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岡
巴南岡(1913年3月11日—1998年5月4日),中國文化人物。曾在蓬萊縣、鄭州市、武漢市任各類文化職位。著有《南岡詩草》、《巴南岡同志文集》等專著。
早年
巴南岡本名巴本楠,1913年3月11日出生在山東省福山縣崇義村(今煙臺市福山區)的一個貧農之家庭。父親經商;母親種田。他7歲入本村初級小學,除了國文課程,還參加了高級補習班,積累了一些文學及科學知識。14歲輟學,外出當學徒,生活仍然艱難。1935年回到母校任教,在縣民教館的民先隊員於業功指導下,接觸了進步思想。1937年春,巴南岡參加了福山縣抗日組織「政訓班」,跟著共產黨員趙錫椿進行抗日宣傳。
1938年3月煙臺被日軍占領。巴南岡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總政治部(後來的八路軍五支隊)。1939年8月28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任八路軍三支隊政治部宣傳隊隊長、蓬萊縣政府政治學校副校長、蓬東行署教務科科長、山東北海專署秘書。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巴南岡投入了膠東的「減租減息,增加工資」運動,先後任蓬萊縣政府秘書、副縣長,主持了蓬萊縣土地改革運動。後來又於河南洛陽、鄭州市文化局任社會教育科科長、民眾教育館館長等職。[1]
共和國成立初期
1949年5月巴南岡隨軍進入武漢,1949年9月,籌建武漢市文藝工作委員會並任戲曲處副處長。1951年又主持了「武漢戲曲改進委員會」。他推動上演了各種傳統戲曲及革命新劇,按照新政府的要求「改人、改制、改戲」,主持整修影院、戲院等娛樂場所。1951年11月主持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次年春舉辦第二屆,推出34種革命劇目。
巴南岡推動定點建團,組建武漢市楚劇團,吸收新文藝團體中抽調16名新文藝工作者加入;此外,還設班培訓,培養新人。楚劇團開始在全國獲各種獎項。之後,他被任命為武漢市文化局秘書、副局長、局長、黨組書記,提拔了不少新人。巴南岡等在武漢成立大型國營京劇團中南京劇工作團(開始時周信芳任總團長,高百歲、陳鶴峰任副總團長)、中南實驗京劇團(高盛麟任團長,馬連良、張君秋參與演出)。另外,他還扶植漢劇,請陳伯華出山。在他任期之內,武漢的劇種由建國初的4種增加到12種。[2]
受到衝擊
1958年,巴南岡被打為右派、反黨分子,開除黨籍。1961年重新入黨,先後成為武漢機械廠副廠長、市文化局副局長及市文聯副主席。1970年下放勞動。1972年任市城建局領導小組副組長、市園林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1979年4月平反。[3]
晚年
晚年巴南岡潛心創作。1981年10月曾任武漢專業劇團評委會主任。1993年成為副市級幹部。1997年審閱了文華志稿件。1998年逝世於武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