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妃宮遺址

座標39°6′32.008″N 117°13′56.003″E / 39.10889111°N 117.23222306°E / 39.10889111; 117.2322230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妃宮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天津市河東區
座標39°6′32.008″N 117°13′56.003″E / 39.10889111°N 117.23222306°E / 39.10889111; 117.23222306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3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地圖

天妃宮遺址媽祖廟天妃靈慈宮的遺址,位於中國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中路。天妃靈慈宮始建於元代,歷經明代清代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其間經過多次被毀和重建,終於1950年代被棄,另作他用,1970年代天妃宮大殿建築被拆。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時,天津市對天妃宮遺址進行發掘、保護。天妃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天津市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所在地。

天妃宮遺址現包括已發掘的明、清時代大殿基址和元代建築基址,遺址出土有石刻、磚瓦、錢幣等遺物。[1]天妃靈慈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廟宇,也是中國北方首個供奉天妃的場所,還是天津原生點——大直沽的標誌。[1]天妃靈慈宮與天津天后宮同為天津的媽祖廟,分別為「東廟」和「西廟」。[2]

歷史

漕運與天妃

隨著元朝漕運海上運輸開始發展,在離京城元大都最近的港口大直沽設「直沽海運米倉」,並設立「臨清御河運糧萬戶府」「接運廳」管理儲運。海上漕運的興起不僅促了進天津等沿海、沿運河地域的發展,也讓媽祖文化自發源地福建湄洲沿漕運通道北上,此間媽祖庇護漕運的事跡被不斷豐富、傳播。元代,朝廷褒封媽祖為「天妃」,並數次敕封媽祖,同時,參與到漕運的城鎮都要修建媽祖的廟宇,直沽、平江、周涇等處皆修建有媽祖廟[3]

天妃宮興衰

天妃靈慈宮舊影

大直沽的天妃宮興建於元代,具體興建時間有至元八年(1271年)到至元十二年(1275年)間[1]延祐六年(1319年)到延祐七年(1320年)間[4]等說法。天妃宮初名「天妃祠」,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廟宇,也是中國北方首個供奉天妃的場所。[5]元代在大直沽天妃宮立有危素撰的碑刻《河東大直沽天妃宮碑記》,記載了當時天妃宮的風貌。最初,天妃宮由僧侶主持,慶福為首任主持。至泰定年間,天妃宮因失火被毀,進而經歷了第一次重修,此次重修由官方撥款。天曆二年(1329年),元文宗加封天妃,並為天妃宮題寫匾額,自此天妃宮名為天妃靈慈宮。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後不久,天妃靈慈宮面臨著因地勢低洼,存在「潮汐漸經,棟宇摧壞」的風險和毀壞。此次重修依舊為官方撥款「八百五十緡」,將地基增高8尺有餘,並將瓦、磚換新。同時,增修觀音堂,塑佛像,天妃靈慈宮的規模增大。到第三任主持僧福聚主持時,天妃宮已是「鍾梵魚鼓之聲朝夕相聞」。因當時東廟天妃靈慈宮坐落在官方管理漕運的中心;加上天妃靈慈宮主持空缺時,西廟天津天后宮住持會替部擔任,大直沽的天妃靈慈宮地位可能略高於天津天后宮。但隨著天妃信仰在民間普及,天津天后宮周邊逐漸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迅速,天津天后宮香火逐漸興盛,地位也逐漸超過東廟。[5]

《重修敕建靈慈宮天妃宮碑記》碑額殘塊

明代正統年間(1436年-1449年)天妃宮已經改由道人主持。到明萬曆六年(1578年),天妃宮又立有《重修敕建靈慈宮天妃碑記》,由任天祚撰,記載了危素碑立後220多年天妃靈慈宮的風貌。明初,天妃靈慈宮經歷了第三次重修、擴建,不過具體年份不可考。弘治年間(1488年到1505年),天妃靈慈宮由朝廷負責撥款維護。萬曆六年(1578年),天妃靈慈宮再次修繕其殿宇、聖象,不過這次修繕工程則是由天津人周德水等人發起的。此後,天妃靈慈宮的修繕鮮有記載。[5]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晉封「天妃」為「天后」,自此天妃宮亦被稱為天后宮。天妃靈慈宮被毀前,每年五月初一到初五,有舉辦廟會的傳統,即東廟皇會。其中初一舉行朝廟儀式,初二為正日。廟會期間,天妃靈慈宮附近的居民會前往天妃靈慈宮進香;不少民間藝術表演會在此舉辦,如吹會、高蹺會、小車會等花會;天后像、王三奶奶像乘坐的鑾轎也會在初二於天妃靈慈宮巡遊。[6][7]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逢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占領天津,天妃靈慈宮所在的大直沽陷入火海,天妃靈慈宮亦被焚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隨著大直沽重歸清府管轄,當地人開始集資修廟。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復建大殿三間(面闊約15米,進深9米),天妃靈慈宮規模縮小,香火漸衰。[3][7][8]20世紀50年代初,因破除迷信,天妃靈慈宮被廢,宮內供奉的神像用於填坑,鐵瓶、鐵爐、鐵鐘、鐵等元代金屬製品被熔。天妃靈慈宮的大殿先後作為河東禮堂、供銷社、街道工廠存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大殿被拆除。[2][6]

發掘和保護

1997年出土的贔屓

1987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大直沽天妃宮遺址作為文物登記點被記錄,並存於天津市文化局文物處和河東區文化局。[9]1993年,大直沽地區開始危房改造,河東區政協召開「直沽文化研討會」,提出了對大直沽天妃宮遺址的保護。危房改造之初,負責危改的天津市東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向當地居民徵集關於天妃宮歷史、文化的信息,並獲得天妃宮遺址有關的線索。1997年9月,在大直沽的一處拆遷現場發掘出土贔屓。天津市考古隊得知此事後,前往現場考察確定其為天妃宮遺物,並發現明清建築遺物和遺址。11月,天津市文物局決定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然而由於和涉事的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無法就建房與保護遺址達成一致,該公司多次施工,遺址受到破壞,發掘工作也遲遲無法進行。直至次年年底在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天津市文物局的協調下,建設工程停建,發掘工作得以進行。1998年12月,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考古部開始發掘天妃宮遺址,發掘面積超過200平方米,發掘工作至1999年1月結束。[3][5]

天妃宮遺址的文保標識牌

2000年9月,國家文物局徐苹芳張忠培等考古學家對天妃宮遺址考察論證,提出天妃宮為中國海上漕運的重要遺存,大直沽為天津的原生點之一,天妃宮遺址為原生點的標誌。隨後國家文物局、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等單位提出建立天津大直沽天妃宮遺址博物館的建議。[3]2002年,保護與展示天妃宮遺址的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對外開放。同時,天妃宮遺址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妃宮遺址位列其中。2016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對天妃宮遺址進行修繕維護,採取包括除霉、除菌、防潮、加固等措施。第二年,又對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的館舍和展覽改造提升。[10]

建築信息

明代天妃宮大殿復原模型

歷史規模

天妃靈慈宮建築規模鮮有記載。1900年以前,其規模基本延續萬曆年間的規模,面積六畝八厘六毫(超過4057平方米)[a]。建築群以磚木結構建築為主,坐東朝西,面朝海河。河岸豎立掛繡有天妃娘娘的封號的長幡的桅杆,桅杆高度可達30米。桅杆東側為四柱三樓式牌樓。繼續向東為坐西朝東的戲樓,戲樓作為酬神演出的場地,其高矮需讓大殿中的娘娘看得見。戲樓前為寬闊的廣場。廣場以東為第二道牌樓,二柱一樓式。其東為兩道山門,門前立有漢白玉石碑,門前修有超過10層的條石踏步,不過山門兩側也為車馬等設有無踏步的便門,山門四周為天妃靈慈宮院牆,上有黑底金字「贊化三元」匾額。天妃靈慈宮為三重大殿,分為前殿、正殿、後殿。前殿兩側有鼓樓和碑亭,正殿和後殿兩側建有配殿。正殿為大式作法,斗拱五鋪作雙下昂,前檐掛「風不揚波」匾額。香火旺盛時,正殿供有天后娘娘眼光娘娘子孫娘娘斑疹娘娘送四生娘娘等5位娘娘,10位贊相、三母官以及39尊偶像。東配殿供有真武大帝、火神、聖公聖母。西配殿供有財神城隍土地等。[2][7][8]

遺址及遺物

天妃宮遺址的石柱礎

現存已發掘天妃宮遺址以主體建築大殿的磚基為主,大殿修建於設有條石踏步的台基之上,殘存二級踏步。大殿磚基為長方形,面寬三間約14米,進深超8米,為大式作建築。大殿基址保存基本完整,四面殘留有不足一米的牆體,大殿內發現超過10個磉墩,即大殿柱的主基。大殿基地保存較為完整,在大殿基址側面存有元代建築基址的局部。遺址內存在不同時期、不同形制的青磚、板瓦、筒瓦、瓦當、滴水、柱頂石等建築構建。[5]天妃宮遺址是天津市市區首個地層關係明確的元代遺存,也是天津市市區堆積最厚的歷史遺存。[1]

注釋

  1. ^ 亦有稱此為1905年重建後的面積。[6]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編著. 天津市志 文物博物馆志.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22: 151–152;448–449. ISBN 978-7-214-18624-9. 
  2. ^ 2.0 2.1 2.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2001年 第2辑 总第90辑.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91–94. ISBN 7-201-03831-1. 
  3. ^ 3.0 3.1 3.2 3.3 馬文清編. 津卫妈祖.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21: 12–13;184–195. ISBN 978-7-5039-7088-7. 
  4. ^ 天津市文史研究館編.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诗文选集. 2003: 53–64. 
  5. ^ 5.0 5.1 5.2 5.3 5.4 李健新編. 笔歌墨颂大直沽.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 16–35. ISBN 7-80696-343-X. 
  6. ^ 6.0 6.1 6.2 河東區檔案館. 天妃宫. 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政府. 2023-12-28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1). 
  7. ^ 7.0 7.1 7.2 陳鐵卿. 东庙(天妃灵慈宫)的状况 (PDF). 天津日報 (第20版:和諧社區). 2021-08-24 [2024-07-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7-16). 
  8. ^ 8.0 8.1 魏克晶. 大直沽天妃宫的原貌 (PDF). 天津日報 (第20版:和諧社區). 2021-08-17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7-18). 
  9. ^ 趙文剛; 鄭寶芳. 海洋文化与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中國博物館. 2002, (3): 87–90. CNKI GBWG200203021. 
  10. ^ 天津市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介-天妃宫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利用.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21-07-19 [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