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戰島

座標44°49′54″N 20°26′09″E / 44.831632°N 20.435798°E / 44.831632; 20.43579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戰島
Велико ратно острво
Veliko ratno ostrvo
IUCN分類IV(生境和物種管理保護區)
大戰島 Велико ратно острво Veliko ratno ostrvo位置圖
大戰島 Велико ратно острво Veliko ratno ostrvo位置圖
大戰島於貝爾格勒的位置
位置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澤蒙
座標44°49′54″N 20°26′09″E / 44.831632°N 20.435798°E / 44.831632; 20.435798
面積210.66 ha(2.1066 km2
建立2005年4月8日
管理機構ЈКП „Зеленило Београд“

大戰島塞爾維亞語西里爾字母Велико ратно острво塞爾維亞語拉丁字母Veliko ratno ostrvo)是一座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薩瓦河多瑙河合流處英語Confluence的無人河島,在行政區劃上屬貝爾格勒市,歸澤蒙自治市英語Municipalities and cities of Serbia管轄。

位置

大戰島地處薩瓦河匯入多瑙河的河口位置開闊處,東南面正對舒馬迪亞山英語Šumadija北端的特雷茲吉嶺臨河的末端卡萊梅格丹要塞,西南被斯雷姆平原的最東端較低平的部分所環繞,也就是今日新貝爾格勒烏斯徹英語Ušće, Belgrade

該島貼近河岸,最近處到新貝爾格勒和卡萊梅格丹都只有200米(660英尺)的距離。而南面與烏斯徹之間則留有原小戰島英語Little_War_Island的遺址。

2005年,當地政府曾計劃將該島由澤蒙轉交新貝爾格勒管轄,但最後不了了之[1]

語源

該島火藥味十足的名字,來源於其歷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戰略意義。對於進攻貝爾格勒的一方,該島為部署大炮的絕佳位置,亦可作為跨河進攻城池的起始點與行動基地。它也為綠林好漢水兵英語Šajkaši以及江洋大盜提供了藏匿之處。無數不同歸屬的軍事設施曾建造於這座島嶼,然後又為新來者所拆毀。在戰爭中,它又能作為搭建浮橋的樞紐,使兵員能在貝爾格勒、澤蒙與潘切沃三岸間來往[2][3][4]

該島有歷史記載的名稱為數眾多,有Dunavsko ostrvo(多瑙島),Cigansko ostrvo吉卜賽島),Veselo ostrvo(開心島),Vojno ostrvo(軍事島),Ratno ostrvo(戰爭島),Ratna ostrva(戰爭群島,與小戰島的合稱),Babalık ada(巴巴力克島),Veliko vojno ostrvo(大軍島),Veliko ostrvo rata(大戰爭島)以及Sirotinjsko ostrvo(窮人島)等。今日大戰島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9世紀中葉,在一戰後確定為該島的正式永久名稱[2]

地理特徵

加利亞斯運河英語Veliki Galijaš,現為重要的動植物棲息地

大戰島島身呈葉形,占地2.11 km2(0.81 sq mi),地勢低平,多沼澤,這是由於時常會有多瑙河河水浸灌的緣故。島內有人工開鑿的溝渠加利亞斯運河塞爾維亞語Велики Галијаш,運河原本連至多瑙河,後來多瑙河入口被阻塞,在島內形成了一個占地0.24 km2(0.093 sq mi)的池塘,為野生鳥類和魚類提供了良好棲所。但遇年時圍繞其形成的封閉生態系統會嚴重受損。目前全島三分之二的面積被劃為自然保護區,有記錄的鳥類種類數為196種,其中許多為瀕危物種[5]。此外,貝爾格勒的麗都沙灘英語Lido, Belgrade也位於該島北端。

由於沉積物堆積作用沉降),該島北端的河道需要不定期進行排水疏浚清除淤泥,以防止其與多瑙河河岸相連阻塞水流[6]

歷史

據記載,大戰島最初在14世紀浮出多瑙河,形成一座小型沙洲,約在15世紀下半葉,大戰島才具有今日的規模,這段時期一些描繪附近地點的雕版中已可見島嶼的蹤影,其中所述形狀各有差異,原因之一可能是多瑙河河水的沖刷在不斷形塑這塊新形成的沙洲的輪廓。1456年所制的貝爾格勒要塞藍圖確切證實了島嶼的存在。被這塊沙洲分隔的多瑙河較窄的一支被稱作Dunavski potok,即「多瑙河的溪水」[2]

大戰島在1514年-1528年之間首次出現在正式的地圖——拉扎·德阿克匈牙利語Lázár deák繪製的匈牙利全圖英語Tabula Hungariae上。記錄1521年澤蒙城陷落的編年史中,提到所有被俘的守城將士與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被鄂圖曼軍隊活埋於該島。此後,蘇萊曼一世繼續率領軍隊,從大戰島對貝爾格勒堡發動數波攻勢,最終拿下了這座曾使穆罕默德二世於此折戟的堡壘[3][4]。鄂圖曼旅行家愛維亞·瑟勒比在1660年代到訪附近區域,並在遊記中提到島上建有以耶尼切里艾哈邁德·巴巴力克(Ahmet Babalık)為名的清真寺,巴巴力克島之名即來源於此[7]。明確顯示有人到訪此島的記錄出自1699年,一位英國游醫將大戰島描述為「一座蔥鬱的大島」[2]

官方文件中出現指代大戰島的名字是在1717年歐根親王對土耳其的軍事計劃中,此島被他用作重奪貝爾格勒控制權英語Siege of Belgrade (1717)的戰略進攻點。貝爾格勒和約生效後的1741年,一份在君士坦丁堡簽訂的公約將該島一分為二,面向貝爾格勒的一半(東南)劃予鄂圖曼帝國,而通達澤蒙與巴納特的另一半則劃予哈布斯堡王朝。在卡拉喬爾傑·彼得羅維奇領導的第一次塞爾維亞起義英語First Serbian Uprising中,起義軍曾於1806年將該島作為軍事據點,一支500人的塞爾維亞炮兵隊在此向卡萊梅格丹要塞持續英語Siege of Belgrade (1806)開炮[3][4]。而在1863年土耳其人的都市計畫中,該島仍被稱為巴巴力克島[2]

1915年奧匈帝國對貝爾格勒的進攻中,奧匈軍隊通過該島進行作戰攻勢。一戰後,該島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之後有20名澤蒙的窮困者陸續選擇搬到島上居住,他們在島上搭建了棚屋,使島又有了「窮人島」的別名。這段時期,島上開墾了若干耕地,主要種植穀物西瓜,而在地勢較低的部分,則清理出了一片灘涂,名為多爾科灘(Дорћолска плажа)或拉帕灘(Лапат),同時還有一片朝向澤蒙的沙洲也被清理至這片灘涂,成為今日麗都沙灘的前身,最早在1931年前,沙灘就已被稱作麗都沙灘[3][4][2]

1941-1944年,薩瓦河上游克羅埃西亞獨立國亞塞諾瓦茨集中營將死屍棄於河中,浮屍漂至下游的塞爾維亞境內。根據檔案,塞爾維亞救國政府首腦米蘭·內迪奇的下屬、難民問題專員托馬·馬克西默維奇塞爾維亞語Тома Максимовић下令將這些死屍葬於大戰島。這處墳地沒有任何標記,直到有後人在大戰島東南挖掘時,才發現其下掩埋的森森白骨[8][9]

針對大戰島的都市計畫始於1923年的一份草案,在這份遠景規劃中,大戰島將成為一座專供上層精英消遣的公園區域[2]。1928年,建築公司「舒馬迪亞」(Šumadija)提出了在澤蒙與卡萊梅格丹之間修建交通纜車的計劃,他們稱之為「空中電車」,在這份計劃中,纜車將途徑大戰島,每班間隔約2分鐘,全程時間為5分鐘,但是它最後只是一紙空文,從未實現[10]

1948年,大戰島南面的薩瓦河沿岸開始興建新貝爾格勒,當局曾作出這樣一個決定,計劃永久摧毀大戰島,然後用其沙土填滿斯雷姆平原的沼澤,以便使新城的建設順利進行。然而,多瑙河沖積層上的沉積物源源不斷地堆積到大戰島上,使沙土不便於被利用,從而使得當局不得不另覓沙土的來源,最後他們開採的是小戰島的沙土,讓小戰島幾乎完全消失[2]

二戰後,在該島進行開發的計劃包括修建橋梁連通對岸,並在島上新建大型公共體育中心,而島的中央將會成為一個大面積的圓形湖泊。1972年,這項計劃被擱置。由於在島上挖掘會有水流噴涌,使施工變得極為困難,而進行大型工程就更不可能。1976年至1985年,曾有將該島開發為城市水源地的設想,但這項計劃也最後告吹[2]

官方統計中,大戰島屬於無人區域,但是卻有一小部分人居住在島內部的寮屋中,他們大多數是依賴養老金的退休人士英語Pensioner,在暖和的時節搬到島上打理菜園,然後在冬天返回貝爾格勒[11]

秋季從卡萊梅格丹俯瞰大戰島

2005年,該島被列入塞爾維亞國家保護特色自然景觀英語List of protected natural resources in Serbia#Nature Parks and Landscapes of Outstanding Features[12],保護區面積1.68 km2(168 ha),包括大戰島與小戰島[13]

參考資料

  1. ^ Zoran Nikolić, Beogradske priče: Čudne gradske "granične linije" [貝爾格勒故事:奇形怪狀的城市邊際線], Večernje Novosti英語Večernje Novosti, 2 November 2017 [202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塞爾維亞語)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ranka Vasiljević. Ade i ostrva kroz istoriju [歷史中的島與嶼]. Politika英語Politika. 6 September 2020 [202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塞爾維亞語). 
  3. ^ 3.0 3.1 3.2 3.3 Branka Vasiljević. Danas počinje sezona na Lidu. Politika英語Politika. 1 July 2015 [202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塞爾維亞語). 
  4. ^ 4.0 4.1 4.2 4.3 Dejan Aleksić, Otkrivanje tajni Velikog ratnog ostrva, Politika英語Politika, 2 August 2017: 17 (塞爾維亞語) 
  5. ^ Besplatni izleti na Veliko ratno ostrvo. Politika英語Politika. 2008-07-04: 23 (塞爾維亞語). 
  6. ^ Logor, bašta, rezervat prirode. Politika塞爾維亞語Politika. 2008-06-30: 19 (塞爾維亞語). 
  7. ^ Branka Vasiljević. По ослобођењу од Турака Београд имао шест квртова [從土耳其人手中解放後,貝爾格勒分成了6個部分]. Politika. 2019-06-03: 15 (塞爾維亞語). 
  8. ^ Prestonica vapi za spomenikom žrtava Jasenovca: Tela su rekom stizala iz Hrvatske. Obale oko Kalemegdana bile su pune leševa.. opanak.net. 2017-02-16 [2021-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9. ^ Svaki dan se kupate na Lidu, a nemate pojma kakve sve tajne krije Veliko ratno ostrvo!. telegraf.rs. [2021-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10. ^ Dejan Spalović, San o žičari od Bloka 44 do Košutnjaka, Politika, 2012-08-27 (塞爾維亞語) 
  11. ^ Robinzoni usred grada. Politika. 2008-06-30: 19 (塞爾維亞語). 
  12. ^ Branka Vasiljević, Veliki brat u orlovom gnezdu, Politika, 19 March 2017 (塞爾維亞語) 
  13. ^ Branka Vasiljević. Студентски камп на Великом ратном острву [大戰島上的學生營地]. Politika. 8 October 2019: 15 (塞爾維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