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和平建國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和平建國軍
汪精衛國民政府國旗
存在時期1940年3月-1945年9月
國家或地區 汪精衛國民政府
效忠於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汪精衛政權)政治上
 大日本帝國實際上
部門6個方面軍及4個綏靖公署
種類陸軍海軍空軍
規模逾40萬人(1945年春季)
別稱偽軍、汪偽軍
格言「和平反共建國」
紀念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周年紀念
參與戰役第二次中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汪精衛
標識
軍艦旗
艦艏旗
空軍識別
和平建國軍在汪精衛政權周年典禮上的閱兵
汪精衛政權「成立3周年紀念大會」閱兵式
和平建國軍下士,頭盔和領章直接沿用自國民革命軍。

和平建國軍,是1940年3月汪精衛南京建立政權後,收編國民政府投降軍隊所組建的一支傀儡偽軍。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後,由國民政府收編。[1]

總部機構

1940年3月30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同時成立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全國軍事最高機關,其職掌為關於國防綏靖之統率事宜、軍事章制、軍事教育方針之最高決定、軍費支配、軍備補充之最高審核、軍事建設軍隊編遣之最高決定及中將及獨立任務少將以上任免之審核」[2]:880-881

行政院設置軍政部和海軍部,受軍事委員會統轄,分管陸軍、海軍行政事宜(包括軍需、軍制、軍械等事項)。

1941年8月16日,行政院警政部撤銷,在軍事委員會設調查統計部。部長李士群,政務次長楊傑,常務次長夏仲明

1943年9月9日,李士群被日軍毒斃,調查統計部撤銷,改設政治部,任命陸軍編練總監公署總監黃自強為部長。

  • 政治保衛局(局址為南京普駝路8號)全部取代了原「特工總部」的職權、機構和人員,萬里浪任政治保衛局局長,胡均鶴任副局長。政治保衛局在各省、市、縣設分局、支局,分站、支站等機構;
    • 政治保衛局第一局設在上海極司非爾路76號原特工總部所在地,局長由萬里浪兼任,第一局後來又遷往1942年以後特工總部所在地杭州(局址為東街路100號),上海「76號」遂成為第一局所屬的「上海分局」,分局長先後由羅夢薌、林煥之。
    • 政治保衛局第二局設在南京頤和路21號,局長由胡均鶴兼任。
    • 無線電總站
    • 研究室
    • 感化院
  • 情報局
  • 秘書室
  • 參事室
  • 總務處
  • 警衛大隊

1945年2月8日陳公博把政治部改為「軍事委員會政治警衛總署」,總監陳公博兼,副監丁默村、周學昌。1945年6月,周學昌離職任南京市市長,萬里浪繼任為副監。日本投降後,周佛海組織「軍事委員會上海行動總指揮部」並任總指揮,萬里浪受命擔任上海行動總指揮部的調查室主任。

1941年12月,撤銷其第1辦公廳和第2辦公廳,所有任務由辦公廳辦理。第3辦公廳改為經理總監署。

1942年8月至9月間,軍事委員會進行了一次重大調整,集中軍政、軍令等各項權力,將軍政部、海軍部改隸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參謀本部、軍政部、軍事訓練部及政治訓練部等加以調整合併,改設參謀總長1人,為軍事委員會幕僚長,設次長2人和總務廳長;軍政、軍訓及政訓3個部改設為陸軍部及陸軍編練總監總署。海軍部、經理總監署、調查統計部、航空署仍舊。另增設參贊武官公署,作為安置編餘軍官的機構。

1943年初,汪政權實行戰時體制。1月9日,設立最高國防會議,軍事委員會置於最高國防會議之下。10月,又決定變更軍事委員會組織機構,撤銷陸軍編練總監公署,該署職掌移交陸軍部,航空署縮編為空軍司,隸屬其總務廳,撤銷調查統計部,另設政治部。1944年11月,汪精衛死後,軍事委員會及其所屬機構作了部分改組。1945年2月,撤銷其政治部,改設政治保衛部。1945年5月,軍事委員會成立軍令部。

兵力

1940年,汪軍總數8.8萬人。1940年4月4日在南京成立江浙綏靖軍總司令部,任援道為總司令,管轄南京、蘇州等7個綏靖區,轄第二、三、四三個師、獨立第八、九旅和教導旅。

1940年10月10日,浦東地區的偽和平救國軍第三路丁錫山部改編為暫編第十三師,以丁為師長;將在蘇州地區的和平建國軍第十四路謝文達部,改編為暫編陸軍第十師,以謝文達為師長。1941年5月汪偽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決議,將暫編陸軍第十師及第十三師合編為暫編陸軍第二軍,並任命參謀本部常務次長劉培緒兼任第二軍軍長。

1941年2月第五戰區蘇魯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長江率部投汪後編成的偽第一集團軍。7月被汪精衛任命為第一集團軍司令。該軍由4個師和2個獨立旅組成,主要駐紮在蘇中地區(1943年改編為第五集團軍)。

1941年4月,在蘇北地區的蘇魯戰區第八十九軍第117師參謀長潘干丞、魯蘇聯軍西北集團軍總指揮劉湘圖相繼投敵,所部旋即被分別編為暫編陸軍第二十八師和第二十二師,以潘干丞、劉湘圖分任師長。1938年潘干丞隨同山東韓復榘所屬的游擊第三路指揮部由徐州撤退到淮陰時,韓德勤把他們改編為第八十九軍獨立團,委潘干丞為團長。黃橋戰役中潘干丞沒有跟上軍長李守維的行動,李守維遭新四軍突襲溺亡。潘干丞不敢返回興化,躲在泰州城內以觀動靜。韓德勤派潘的好友原第八十九軍副官處長楊青雲寫信給潘,要他趕緊回到興化,韓隨即委潘為117師參謀長。師長劉漫天對潘在黃橋戰役中不戰而逃的行動不滿,對師部重大決策事前都不與參謀長協商,並且一再向韓德勤提出要求更換參謀長。潘得悉此訊後憤而辭職,跑到南京投靠汪精衛。抗戰勝利後,偽第廿八師師長潘干丞、副師長李影森(第117師351旅702團第一營營長)率部駐淮陰被新四軍圍攻苦戰歷十餘日,彈盡糧絕,仍堅守據點,被王懋功委潘干丞為蘇北挺進軍暫編第三師師長,李影森為該師副師長。新四軍攻克淮陰,潘干丞陣亡。

1941年5月,國民黨蘇浙行動委員會總指揮部參謀長、江蘇第四、六兩區聯防指揮官兼第八十九軍第117師第349旅旅長、江蘇省保安第八旅旅長楊仲華投敵,旋即被任命為蘇皖邊區綏靖總司令。1942年1月蘇皖邊區綏靖總司令部改稱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仍以楊仲華為總司令。所部偽軍改變為暫編陸軍第三十二師至三十五師,由徐召南、孫建炎、田鐵夫、陳同分任各師師長,總司令部設於東台、鹽城一帶。

1943年9月郝鵬舉調任淮海省省長兼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將原屬蘇北行營的第二十八、第三十三、第三十五師及3個獨立旅調往偽淮海省。

1943年12月22日第一、第二集團軍合編為第五集團軍,項致莊為總司令,轄2個軍共5個師:

  • 第九軍,軍長顏秀五秦慶霖為副軍長,
    • 暫編第二十四師,師長秦慶霖兼
    • 暫編第二十六師,師長陳才福
  • 第十二軍,軍長項致莊
    • 暫編第三十五師,師長田鐵夫
    • 暫編第三十六師,師長陳同
    • 暫編第三十七師,師長丁聚堂

原第一集團軍所轄暫編第二十七師何春霖部和獨立第十一旅孔瑞五部番號撤銷。1943年3月18日原屬第二集團軍暫編第三十二師徐紹南部改編為江蘇省保安隊。

1944年1月26日暫編第三十三師孫建炎部暫編第十九師蔡正鑫部被改編為蘇北屯墾警備隊;暫編第三十五師田鐵夫部被改編為江蘇水上警察隊。

1944年9月14日第五集團軍番號撤銷,項致莊調任杭州綏靖主任。所屬第十二軍亦調至杭州。所屬各師於是年6月16日取消「暫編」字樣。

1945年春已擴大到40餘萬人[3]。汪精衛政權所統領的和平建國軍直轄6個方面軍及4個綏靖公署華北治安軍則最高曾轄有14個集團軍蒙疆蒙古軍最高曾轄有10個。截止到1945年夏,汪精衛政權所統領的軍隊序列為:[4]

  • 軍委會直轄警衛軍[5]:1939年12月9日在上海江灣的中央陸軍軍官訓練團開學,約2,500人,汪精衛兼任團長,總隊長張誠,教育長葉蓬。1940年3月警衛旅成立,旅長張誠少將(1940年9月29日病死)/劉夷(黃埔二期,劉峙之侄),下轄第一團(團長李友竹,1,645人)、第二團(團長魏天秩,在安徽組建僅785人)、補充團(魯南於惠民部864人)、警衛大隊(為葉蓬從上海偽警察中選調組建,406人,大隊長洪振)、憲兵大隊(從北平憲兵司令部撥來一營,由警衛旅長親自指揮)。缺編4,000餘人。1941年3月改編為警衛師,師長鄭大章/李謳一,副師長陸振清/洪振,參謀長邢聚五,轄第一團861人、第二團937人、第三團(原補充團,886人)、特務團(原警衛大隊,377人),總計3,446人。1943年1月擴編為警衛軍,軍長陳公博(掛名),參謀長祝晴川(負責日常,為周佛海親信),由陸軍軍官教導總隊培養的軍官與軍士用於組建第一、第三師。每師5,026人,每團1,485人。總計18,902人。1945年9月,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進抵南京,其第51、第57、第58師分別並編了警衛第1、第2、第3師。
    • 第一師師長劉啟雄(黃埔二期,國民革命軍第87師旅長),副師長熊子浩(黃埔四期,江蘇保安處團長)。負責南京城區警備。
      • 第一團:以國民政府衛士團(團長陳皋)為基幹,廣東提供500人補充。1942年12月編成。
      • 第二團:警衛軍補充團提供1,500人編成。
      • 第三團:警衛軍補充團提供2,000人編成。
    • 第二師師長秦漢青(保定五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由警衛師與獨立第14旅並編,獨立第14旅軍官替換掉了原警衛師軍官。駐蚌埠。
    • 第三師師長陳孝強(黃埔二期,國民革命軍預備第八師師長。1944年5月底因通濟門事件被免職)/鍾健魂/鮑文沛。開封綏署特務團以及中條山戰役國軍戰俘於1943年12月21日編成。負責南京周邊警備。第七團駐句容,第八團駐江寧,第九團駐六合。1944年12月22日,第九團第一營(欠第三連)官兵291人在六合縣程駕橋附近的羊角山被新四軍全殲,損失機槍13挺,步槍105支,擲彈筒6具,步兵炮1門。1945年8月13日,師長鍾建魂率領師直4個連(炮兵連,特務連,工兵連,通信連)600餘人,第7團一個營700餘人,師政訓主任趙鴻學帶出的第9團一個整團2,000餘人,總計3,000餘人,攜帶火炮34門(其中九二炮9門,八五炮9門,七五炮16門),擲彈筒與六〇迫擊炮117具,重機槍30挺,輕機槍107挺,步槍1100餘支,彈藥約十萬發,電台兩部及其他物資[6],投投奔六合縣鍾家集的新四軍第二師六合支隊,編為華中獨立第一軍,第9團的3個營編組成3個團分屬兩個師:1師1團;2師4團、5團;第7團的一個營編為軍特務團;師直屬分隊編為軍直特務營。鍾建魂任軍長,新四軍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劉貫一任政治委員,徐楚光任軍副政治委員、軍參謀長兼第二師政治委員,汪大漠任軍政治部主任,趙鴻學任第二師師長。1946年春節後,華中獨立第一軍編成7個連隊與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後為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第55團三個營合編(沿革為解放軍第29軍第85師第253團),獨一軍的團長羅基柱、惠宇農、盧森分任第55團各營營長。[7]趙鴻學任第55團副團長、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第33旅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兼作戰科科長、第二十四軍工兵主任。[8]
    • 補充團
  • 第一方面軍:任援道。原偽維新政府的蘇浙皖綏靖軍,蘇浙皖綏靖總司令部總司令任援道,總部設於南京。
    • 下轄:第二軍、第三軍、教導旅、獨立旅、特務旅。暫編第10師師長謝文達黃埔一期
    • 活動範圍:蘇南、淮南、皖中、浙西
  • 第二方面軍:孫良誠。經張嵐峰引見給周佛海,1942年4月22日冀察戰區副總司令兼游擊總指揮、第39集團軍副總司令、山東省政府魯西行署主任孫良誠於山東定陶、荷澤地區率第六十九軍陳光然暫編第28師、趙雲祥暫編第30師、王清瀚獨立第4旅、黃貞泰新編第13旅、郭俊峰特務旅、於飛第4游擊縱隊共2.5萬人投日。獨立第4旅段海洲孫興齋兩個團、於飛第4游擊縱隊在冀察戰區副總司令部參謀長傅二虞的率領下繼續抗日。其中暫編30師、獨立第4旅、新編第13旅為第六十九軍2個團擴編,第4游擊縱隊為地方武裝組建,暫編第28師為第181師一部擴編。方面軍總司令孫良誠,副總司令張維璽(1943.2.25),參謀長鄄紀印/谷大江。參謀處處長任晉文,副官處處長韓德元/曹濟武,交通處處長周振乙,政訓處處長高耀武,軍需處處長劉秉樾/李克昌,軍醫處處長王鳳。1942年10月移駐河南開封,孫良誠兼任偽開封綏靖公署主任。1944年10月移駐揚州,孫良誠任偽蘇北綏靖公署主任,總兵力達4萬餘人。1945年8月偽第二方面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路軍,孫良誠為總司令。1948年11月孫良誠部改編的第一百零七軍睢寧向解放軍投誠。
    • 第四軍:暫編第30師擴編。軍長趙雲祥,副軍長謝雲卿,參謀長嵇瘦秋。1944年底駐鹽城。軍部和直屬部隊駐城裡,三十九師駐伍佑一帶,四十師駐上岡一帶。代理參謀長張伴農,副官處長路耀林。1945年10月中旬新四軍蘇中、蘇北兩個縱隊的兵力及地方武裝共20,000餘人,包圍鹽城及其附近據點,發起了對鹽城的攻堅戰。10月30日夜開始攻打外圍,當天舉斃傷俘獲偽軍1800餘人。11月3日抵鹽城東門城下,同時對鹽城東北外圍據點發起攻擊,並強攻鹽城飛機場,最後抵達鹽城東北;另一部則攻克北袁莊據點後,迅速推進到北門閘一帶,並且攻克鹽城以西三里窯據點,逼進鹽城西門。至此鹽城外圍據點全部掃除,共殲偽軍3600多人。11月11日上午,趙雲祥、戴心寬在城防司令部召開營以上軍官會議,由戴心寬通報與新四軍談判情況,宣布起義,並由趙、戴聯名發出起義通電。下午,蘇北區黨委敵工部長薛尚實率工作組70餘人相繼進城。鹽阜區公安局長傅宗華亦率領敵工和保安人員進城,接管偽地方保安隊、縣政府機關及檔案資料,並搜捕偽鹽城縣縣長田茂舟、漢奸特務陳喬、譚學正等。中共鹽城縣委、縣政府機關於14日陸續進入鹽城,15日召開萬人大會歡慶鹽城獲得解放。趙雲祥部起義後,新四軍軍部授予該部華中人民解放軍第四軍番號。
      • 第三九師師長潘於明、副師長王拱震
      • 第四〇師師長戴心寬、副師長李文森
    • 第五軍:王清瀚獨立第4旅擴編。軍長王清瀚,參謀長方梓庠。駐防阜寧、高郵。1945年4月24日22時,新四軍第三師出動第10旅、淮海軍分區1支隊和4支隊、第8旅、第3師特務團、阜寧獨立團、射陽縣獨立團、鹽東獨立團、建陽獨立團、淮安獨立團、漣東獨立團,對盤踞於阜寧城內外的王清翰第五軍發起了圍殲攻堅戰,歷時36小時,到26日10時結束,全殲第五軍軍部、2個師部和7個整團,並殲滅了偽阜寧縣政府、保安團等反動組織和反動武裝,除偽五軍軍長王清翰、33師師長孫建言幾十人漏網外,生俘偽33師副師長鄧立東,副團長王金和,上校軍法官尤太近,中校秘書孫無默,中校軍需官顧枝南以下官兵158人,偽地方軍、政、警等3000餘人,斃偽官兵340餘人,繳獲迫擊炮7門,擲彈筒27具,輕、重機槍47挺,步槍1602枝,手槍65枝,各種子彈、炮彈共4萬餘發。除解放阜寧城外,攻克大、小據點21人,摧毀碉堡143個,解放村鎮580多個,受難同胞10萬餘人,收復土地1000平方公里。新四軍犧牲62人,傷374人。
      • 第四一師師長宋榮慶、副師長楊克泰
      • 第四二師師長王和民、副師長王培元
      • 第四三師師長丁作彬、副師長俞X生
    • 第九軍:在蘇北收編李長江部。駐泰州。軍長顏秀五,副軍長秦慶霖
    • 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玉田。隨總部駐揚州。
    • 獨立第二十二師:在蘇北收編。師長劉湘圖。駐興化。抗戰勝利後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路軍第6師。新四軍蘇中軍區集中8個團7000多兵力攻打興化城,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張藩指揮。8月28日晚開始肅清城外據點戰鬥,蘇中軍區新1旅主攻西門,2分區政委陳時夫指揮特務1團、特務2團佯攻東門;蘇中特3團、特5團佯攻南門,興化獨立團(團長柴榮生、政委戴為然)佯攻北門。1旅2團(團長林輝、政委趙則三、參謀長茅健群)把渡河突擊任務交給三營(營長陸明生、教導員陳本奎),七連(張連長、指導員程德清)為突擊隊。8月29日18時45分總攻興化城,1旅1團(團長張宜友)主攻西城門。8月30日四個城門都未攻克。攻城總指揮部決定繼續強攻西門;東門部隊設法占領制高點——文峰塔,31曰晚決戰。派二分區警衛團(團長胥金城)增援東門。興化攻堅戰斃傷偽軍700餘人,俘日軍4人、俘師長劉湘圖以下4200餘人,繳獲各種口徑的炮64門,輕重機槍122挺,槍枝3324支,大批彈藥,電台4部,汽艇4艘。
    • 暫編第十九師:1941年春國民黨忠義救國軍蔡鑫元(蔡鑫源)部投敵後被編為「和平建國軍」第七路。1941年11月該部改編為暫編第十九師,以蔡為師長,駐泰興、靖江一帶。
    • 獨立第十九旅
    • 獨立第二十旅
  • 第三方面軍:吳化文魯蘇戰區新編第一師師長,1943年1月18日,率所部約4萬人在山東沂水地區投汪,被編為山東方面軍總司令,7月29日改稱第三方面軍總司令,並任命山東省保安司令部參謀長寧春霖為副總司令,郭受天為參謀長[2]:891
    • 下轄:第六軍、第七軍
    • 活動範圍:魯南、魯中、淮北
  • 第四方面軍:張嵐峰。活動範圍為皖北豫東12個縣,其中8個是張部軍管縣。1944年達到全盛時期,有3個軍、9個師、2個特務旅、1個炮兵團、1個騎兵團,號稱有十萬之眾,實有5萬人。
    • 第一軍:軍長張嵐峰兼/黃宗顏
    • 第八軍:軍長陳扶民。駐亳縣
    • 第十六師:師長劉扶青。駐鹿邑縣
    • 第十七師:師長王翔九
    • 第十八師:師長杜新民,副師長劉文耀。駐酇城。1945年9月21日凌晨投,新四軍四師敵工部長王子光親臨。投部隊改稱「豫東人民自衛軍」,指揮官杜新民。4個團和1個特務營共5,000多人開入永城以東解放區。開赴洪澤湖邊老解放區整訓,改編為華中解放軍第二軍。
      • 第六十九團:團長李元福
      • 第七十團:團長邢劍五
      • 第七十一團:團長韓守澤
      • 第七十二團:團長趙汝泮(陳扶民的表弟)
    • 第十五師
    • 第五十四師:駐亳縣。師長劉子仁(新四軍四師團長叛變)。
    • 第五十五師:師部率2個團駐夏邑縣。1個團(邢宗漢)駐李樓。師長韓循先(柘城縣大地主)/施仲達(張嵐峰的連襟,張部副參謀長),副師長王繼賢代理師長。1946年1月7日王繼賢率2個團另1個營投投奔新四軍。
    • 第五十六師:師長魏鳳樓。1945年8月3日率部4,000餘人在淮陽縣東夏集投
  • 第五方面軍:龐炳勛河北省政府主席、冀察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1943年5月10日投汪)
    • 活動範圍:河南
  • 第六方面軍:孫殿英(冀察戰區新編第五軍軍長,1943年4月被俘投汪[2]:891
    • 活動範圍:河南
  • 淮海綏靖公署:郝鵬舉
    • 下轄:第二十八師、第33師、第35師、獨立第11旅、獨立第12旅、獨立第18旅
    • 活動範圍:蘇北、淮北
  • 蘇豫邊區緩靖總司令部(由原偽中央綏靖委員會委員長開封行轅主任公署改稱),總司令胡毓坤,總部設於河南商丘
  • 開封綏靖公署:主任胡毓坤(前東北軍軍長。蘇豫邊區綏靖司令部1940年4月8日改稱)/劉郁芬(前西北軍軍長、甘肅省政府主席)/孫良誠
  • 蘇北綏靖公署:駐揚州。主任李長江(1941年2月13日在泰州率第1、2、6、7、10縱隊萬餘人投日,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項致莊(原第三戰區炮兵副指揮,1943年1月投日後任參謀次長,1943年10月底任蘇北綏署主任)/孫良誠
  • 蘇皖邊區綏靖總司令部,總司令楊仲華,總部設於江蘇東台
  • 蘇州綏靖公署:主任任援道
  • 杭州綏靖公署:丁默村/1944.9.14項致莊兼浙江省長/張恆(日本士官學校20期)
    • 第十二軍(項致莊)/張恆
    • 獨立第4旅
    • 獨立第6旅
    • 獨立第11旅
    • 活動範圍:浙江
  • 武漢綏靖公署:綏靖主任葉蓬(前武漢警備司令部警備司令)
    • 下轄:第11師、第12師、第29師、暫5師、獨立第3旅
    • 活動範圍:湖北和河南、安徽的一部分
  • 廣州綏靖公署:褚民誼。1940年4月成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廣州辦事處主任李謳一。1941年8月16日改設廣州綏靖公署,綏靖主任陳耀祖
  • 閩粵邊區綏靖總司令部,總司令黃大偉,總部設於汕頭
  • 華北綏靖軍總司令部總司令齊燮元

軍校

中央軍官學校:1939年在上海成立「中央軍官訓練團」,團長汪精衛兼,教育長葉蓬,總隊長張誠。1941年9月16日改組成立中央軍官學校,校址南京市中山東路。校長汪精衛兼,教育長劉啟雄主持校務。校訓「智深勇沉」。學制三年。共招生2期共2000餘人。在武漢、廣州設立分校,葉蓬李謳一分別任教育長。[9]

中央海軍學校:1940年5月在上海新龍華設立。海軍部長任援道兼任校長,後海軍部次長姜西園兼校長。教育長徐沛。學制一年。[9]

中央航空學校:1941年5月在常州覓渡橋建校。航空署長陳昌祖陳璧君的弟弟)兼任校長。學制兩年。第一期62人畢業後,1943年6月學校改稱「中央空軍教導總隊」。1944年改稱「中央空軍學校」。[9]

華北綏靖軍軍官學校,1938年5月10日在北京通州創辦。校長齊燮元兼,教育長田申。學制一年。[9]

和平建國軍階級章

和平建國軍的階級領章與國民革命軍使用的階級領章基本相同,唯特級上將增加一紅邊青天白日。

軍官

和平建國軍 將官 校官 尉官 准軍官
特級上將 一級上將 二級上將 中將 少將 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少尉 准尉
1940-1945

士官與士兵

和平建國軍 士官 士兵
上士 中士 下士 上等兵 一等兵 二等兵
1940-1945

參考文獻

  1. ^ 和平建国军.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2011-04-21 [2017-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2. ^ 2.0 2.1 2.2 章伯鋒、莊建平主編 (編). 《抗日戰爭》第六卷.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7. 
  3. ^ 左史. 〈汪偽軍事機構及偽軍概況〉. 《江蘇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二輯. 
  4. ^ 馬洪武:《抗日戰爭事件人物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5. ^ 葉銘:「武裝的傀儡:汪偽政權警衛部隊之管窺」,《抗日戰爭研究》, 2018, Vol108(02),第64-83頁+第161頁.
  6. ^ 《南京黨史資料》1983年第五輯
  7. ^ 林谷:《記華中獨立第一軍部隊與第五十五團合編》
  8. ^ 《黄花塘新四军成功策划汪伪首都御林军警卫三师8.13起义》,搜狐历史频道.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9. ^ 9.0 9.1 9.2 9.3 何立波:「汪偽政權的軍校」,《鍾山風雨》,2006年第1期,第44-47頁。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