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滅渡橋

座標31°17′27″N 120°38′31″E / 31.29083°N 120.64191°E / 31.29083; 120.6419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滅渡橋
座標31°17′27″N 120°38′31″E / 31.29083°N 120.64191°E / 31.29083; 120.64191
跨越大運河
地點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
保護狀況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設計參數
橋型拱橋
建築材料
全長81.3米
地圖
地圖
滅渡橋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蘇州市姑蘇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元-明清
編號426
認定時間2002年

滅渡橋,是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古城東南外的一座單孔石拱橋,跨京杭古運河,始建於元代,2002年列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滅渡橋之處稱為赤門灣,京杭運河繞蘇州城後自此向南,為水路之要道。往來兩岸唯有渡船一選,而船夫大多脾氣粗暴,欺凌乘客,久而久之臭名遠揚。崑山有僧人敬修,曾往來此處,亦數次被辱,憤而立志造橋,讓過路人不再受氣。與同鄉陳玠、張光福二人開始募捐。元大德二年(1298年)橋開工,至大德四年完工。敬修將橋取名為滅渡橋,意為消滅渡船,「志平橫暴也」。明正統年、清同治年又修,現橋為1985年修,重新安裝石欄。[2][3]

滅渡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81.3米,跨19.3米,高8.5米,兩側各53級。採用武康石、青石、花崗石砌成。橋體採用大跨度單孔設計,可避免對運河來往船隻通行造成阻礙,是蘇州古橋中的典範之作。[1]

因發音相近,滅渡橋後被訛傳為覓渡橋。1975年,在滅渡橋北側建造人字形新橋,即起名為覓渡橋。2002年,覓渡橋改至滅渡橋南重建,為C形公路橋,連通南門路和莫邪路。[3]

參考資料

  1. ^ 1.0 1.1 江洪 等. 《苏州词典》 第1版. 蘇州大學出版社. 1999-08: 370. ISBN 7-81037-478-8. 
  2. ^ 灭渡桥,美丽传说传了七百载. 蘇州新聞網. 2016-03-29 [2020-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4). 
  3. ^ 3.0 3.1 王家倫 等. 《苏州的桥》 第1版. 東南大學出版社. : 24. ISBN 978-7-5641-2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