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斯特雷奇
克里斯多福·斯特雷奇(英語:Christopher Strachey,1916年11月16日—1975年5月18日)是一名出生於英國英格蘭倫敦漢普斯特德的計算機學者。他是指稱語義最早的提出者之一,也是程式語言設計的先驅,發展了程式語言CPL。
生平
克里斯多福·斯特雷奇出身於斯特雷奇家族,其父為奧利佛·斯特雷奇(Oliver Strachey),其母為瑞吉兒·科斯特洛(Rachel Costelloe)。
1935年,斯特雷奇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就讀,最初主修數學,後來轉向物理學。在大學第三年時,可能因為他的同性戀傾向,使他神經衰弱,無法完成學業。他回家休養之後,雖然曾試圖重返校園,但仍然無法完全恢復。在休學後,進入標準電話與電纜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STC),擔任物理學研究員。
貢獻
1959年6月,斯特雷奇在國際信息處理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上發表論文《大型高速計算機中的時間共享》("Time Sharing in Large Fast Computer")。斯特雷奇在文中提出了虛擬化概念,還論述了什麼是虛擬化技術。
1960年,斯特雷奇提出了「一等公民」(First-class citizen),意指函數可作為電腦語言中的第一類公民。
1967年把多態定義為兩個分支:特設多態(Ad-hoc polymorphism)和通用多態(Universal polymorphism),成為物件導向編程的基礎之一。[1]
參考資料
- ^ C. Strachey,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programming languages, Not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Copenhagen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