄始於明代中期,當中《東坡集》記載的修橋年份為「丙寅年」,惟具體修築年份尚無法考證,而彼時修築的橋梁為斷橋[2][5]。二十年後,橋梁連同煙霞堤被大水沖毀,後於甲午年重修[5]。民國時期,由於煙霞堤被改為鱷湖路,該橋被加寬2米,但橋面未被改造[2]。
1959年,廣汕公路環惠州西湖的路段重修後,橋梁被改為公路橋;有關部門亦增高該橋橋下的橋閘,以發展漁業[2]。1992年,作為整治恢復菱湖工程的一部分,原下角街道辦事處重修該橋為如今的形態,並於該年12月完工[2][6]。
關聯藝術創作
明代詩人陳運曾賦「西湖六橋」組詩,當中《煙霞橋》云:
“ | 花宮迢遞滿煙霞,水色山光勝若耶。野老身閒無一事,相逢惟渝建溪茶。 | ” |
——陳運,《煙霞橋》[7] |
此外,明代學者張萱曾賦《永福寺》一詩,其頷聯「漁唱半歸孤嶼外,鐘聲已過斷橋西」中的「斷橋」即是指煙霞橋[5][8]。
參考資料
- ^ 黃澄欽. 烟霞桥. 《惠州文史》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惠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99-10, (9): 82–83.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惠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第七章 西湖建设-第四节 景点修建-一、堤 桥 路. 楊奕青 (編). 《惠州市志(二)》. 中華書局. 2008年3月: 1244. ISBN 978-7-101-06006-5.
- ^ 3.0 3.1 侯縣軍. 惠州西湖桥几许 堪作人间水墨图. 《東江時報》. 2018-08-24: A06–A07 [2020-02-22].
- ^ 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二》輿地·形勝,頁一至二:「附:府治曰歸善縣,舊名為欣樂……八景:鶴峯返照、雁塔斜暉、豐湖漁唱、半徑樵歸、桃園日暖、荔浦風清、山寺嵐煙、水簾飛瀑。」
- ^ 5.0 5.1 5.2 張友仁. 卷三 名迹一-堤桥、道路. 《惠州西湖志》.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6月: 54–55. ISBN 7-5361-0161-9.
- ^ 鍾逸人、邱振優. 走出泥淖地——惠州一个街道办事处的故事. 《人民日報》. 1993-06-03: 5.
- ^ 張友仁. 卷九 艺文一-诗词录-乙、明代作品. 《惠州西湖志》.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6月: 336. ISBN 7-5361-0161-9.
- ^ 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二十五》藝文·詩,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