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曾有瀾(1874年—?)江西省長寧縣(今尋烏縣)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法學家。

生平

曾有瀾生於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專門部法律科畢業。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4月曾有瀾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1912年4月,曾有瀾和湯化龍鄭萬瞻汪榮寶等立憲派議員號召重選議長,最終中國同盟會籍的原南京臨時參議院議長林森落選。此後,曾有瀾任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1912年9月,曾有瀾當選共和黨籍第一屆江西省眾議員。1913年9月,袁世凱派梁士詒組織公民黨,曾有瀾、葉恭綽等人為該黨骨幹,後來袁世凱以每月200元的津貼拉攏了200多名議員參加該黨,袁世凱乃順利當選中華民國大總統。後來,曾有瀾加入梁啓超擔任領袖的進步黨,但梁啓超幫袁世凱進行獨裁統治,曾有瀾等該黨重要成員與其爭吵。[1][2]

毛澤東1930年所作《尋烏調查》第四章第九節「尋烏的文化」中提到了曾有瀾,稱:[3]

曾有瀾(最先出外留學的,光緒年間去日本,法科畢業,在奉天、北京、湖北做法官,中山中學派曾捧他為假首領,三二五暴動失敗房子被燒,現加入改組派)……曾是小地主,官費留學日本。

著作

  • 曾有瀾,論中國憲法不當規定孔教,憲法新聞1913年21期
  • 〔日〕副島義一,日本帝國憲法論,曾有瀾、潘學海譯,江西公立法政學堂,1911年

參考文獻

  1. ^ 李新主編,中華民國史,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2. ^ 王葆真,民國初年國會鬥爭的回憶,文史資料選輯第28卷82輯
  3. ^ 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