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大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大觀(1753年—1834年),字正孚,號松嵐,山東臨清州邱縣(今屬河北)人。

七世祖劉嘉遇,是明萬曆癸丑(1613年)進士。劉曰燮之子。乾隆十九年生,五歲(1757年)其母姚氏卒。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拔貢,初授廣西永福縣令,乾隆四十八年,補天保縣知縣。乾隆五十六年,丁父憂。乾隆五十八年夏,與張東畲潘奕雋淨慈寺。乾隆六十年五月,官奉天開原縣知縣,嘉慶元年(1796年)三月,任寧遠州知州,與洪亮吉相識,嘉慶八年(1803年)升觀察。後任山西河東道鹽運使,為官有政聲。嘉慶十五年,劾奏山西巡撫初彭齡「任性乖張,不學無術。」[1]官至山西布政使。晚年寓居懷慶府,與高鶚的內弟張問陶、張問陶姐夫林芬以及袁繼剛等人友好[2],嘉慶二十五年,編修《邱縣劉氏族譜》。道光十四年(1834年)三月二十三日,終老於王屋山。著有《玉磬山房詩集》十三卷,《文集》四卷。

注釋

  1. ^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二》:「(初彭齡)服闋,署山西巡撫,遂實授。劾前巡撫成齡需索供應,又劾布政使劉清、署按察使張曾獻及府州縣多人,尋調陝西。河東道劉大觀揭劾初彭齡任性乖張,命回山西聽勘,以怒斥前撫金應琦及瞻徇知府朱錫庚,部議革職,詔寬之,降補鴻臚寺卿。遷順天府尹。……」
  2. ^ 張問陶《船山詩草》中有13首詩提到劉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