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號驅逐艦
望月號驅逐艦航行中,攝於1932年8月17日
| |
歷史 | |
---|---|
日本 | |
艦名 | 望月號驅逐艦 |
艦名出處 | 日語滿月之意 |
建造者 | 浦賀船渠 |
動工日 | 1926年3月23日,名為第三十三驅逐艦 |
下水日 | 1927年4月28日 |
完工日 | 1927年10月31日 |
更名 | 1928年8月1日,更名為望月號 |
除籍日 | 1944年1月5日 |
結局 | 於1943年10月24日被美軍飛機擊沉 |
技術數據 | |
艦型 | 睦月型驅逐艦 |
排水量 |
|
全長 |
|
全寬 | 9.16米 |
吃水 | 2.96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雙軸;2 × 艦政本部式渦輪發動機 |
速度 | 37.25節(69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7400公里(4000海里)(保持15節航速) |
乘員 | 150 |
武器裝備 |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第三十驅逐隊 |
參與行動 |
望月(もちづき)號驅逐艦是一艘舊日本海軍的睦月型驅逐艦,該型驅逐艦於20世紀20年代建造。在太平洋戰爭中,望月號驅逐艦參加了於1941年12月的威克島戰役、1942年占領新幾內亞與索羅門群島的行動。
設計
睦月型驅逐艦是神風型驅逐艦的改良型,亦為最早裝備三聯裝61厘米(24英寸)魚雷管的驅逐艦。該型艦全長102.4米(335英尺11英寸)[1],垂線間長94.54米(310英尺2英寸);橫梁長9.16米(30英尺1英寸),平均吃水深度2.96米(9英尺9英寸)。睦月型驅逐艦正常排水量1336公噸(1315長噸),深載排水量1800公噸(1772長噸)[2]。動力系統為由4座呂號艦本式鍋爐提供蒸汽的2座艦政本部式渦輪發動機;兩者各驅動一根螺旋槳傳動軸。這些渦輪的設計輸出功率為38500匹軸馬力(2870萬瓦),能將睦月型推動至37.25節(每小時68.99公里/42.87英里)。睦月型攜帶了420公噸(413長噸)重油,使其續航距離在15節(28公里每小時;17英里每小時)可達4000海里(7400公里;4600英里)。乘員150人[3]。睦月型驅逐艦主要武裝為4門45口徑三年式12cm艦炮,一門位於上部構造之前,一門在兩座煙囪間,而最後一對背對背位於後方上部構造頂端。這些炮由前往後編號1到4號。該型艦攜帶了兩座水面以上的三聯裝61cm魚雷管;1座位於前方上部結構與艦炮之間,而另一座位於後方煙囪與後方上部結構之間,每座魚雷管備彈4發。[3]該型艦攜帶了18枚深水炸彈,也可攜帶16枚水雷或掃雷具。[4]
艦歷
望月號驅逐艦,由浦賀船渠建造,於1926年3月23日動工[2],翌年4月28日下水,[4]1927年10月31日完工。建造之初命名為三十三號驅逐艦,隨後於1928年8月1日正式命名為望月。[3]該艦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後期編入第23驅逐隊參加了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入侵中國的作戰,擔任掩護登陸部隊的任務。
太平洋戰爭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時,望月隸屬於第四艦隊第六分隊第30驅逐隊。其於12月8日從夸賈林環礁出發參與入侵威克島的戰鬥。入侵艦隊包含輕巡洋艦夕張、天龍、龍田,以及驅逐艦彌生、疾風、睦月、如月、追風與朝凪 ,以及兩艘改裝為哨戒艇的舊式樅型驅逐艦(哨戒艇32號以及哨戒艇33號)和2艘搭載450名特別陸戰隊員的運輸艦。
在遭受重大損失(如月和疾風被擊沉)後,日本艦隊在登陸前就撤退了,這是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首敗,也是唯一一次用岸防炮成功阻擋兩棲作戰的情況。[5]望月在返回瓜加林環礁之前又12月23日參與了對威克島的第二輪攻擊。[6]
1942年1月,望月參與了從瓜加林環礁到特魯克泊地的護航任務。在特魯克泊地,望月號在艦橋前部安裝了兩座九三式13.2毫米防空機槍,隨後前往關島。2月到3月,望月號參加了索羅門群島戰役,負責掩護R作戰(進攻拉包爾、新愛爾蘭島和新不列顛島)和SR作戰(進攻萊城、薩拉毛亞和新幾內亞)的登陸部隊,在4月,掩護登陸阿德默勒爾蒂群島的部隊。[7]在5月7至8日珊瑚海戰役期間,望月編入MO作戰部隊,進攻莫爾茲比港。作戰取消後,望月回到特魯克泊地,在特魯克、萊城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之間參與護送機場建設的任務,直到七月中旬召回日本本土改裝。[6]
望月在佐世保海軍工廠維修完後編入第八艦隊。九月末,望月和驅逐艦磯風一起救助在諾曼比島附近沉沒的驅逐艦彌生號的船員。10月14日至15日,望月為炮擊亨德森機場的重巡洋艦衣笠和鳥海提供掩護。[8]隨後的整個11月,望月向瓜達爾卡納爾島輸送了多次「東京快車」。其中一次輸送時,美軍魚雷快艇PT-61發射魚雷擊中望月,所幸為啞彈。
1942年12月1日,望月改配到第八艦隊,在這個月剩下的時間裡參加了掩護熊野號重巡洋艦和鈴谷號重巡洋艦進攻阿德默勒爾蒂群島的行動,同時還掩護了進攻布納和芬什港的登陸部隊。望月在行動中受到多次空襲,受到輕微損傷。
望月在科隆班加拉島和雷卡塔灣間輸送了兩次「東京快車」後回到佐世保維修。 三月末,她回到拉包爾,在途中幫助了受魚雷攻擊的日本商船佛羅里達號。一直到1943年六月末,望月在雷卡塔灣、布納、吐瓦魯、科隆班加拉島之間輸送「東京快車」。在7月5至6日的庫拉灣海戰中,望月與美驅逐艦雷德福號和尼古拉斯號作戰,一號炮塔和魚雷發射管受到輕傷。這次受傷讓望月得以在八月末返回佐世保維修。九月末望月回到拉包爾時再次輸送東京快車。
1943年10月24日,在一次由拉包爾到雅基諾灣輸送任務中的途中,美軍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攻擊望月,炸彈直擊發動機,望月於拉包爾西南90海里(140公里)處(坐標5°42′S 151°40′E / 5.700°S 151.667°E)沉沒。大部分船員由姊妹艦卯月搭救。舊日本海軍於1944年1月5日將望月號除籍。
參考資料
- 腳註
- 參考書目
- Chesneau, Rog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Greenwi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0. ISBN 0-85177-146-7.
- Devereaux, James P.S., Colonel, USMC. The Story of Wake Island. The Battery Press. 1947. ISBN 0-89839-264-0.
- Howarth, Stephen. The Fighting Ships of the Rising Sun: The Drama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95–1945. Atheneum. 1983. ISBN 0-689-11402-8.
- Jentschura, Hansgeorg; Jung, Dieter & Mickel, Peter.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9–1945. Annapolis, Maryland: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77. ISBN 0-87021-893-X.
- Morison, Samuel Eliot. The Struggle for Guadalcanal, August 1942 – February 1943, vol. 5 of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58. ISBN 0-316-58305-7.
- Nevitt, Allyn D. IJN Mochizuki: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Long Lancers. Combinedfleet.com. 1998 [10 Nov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8).
- Watts, Anthony J. & Gordon, Brian G.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1971. OCLC 202878.
- Whitley, M. J.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ISBN 0-87021-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