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遐
姜遐(640年—691年7月14日),字柔遠,唐朝官員,秦州上邽人(今甘肅省天水市)。唐玄宗寵臣姜皎、姜晦之父,宰相李林甫外祖父。唐書稱其「美姿容」,奏事時口才了得,條理清晰。
生平
姜遐是左屯衛大將軍姜行本之子,貞觀十九年(645年),姜行本跟隨唐太宗征討高句麗時,在蓋牟城中流矢身亡。被追贈為郕國公,諡曰襄,陪葬昭陵。
18歲時姜遐入弘文館,又奉制授東宮通事舍人,尋升為通事舍人,管理接待外邦朝貢和外交之事務。後轉為武職,調任左衛翊府郎將,警衛皇城。不久又調回任通事舍人、內供奉。尋檢校光祿少卿,不久轉為正職,時年四十歲。
永淳二年(683年)正月,跟隨唐高宗祭祀嵩山。此後歷任左豹韜衛將軍、左鷹揚衛將軍,仍兼任通事舍人、內供奉。天授二年八月十四日(691年7月14日)逝世於東都洛陽明義坊府第,年五十二(或六十二)。同年十月十日,與夫人竇氏(蘭陵公主李淑之女)合葬於昭陵神跡鄉其父姜行本墓地旁。後玄宗時以子貴追贈吏部尚書。[1]
家族
屬天水姜氏,關隴世族之一:
- 高祖父:姜真,後魏南秦州刺史。
- 曾祖父:姜景,北周梁州總管、建平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賜姓宇文氏。
- 祖父:姜謩,唐起義相國府員外賓曹參軍,左散騎常侍,光祿大夫,秦、隴二州刺史,長道縣開國公,諡曰安。
- 父親:姜行本,唐水部、兵部郎中,四為將作少匠,殿中監,左屯衛大將軍,追贈左衛大將軍、郕國公,諡曰襄,陪葬昭陵。
姜遐碑
姜遐碑早年斷裂,碑首及上截遺失,僅剩下截,故稱《姜遐斷碑》。1974年在陝西禮泉縣昭陵鄉莊河村姜遐墓附近發現上半部分,昭陵博物館將其與下半截相接,始成全碑。碑身高2.79米,寬1.03米,厚31厘米。碑額篆書,題《大唐故吏部尚書姜府君之碑》,碑文楷書,共34行,滿行70字。碑下截因歷代捶拓,字已磨滅殆盡,上截斷為兩塊,然因出土不久,文字大部清晰。碑文為姜遐之侄姜晞所撰。
(缺二十一字)姜府君之碑並序
(缺)侍郎郕國公晞撰文並書
(缺十五字)里〇之〇公矣。〇〇〇〇以〇海潢〇,豈魚頡鳥鳴,〇〇望輿,彼規規之流,〇間間之智亦眾矣。咸欲輪英攀景,躡賢飛光,則負鼎者絕臏,已(缺二十三字)衛〇〇〇之賢〇有五,終以亡國。〇〇子之薄於德而厚於〇,東里閭之美其貌而空其腹,復何取焉。其有王允之一日千里〇〇之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環〇〇〇〇〇〇〇〇風武〇〇〇歸於〇〇;聞垂裕文伯,宜〇後於魯〇,公之有焉。
公諱遐,字柔遠,代為天水著姓。惟先肇於炎農氏,大〇配於天,今為下邽人也。〇〇道(下缺十七字)之〇。盛家風於漢業,三〇〇之〇聲;〇國命於晉年,四征君之〇首。天祚休祉,代不虛賢。曾祖景,周使持節驃騎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口口口四州刺史,建平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賜姓宇文氏。諡曰口。允迪徽猷,克象山嶽,繼代二千石,賢期五百年。祖謩,唐起義相國府員外賓曹參軍事,散騎常侍、光祿大夫、秦隴二州刺史、長道縣開國公,諡曰安。永安同里,待以舊恩,潁川從〇,〇〇〇〇。父確,奉唐起義,水部、兵部郎中,四為將作少匠,殿中監,左屯衛大將軍,贈左衛大將軍、上柱國、郕國公,諡曰襄。〇天〇而廓妖氛,開縣宇而光休業。信都奔命,始拔樂〇。〇〇旗鼓,終摧〇壁。公殷盛德雍熙之風,稟靈岳逍遙之氣,〇五秀以會質,〇六行以崇心。〇〇〇〇之年,〇〇〇成之望。〇金環而不〇,鄙〇裳而〇飾。至於詳覆儒玄,則必探跡〇〇。〇之以孝友,〇之以仁賢,時謂謝室顏回,張家曾子矣。故伯父太子仆嘗指公而謂人曰:「此子〇〇多〇,〇為一代之偉器,但籍霑〇之效,不可負其才識耳。」年甫十八,以弘文及第,宗黨嘆其秀〇,邦國以為美談。又奉制授東宮通事舍人。時春闈肇建,妙選寮寀,公〇〇〇〇之器,〇承佐命之勛,是用對揚天子之殊賢也。始則譽高於鶴禁,終〇〇〇〇鳳〇。尋遷通事舍人。公儀形瑰偉,明晤如神,彥輔雲天,披睹瑩目,太初日月,懷袖〇〇。〇一卿之〇,〇〇載之傑。每至萬邦朝覲,皇帝臨軒,未嘗不光侍紫微,奉揚〇〇。鸞鳳六象,方〇俯仰之容;〇韶九成,〇〇鏗鏘之韻。夷夏以為殊觀,朝廷莫不駭矚。昔〇〇〇詞令之美,用〇時榮;何邵居近侍之班,以輝帝室。固未足以比齊光景也。秩〇〇〇茲任,以公〇無以易,故久於其職。頃之,遷左衛翊府郎將。肅鉤陳以警衛,奉閶闔〇〇誠。是時,聖道日躋,思崇雅誥,以為暢皇風而敷元氣,奉宸極而降王言,〇〇〇〇,〇難其選。〇〇文綱以取俊,採時秀以旌奇,雖則荏苒有年,〇無以上膺成命。尋又制授通事舍人、內供奉。先是雍州長史高審行亦以究亮博茂而前受制焉。顧謂公曰:「〇〇〇來儀喻鹿眼,〇解箭矣。」尋檢校光祿少卿。明試以功,滿歲為正。四〇九列,有美昔人;七侍二〇,同苻曩哲。時公春秋卌矣。少登棘寺,朝無與二焉。永淳二年(683),駕幸嵩岳,以公為左衛將軍。此後七年不進轉,後來者多升上位,時論殊以為屈。公處之怡然,未始以細故嬰懷也。同李虔之久不進序,異歸田之恨詞。類汲黯之謝於遷班,殊積薪之褊望。尋〇〇〇〇考洛州及諸縣官屬。公神無滯識,明有餘鑒,正之以黜陟,飾之以文理。自午及未,考績詳〇。時河南令赫連、〇陽令〇元忠等,咸以公文吏之用,晉代劉穆之之疇也。〇〇〇地官侍郎,餘如故。修六禮以節人性,明七教以興人德。天工人代,公實崇之。至若囂兢噂嗒,〇庭之訟斯廣;翰墨填委,鞅掌之務實煩。公明鏡懸心,太阿在手,游仞得其餘〇,〇〇〇以無聲。〇是雲〇在天,豈直風生〇閣。時恩敕賜絹百匹,以彰才用之效也。又奉制,令副知京官考,久之,授左豹韜衛將軍。則天皇后謂公曰:「以卿文武兼資,門〇〇節,故授斯任。」以國慶,累封〇〇〇,俄丁內憂去職。哀貶柴毀,莫能俯就。尋奪禮,起為左豹韜衛將軍,居無何,遷左鷹揚衛將軍,仍依前舍人、內供奉。時以公久於趨侍,諳練舊儀,〇〇典憲,每敕公與執事參議焉。或降中使,頻延厚錫。公雖祇奉恩獎,而毀疚彌侵。服未釋縗,荼不輟茹,終為死孝,竟不勝哀。以天授二年八月十四日薨於東都明義里,春秋五十有二。遺命務令薄葬,歸於舊塋。冕旒興悼,斂日賜朝服一襲,賵贈有加,哀榮以備。夫人竇氏,駙馬都尉、涼州都督之女,母蘭陵公主。夫人茂齡早逝,淑範仍傳,垂訓京陵,〇諸彤史,即以天授二年十月十日,同合葬於昭陵神跡鄉之舊塋,禮也。惟公英韻俊發,朗識開濟,極於賞會,妙於清談,是以良友聽言,則神思清發;通賢阻德,則鄙〇〇生。以道潤身,恥名浮行。詣微索隱,搴枝葉於玄經;原始要終,求聖賢於黃卷。堅正以靜退自守,未嘗依靡容悅,攲傾權貴之間。見必先知,事無後悔。驅諸浮長之用,擯諸矜矯之〇。檢訓子侄,不交異類。士無操行,不入劉毅之門;人異通家,豈造李膺之室。自喪妻後,不復再婚。或有非公者,公曰:「掇蜂構寡,敗絮無親。前鑒斯明,吾是以追子輿之志矣。」接誘親故,〇於窮蹙。每有〇濟,則終始〇之。加以博聞強識,備殫諸藝,尤善草隸,超冠一時。雅好山水,所居必有園池峰石之異地焉。構巘汲流,以極其妙。謝公樓館,廣中外之名游;潘椽園林,總班〇之良會。雖家尚清素,恆戒滿盈。至於奉親也,則罄無方之養,故有女伎歌舞之娛,加洞精律呂,每自奏於長筵之末。昔金昌亭下,彈司空之雅琴;青溪水前,聽將軍之妙笛。公之風〇通率有逾焉。〇酣宴之後,未嘗不操翰紀時,文詠翩翩,諒以繼乎風雅矣。時中書令薛元超嘗謂公曰:「諒國英時望矣。」何神聽之無應,何天假之不延。位不階於鼎司,年不偶於中〇,抱創巨於泉壤,瘞明德於山丘。長子銀青光祿大夫、太常卿、楚國公晈,次子兵部侍郎晦等,並左右朝廷,翊戴日月,聲動海內,寵冠人倫。聖上用嘉厥勛,俾光先贈,迺下制追贈公吏部尚書,贈太夫人為〇國夫人。永昭〇靈,以申罔極。痛百身兮無贖,思萬古兮揚親。式紀盛猷,遂刊貞石。猶子禮部侍郎晞,以晉之王珣、梁之何遜;惟伯惟叔,咸自為文。〇以親奉風規,〇假傍求〇術。意將申而氣〇,言欲〇而心〇。遂為銘曰:
炎昌帝緒,齊高伯勛。表海功茂,〇江孝聞。家風祖德,桂馥蘭芬。惟公挺秀,嵩山出雲。
器宇〇建,標〇倜儻。〇冰〇〇,瓊峰外〇。心〇逢〇,雲披遷〇。行必可則,言歸於讜。
括囊眾藝,該綜多能。九三良馬,九萬征鵬。電足〇騖,風翼超騰。棘司載理,覽觀斯登。
蹇諤為臣,忠貞奉〇。〇〇天憲,必〇帝宇。北宸重寄,西〇掌武。珪〇赫弈,謙光傴僂。
神〇昧昧,天道茫茫。短辰何短,長夜何長。八座追贈,萬古垂光。惟祖考兮令德,日昇月望兮山之陽。
注釋
參考文獻
-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九
- 《昭陵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