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之冒襄像

冒襄(1611年—1693年),辟疆巢民直隸如皋(今屬江蘇)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書法家明末四公子之一。

生平

上海博物館藏,戴本孝刻冒辟疆六面印。

冒襄曾遊學董其昌之門,苦學鍾繇王羲之李邕顏真卿米芾書法,娶秦淮名妓董小宛為妾。崇禎十五年(1642年)副貢,入不仕。

順治三年(1646年),建水繪庵[1],讀書酬唱以終。六十九歲那年遇水繪園的「染香閣」與「降雲樓」大火,致使所藏鼎彝書畫皆化為灰燼[2]。治詩文,筆調秀逸,王鐸贊他早年書法「遒媚圓動、筆筆褚河南(褚遂良)」。陳名夏《重訂朴巢詩文集序》稱:「筆鋒墨秀,玄旨微情。俱在有意無意、可想不可到之境。」晚年多病,雙眼近乎失明[3]

家族

先人為蒙古貴族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的後裔,另說則是元朝宰相脫脫的後裔。[4]

冒襄出身文學世家,父冒起宗崇禎進士,官至湖廣參議

有子冒穀梁冒青若

著作

著有《巢民詩集》、《文集》、《影梅庵憶語》。

參考資料

  1. ^ 《如皋縣誌》(清·嘉刻本)等志書載:「水繪園位於江蘇如皋城東北隅,建於明萬曆年間,原是邑人冒一貫的別業,歷四世,到冒襄時方臻於完善。園中構妙隱香亭、壹默齋、枕煙亭、寒碧堂、洗缽池、鶴嶼、小三吾、波煙亭、湘中閣、鏡閣、煙樹樓、碧落廬等十餘處佳境。」
  2. ^ 冒襄《同人集》卷三
  3. ^ 《冒氏宗譜》卷七:「辛未(康熙三十二年)春夏,脾病痊癒,目重明,潑墨作書,無不如意。」
  4. ^ 宋元之際,如皋附近無冒氏可考。同治年間,冒襄後代冒澄在其為《冒氏世譜》所撰《如皋冒氏宗系源流記》中謂:「吾族冒氏本脫脫丞相姓兀魯特之後」,冒廣生《如皋冒氏得姓記》則認為如皋冒氏為忽必烈第九子元鎮南王脫歡之後,其子冒舒湮又力主脫脫之說,論述儘管不一,但蒙古貴族後裔之說卻是同一。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50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