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引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巨引源」位置用右下角藍色長箭頭表示出來
「巨引源」所在天空區域的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圖像

巨引源(英語:Great Attractor)指的是位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心的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附近的引力異常處,一個相當於數萬個銀河系質量的引力中心,距離地球1.5億至2.5億光年。大約幾億光年外的包括本星系群室女座星系團成員在內數百萬個星系都受到它的影響。

所有這些星系都發生紅移,依據哈伯定律顯示它們之間以及地球都在相互遠離,紅移量和哈勃定律預測值的差異(即本動速度)揭示了巨引源的存在。它們向巨引源方向的本動速度從+700km/s到-700km/s間不等。

發現

星系的運動速度包括兩部分:本動和由宇宙膨脹帶來的退行速度。本動體現的是星系相對宇宙背景輻射的自身運動,退行反映了宇宙的整體特性。一直以來人們相信宇宙的均勻性,並推測本動的取值是隨機的。一直到1980年代,天文學家通過系統研究星系方位與本動的關係,才初步了解了宇宙中物質的真實分布狀況。

劍橋大學唐納德·林登貝爾亞利桑那大學的David Burstein、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珊德拉·法貝爾基特峰國立天文台的Roger Davies、格林尼治天文台的Roberto Terlevich、卡內基學院英語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Alan Dressler英語Alan Dressler以及達特茅斯學院的Gary Wegner組成的國際天文研究小組的七武士。七武士本來的研究是橢圓星系的亮度、距離和成員星隨機速度之間的相互關係,卻發現了各個星系集團的整體運動。選擇橢圓星系作為觀測對象倒是為研究巨引源提供了方便,橢圓星系在天空中分布比較均勻,覆蓋面廣,尤為重要的是,橢圓星系的成團現象和星系團歸屬要比其它類型的星系更加明確,雖然橢圓星系的數量不如螺旋星系或不規則星系豐富,這一點也影響了他們進一步研究本星系群朝向室女座星系團的運動。

1979年,Chincarini和Rood發現長蛇—半人馬座方向可能存在超星系團,這使人們開始關注這個超星系團對我們銀河系的影響。之後Shaya(1984年)、桑德奇(1985年)等人的觀測初步表明,本星系群在朝向室女座星系團方向運動,並且本星系團和室女座星系團又一起向長蛇—半人馬座方向運動。

1988年發表在APJ上的一篇論文中,國際天文研究小組「七武士」通過對近400個鄰近橢圓星系所作的巡天觀測的結果分析,確認了這一發現。他們利用星系速度區分出了半人馬座的前景星系和背景源,並結合歐洲南方天文台、高能空間天文台1等機構的觀測數據,確認銀河系以及鄰近的數百萬個星系同以每秒600至1000公里的速度向南天半人馬座的一個引力源方向運動,Alan Dressler為他們的發現取名巨引源。

位置

巨引源在銀經307度/銀緯9度,距離銀河系1.5-2.5億光年(後者是近期的最新估計),規模達4億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3-5.4×1016倍。它位於長蛇座半人馬座方向,這部分空間的中心區域是矩尺座星系團Abell 3627),[1][2]這是一個巨大的星系團。在那個方向的附近可以觀測到大量的大型老年星系,那兒許多星系互相碰撞,輻射出大量無線電波。但對這個現象以及其他相關現象的研究一直由於其位置而受阻,因為從地球看去其正好處於銀河系盤面的隱匿帶

隱匿帶占據了天空中大約20%區域,這裡銀河系塵埃遮掩了銀河系外部的天體,來自銀河系的恆星光芒也淹沒了河外遙遠天體的微弱光線,只憑光學觀測不能察覺它的細節。巨引源中心的區域在半人馬座長城(Centaurus Wall)內,長城的交匯點附近是矩尺座星系團(Abell 3627)。從銀河系看去,矩尺座星系團的方向與銀道面角距很近。X射線衛星ROSAT的觀測表明,由於星際塵埃的消光作用,矩尺座星系團的很多成員星系沒被我們觀測到,其中很可能包括在星系團中心位置占主導地位的星系群,這個星系團的真實尺度應該大於由光學觀測得到的結果。由於其中星系分布過度密集,它的相當一部分成員會相互吞併。

矩尺座星系團被認為是半人馬座長城的主導性成員,光譜研究也支持這一結論。長城是由超星系團組成的,本星系群也可能包括在內,銀河系是本星系群的組成部分。半人馬座長城可能是更大的星系長城的組成部分,后髮座超星系團對長城以北的星空區域起著重要作用。巨引源附近還有大型空洞的存在,這些區域內只有寥寥幾個星系。

相關條目

深入閱讀

  • Dressler, Alan. Voyage to the Great Attractor: Exploring Intergalactic Spa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94.

參考資料

  1. ^ R. C. Kraan-Korteweg, in Lecture Notes in Physics 556, edited by D. Pageand J.G. Hirsch, p. 301 (Springer, Berlin, 2000)..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9). 
  2. ^ One theory claims the Great Attractor is a supercluster(possibly the Shapley Supercluster),"with Abell 3627 near its center." (NASA's Ask an Astrophysicist: The Great Attract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