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孝肅皇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孝肅皇后
周氏
位號妃→貴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出生宣德五年
1430年
逝世弘治十七年三月[1]
1504年(73—74歲)
諡號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皇后
親屬
父親寧國公周能
母親寧國夫人甄氏
英宗睿皇帝朱祁鎮
夫之父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夫之母孝恭章皇后孫氏
夫之元配孝莊睿皇后錢氏
同胞姊妹姊 昌平劉真妻
異母兄弟弟 慶雲侯周壽
弟 長寧伯周彧
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崇簡王朱見澤
重慶公主

孝肅皇后(1430年—1504年),周氏,明英宗朱祁鎮貴妃明憲宗朱見深生母,昌平縣人。父周能[2]後追贈為寧國公,弟周壽後封為慶雲侯,周彧後封為長寧伯。周貴妃曾經再三破壞禮法與英宗的遺願、排擠並欲取代錢皇后的嫡后地位。

生平

周氏為昌平縣的貧農之女,『罪惟錄』言英宗狩獵外出,行至昌平,誤入其家。舉家驚駭規避,唯有周氏出應,舉措自如。由是奇之,以入宮[3]。明英宗正統十一年(1446年),周氏生下皇次女重慶公主。正統十二年(1447年),生下皇長子朱見深。兩年後,土木之變,英宗被也先俘獲,孫太后下詔立其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景泰元年,英宗回到北京,居南宮。景泰三年,太子朱見深被廢。景泰六年(1455年),周氏生下英宗第六子朱見澤。其間,不知周氏的妃嬪位階。天順元年(即1457年,明英宗復辟時),封周氏為貴妃。時有託言孫太后懿旨,稱錢皇后殘疾不當復立(因思念被俘在遠方的丈夫哭泣致使殘廢),周貴妃多有不遜的舉動。一日在太子前對皇后甚為無禮,英宗生氣呵斥她,錢皇后請曰:「請為太子留地」(見『罪惟錄』)。

明憲宗即位後,要尊嫡母錢皇后和生母周貴妃為皇太后,同時確定徽號。當時太監夏時為討好周貴妃,傳諭獨尊周貴妃為皇太后。大學士李賢彭時力爭,才兩位太后並尊,但周太后不加徽號以別嫡庶。成化二十三年四月,上徽號聖慈仁壽皇太后。憲宗在位時,事太后極孝,史書上記載「五日一朝,燕享必親」。太后的要求明憲宗不敢不從,惟恐太后不悅。

明朝在英宗以前,只有嫡后以及殉葬妃嬪才能與皇帝合葬,英宗生前並下詔錢皇后名位已定,不可改變。錢皇后死後,周氏欲阻擋錢皇后合葬裕陵,憲宗委曲寬譬,最後才得以合葬。不過周太后還是暗中改變英宗的陵寢設計,使自己將來也得以與英宗合葬,而且錢太后雖與英宗同陵墓,卻異隧,葬處距離英宗玄堂有數丈,中間的隧道被填滿了,而右邊周太后的隧道卻是空的。

明孝宗生西宮,生母紀妃薨後,周太后育之宮中,省視萬方。及明孝宗即位,尊周氏為太皇太后,事太皇太后亦至孝,甚至欲為祖母破格召崇王入賀。弘治十一年冬,清寧宮災,太皇太后移居仁壽宮。第二年,清寧宮建成,還居清寧宮。方士李廣之死,起因在太皇太后。

明制只有嫡后才可以繫帝諡及祔太廟,繼后及皇帝生母都不繫帝諡、別祀奉慈殿。弘治十七年三月,周太皇太后崩,羣臣商議,認為應該諡周太皇太后為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以周太皇太后並非嫡后,不能繋帝諡為由反對,孝宗遵從,諡周太皇太后為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太皇太后,合葬裕陵,別祀於奉慈殿,不祔廟。周氏死後,孝宗發現錢皇后陵墓的隧道被堵塞,想開通那隧道,欽天監不贊同,於是沒有進行。自周氏以後,嗣君生母亦得以與皇帝合葬。

嘉靖十五年,明世宗下旨,與紀太后、邵太后二人並移祀陵殿,題主曰皇后,不繫帝諡以別嫡庶。之後的穆宗孝恪皇太后神宗孝定皇太后光宗孝靖皇太后熹宗孝和皇太后思宗孝純皇太后,都使用其制。周貴妃最終的諡號為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皇后

諸弟貴顯,惟幼弟吉祥(為其堂弟,詳見周吉祥塔)出外遊方,久乃為僧還。姊為太子母,英宗欲使還俗。固辭,居西山,自適而卒。

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 飾演的演員
後宮 何賽飛 飾 周太后
女醫·明妃傳 盛朗熙 飾 周貴妃
大明風華 曲尼次仁 飾 其木格(原型為周貴妃)
成化十四年 方曉莉 飾 周太后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

  1. ^ 《明孝宗實錄》:「弘治十七年三月壬戌朔 聖慈仁壽太皇太后崩 上即日發喪,命禮部具儀以聞,告訃於諸王,頒遺詔於天下曰:予昔獲奉事英宗皇帝越既有年不幸龍馭上賓攀號莫逮。憲宗皇帝嗣統之日遂膺尊號備隆孝養,及重罹變故內疚予衷。賴今皇帝孝敬誠篤及皇太后、皇后、皇太子奉養周至,予心甚安,茲壽至七十有五,得復從先皇帝左右於地下,死無憾矣。」
  2. ^ 明史·卷300 列傳第188 外戚
  3. ^ 一說因貧,七歲即入宮為婢,後來因其美貌,獲得臨幸[來源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