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森集中營
大羅森集中營 | |
---|---|
納粹集中營 | |
別名 | 德語:Konzentrationslager Groß-Rosen |
指揮官 |
|
運行時間 | 1940年夏天-1945年2月14日 |
囚犯類型 | 主要為猶太人、波蘭人、蘇聯公民[1] |
囚犯數 | 125,000人 (在約100個附屬營內) |
死亡 | 40,000 |
著名囚犯 | 鮑里斯·布勞恩、亞當·杜倫巴、弗朗齊歇克·杜申科、黑達·馬爾戈柳斯·科瓦利、瓦迪斯瓦夫·希萊博津斯基、西蒙·維森塔爾、什洛莫·澤夫·茨魏根哈夫特拉比[2] |
大羅森集中營(德語:KZ Groß-Rosen)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建造和運營的納粹集中營綜合體。主集中營位於德國大羅森村,即現在波蘭下西里西亞省的羅戈伊尼察[3];位於亞沃爾鎮和斯切戈姆鎮之間的鐵路線上。[4][5]被關押的囚犯主要是猶太人、波蘭人和蘇聯公民。[3]
在1944年的鼎盛時期,大羅森集中營綜合體在德國東部以及德國占領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擁有多達100個附屬營。當時所有大羅森集中營的人口占納粹集中營系統囚犯總數的11%。[3]
歷史
大羅森集中營成立於1940年夏天,最初是位於奧拉尼堡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的附屬營。最初,奴役勞動是在SS德國土石廠(SS Deutsche Erd-und Steinwerke GmbH)的一個大型採石場進行的。[4]1940年秋,上西里西亞的勞動力被海因里希·希姆萊命令成立的新納粹黨衛軍組織施梅爾特組織接管。它以黨衛軍領袖阿爾布雷希特·施梅爾特的名字命名。這個組織負責從猶太人集中營僱傭工人——那些只是為了果脯而工作的猶太人。
大羅森集中營位於被納粹德國占領的波蘭附近,具有相當大的位置優勢。[6]囚犯們被派去為被納粹德國驅逐的波蘭人建造一個附屬集中營系統。大羅森於1941年5月1日成為獨立的集中營。隨著集中營綜合體的發展,大多數囚犯被安排在附屬於這些附屬營的新納粹企業工作。[4]
1941年10月,黨衛軍將約3000名蘇聯戰俘轉移到大羅森集中營處以槍決。大羅森集中營以殘忍對待受夜霧命令迫害的囚犯而臭名昭著,這些受害者會在他們的家人朋友面前悄無聲息地消失,其中大多數人死於花崗岩採石場。對政治犯和猶太人的殘酷對待不僅來自於黨衛軍帶來的守衛和德國罪犯手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來自於花崗岩採石場管理人員的食物供應不足和拒絕提供醫療幫助。1942年,大羅森集中營政治犯的平均存活時間不到兩個月。[5]
1942年8月,由於納粹德國的侵略活動需要更多工業勞動力,納粹集中營政策發生改變,囚犯們的存活時間得以延長。1942-1943年,德國在史達林格勒戰中慘敗之後,其戰時經濟中的勞工短缺問題日漸嚴峻。這導致德國軍工企業越來越多地使用集中營囚犯作為強制勞工,如藍寶、西門子,以及克虜伯、法本和奔馳等。[6]一些喪失勞動能力的囚犯被送往達豪集中營。
大羅森集中營中囚犯人數最多的是猶太人,他們最初來自達豪集中營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之火加入的主要來自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在集中營存在期間,猶太囚犯主要來自波蘭和匈牙利;還有一些人來自比利時、法國、荷蘭、希臘、南斯拉夫、斯洛伐克和義大利。
1944年波蘭華沙起義失敗後,德國人將3000名年齡主要在20至40歲的波蘭人從普魯斯科夫的杜拉格121(Dulag 121)營地驅逐到大羅森集中營。[7]
在1944年的鼎盛時期,大羅森集中營綜合體擁有多達100個附屬營[1],分布於德國東部和德國占領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總共有500多名女性集中營警衛在大羅森綜合大樓接受培訓和服役。[3]在二戰後期,大羅森集中營的人口占當時納粹集中營囚犯總數的11%。在該集中營綜合體存在期間,共有125,000名不同國籍的囚犯被拘留在此,其中估計有40,000人死於屠殺、死亡行軍和轉移途中。該集中營於1945年2月14日被紅軍解放。
附屬營
加伯斯多夫勞改營是1941年以來在施梅爾特組織下運作的猶太囚犯強制勞改營網絡的一部分。1939年,一家名為K·H·巴特爾聯合紡織品公司(Vereinigte Textilwerke K. H. Barthel & Co.)的維也納公司決定將女猶太囚犯工作的紡紗廠「雅利安化」。這些囚犯也在阿洛伊斯·哈澤(Aloys Haase)和J·A·克盧格-埃特里希(J. A. Kluge und Etrich)公司經營的工廠工作。到1944年3月18日,加伯斯多夫已成為大羅森集中營的一個附屬營。[8]
布林利茨勞改營,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城鎮布林利茨,奧斯卡·辛德勒在這裡救出部分猶太人。[8]
布里格(Brieg)附屬營,位於潘皮茨村附近,最初是猶太人強迫勞動營的所在地,直到1944年8月,開始從大羅森主集中營運送囚犯來取代猶太囚犯。營地主要由德國空軍士兵和少數黨衛軍成員組成。大多數囚犯是波蘭人,俄羅斯和捷克囚犯人數較少。布里格附屬營的廚房工作由捷克囚犯負責。每天的三頓飯包括1品脫的「mehlzupa」(一種由水和膳食製成的湯)[9]、150克麵包、1夸脫大頭菜、甜菜、捲心菜、羽衣甘藍,有時是蕁麻製成的湯、1品脫黑「咖啡」和一勺糖蜜。有時,被稱為「祖拉加」(zulaga)的「勤勞工人」會得到一塊血腸或生馬肉腸、果醬和人造黃油作為獎勵。囚犯每周也會喝一杯家樂公司生產的湯。[8]
戰後審判
1948年8月12日,蘇聯軍事法庭開始對大羅森集中營的三名納粹官員約翰內斯·哈塞布勒克、赫爾穆特·埃施納和愛德華·德羅茲多夫斯基進行審判。1948年10月7日,三人被判戰爭罪。埃施納和德羅茲多夫斯基被判處無期徒刑;哈塞布勒克被判處死刑,後來被減為無期徒刑。[10]
知名囚犯
西蒙·維森塔爾,納粹獵人。他在1967年出版《我們中間的殺人犯》(The Murderers Among Us)一書中描述了有關集中營的以下信息:
- 「......看上去比較健康的囚犯被挑選出來,為每天行軍20英里的士兵磨合新鞋。很少有囚犯能在這種磨難中存活超過兩周。」
參考文獻
- ^ 1.0 1.1 Historia KL Gross-Rosen. Gross-Rosen Museum. 2014 [19 Febr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2).
- ^ Konieczny, Alfred. Arbeitslager Bunzlau I - podoboz KL Gross Rosen 2004. Muzeum Gross-Rosen. : 69, 75. ISBN 83-919919-8-9.
- ^ 3.0 3.1 3.2 3.3 Historia KL Gross-Rosen. Gross-Rosen. [202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31) (波蘭語).
- ^ 4.0 4.1 4.2 Alfred Konieczny 2. : 623–626.
- ^ 5.0 5.1 Encyclopedia of the Holocaust. Wikipedia. 2022-09-08, 2: 623-626 (1990) [202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9) (英語).
- ^ 6.0 6.1 Holocaust Encyclopedia. 美國大屠殺紀念館. 2014 [202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0).
- ^ Transporty z obozu Dulag 121 – Muzeum Dulag 121. [202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8) (pl-PL).
- ^ 8.0 8.1 8.2 Megargee, Geoffrey P.;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Volume 1, Early camps, youth camps, and concentration camps and subcamps under the SS-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in Office (WVHA). Th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9 [2023-02-05]. ISBN 978-0-253-00350-8. OCLC 6445423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 ^ Marszałek, Józef. Majdanek,. the concentration camp in Lublin. Warszawa: Interpress. 1986. ISBN 83-223-2138-4. OCLC 17481078.
- ^ Gross Rosen Trial (August-October 1948). 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 [202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