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密
吳太祖 | |
---|---|
南吳追尊皇帝 | |
吳王、中書令 | |
國家 | 唐 |
主君 | 唐僖宗→唐昭宗 |
姓名 | 楊行密 |
封爵 | 弘農郡王→吳王 |
出生 | 852年 |
逝世 | 905年(52—53歲) |
諡號 | 武忠王(唐朝諡)→ 孝武王(吳國改諡)→ 武皇帝(吳國追諡) |
吳太祖楊行密(852年—905年12月24日),字化源,原名行愍,廬州合肥縣(今安徽合肥市長豐縣)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五代十國時期吳國政權奠定者。唐乾寧二年(895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農郡王。天復二年(902年)進中書令、封吳王,天祐二年(905年)病死,唐諡武忠王,吳國武義年間改諡孝武王,其子楊溥稱帝時,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生平
楊行愍原為廬州牙將,中和三年(883年)進授廬州刺史,歸淮南節度使高駢。光啟二年(886年),高駢賜名楊行密。
887年,畢師鐸反高駢,召宣歙觀察使秦彥助戰,高駢向楊行密求救,楊行密未趕到,畢師鐸已俘高駢,楊行密一到,大敗畢師鐸,秦彥一氣之下,殺死高駢,楊行密占領揚州,畢師鐸投奔秦宗權部下孫儒,孫儒殺畢師鐸併吞並其軍隊,發兵圍攻揚州,欲一舉消滅楊行密,將揚州收歸己有。
楊行密采納謀士袁襲建議,放棄揚州,先退守廬州(今安徽合肥),後攻克宣州(今安徽宣城)。龍紀元年(889年)拜宣州觀察使。楊行密佔據宣州後,趁勢向東、南、西三個方向發展,占領蘇州、常州、潤州、滁州、和州等地,勢力急劇擴大,領地包括了現在的安徽、江蘇、浙江省和江西、湖北省部分地區。
景福元年(892年)楊行密取得楚州(今江蘇淮安),使占有揚州的孫儒受到三面包圍。孫儒計劃襲奪宣州,為楊行密擊潰並當眾斬殺。楊行密於是收復揚州,進授淮南節度使。
此後楊行密又出兵擴張,將淮河以南和長江以東大片土地都納入勢力範圍,為後來楊吳疆土基本定型。乾寧二年(895年)進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農郡王。
楊行密為擴大勢力範圍,乘蔡州四面行營都統朱溫忙於對兗州、鄆州(治今山東鄆城)用兵之際,主動出擊,攻取濠州(治今安徽鳳陽)、壽州(治今安徽壽縣),襲占漣水,拓展領地,阻遏朱溫插足淮南,為穩定和發展自己勢力創造條件。
乾寧四年(897年)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大舉南侵,楊行密親自統率,先集中精銳主力攻擊東邊龐師古部,命朱瑾掘開淮河河堤,用水大淹龐師古部,同時遣朱瑾、張訓領兵擊敗龐師古部於清口(今江蘇淮安),宣武軍損失慘重而歸,龐師古陣亡,葛從周逃回。朱溫大敗後即無力南下,此後數十年間,南北遂成分裂之局。
吳越王錢鏐進攻楊行密,兵臨蘇州。楊行密命周本禦敵失利,失蘇州。充分準備後,楊行密再派李神福進攻錢鏐,於杭州大敗錢鏐軍隊並活捉其大將顧全武。經過長期混戰,楊行密在江淮一帶立足。
天復二年(902年)進授中書令、封吳王。天復三年(903年),楊行密遣李神福擊破武昌節度使杜洪於君山(今湖南岳陽)。朱溫敗於楊行密後,向東進攻王師範,王師範求救於楊行密。楊行密於是年四月遣王茂章領兵出征,六月王茂章擊破朱溫軍隊,朱溫再不敢對江淮用兵。八月至十二月,寧國軍節度使田頵與潤州團練使安仁義起兵反楊行密,楊行密令李神福、臺濛、王茂章等擊潰田頵部於蕪湖、廣德、黃池(今安徽當塗)、宣城(治今安徽宣城)等地,田頵死於宣州戰場;令王茂章擊破安仁義於潤州並斬於揚州。後楊行密假裝眼盲誅殺朱延壽叛逆勢力。
天祐二年十一月庚辰(二十六)日(905年12月24日)吳王楊行密病逝,其子楊渥繼立。唐諡武忠王,吳武義年間改諡孝武王,楊溥即帝位時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影響
楊行密為政頗能選拔賢才,招集流散,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使江淮一帶地區的社會、經濟在戰爭的間隙得到較多恢復。
晚唐王室日衰,強藩割據。楊行密在江淮地區割據,遏止朱溫南進,避免了區內更大的動亂。在經略淮南過程中,楊行密政治、軍事策略和經濟措施,對當代江淮及後來社會產生深刻影響,亦使楊吳政權開始由藩鎮向王國轉型。
政治上,楊行密為吳、南唐兩朝奠定經濟文化基礎,開啟唐宋之交江南政治整合和古代中國經濟文化中心南漸先河,唐宋兩代社會分野顯著,楊行密的奠基為後來江淮乃至古代中國社會發展提供了前瞻、新鮮的要素。
家庭
父
妻
妾
子女
子
女
影視形象
電視劇
年份 | 地區 | 作品 | 演員 |
2002年 | 中國 | 《鳳在江湖》 | 周里京 |
2006年 | 中國 | 《吳越錢王》 | 李慶祥 |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
前任: - |
南吳君主 902年-905年 |
繼任: 子南吳烈宗楊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