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鰭鿳
低鰭鿳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日鱸目 Centrarchiformes |
科: | 鿳科 Kyphosidae |
屬: | 鿳屬 Kyphosus |
種: | 低鰭鿳 K. vaigiensis
|
二名法 | |
Kyphosus vaigiensis | |
異名 | |
客觀異名
主觀異名
|
低鰭鿳(學名:Kyphosus vaigiensis)又稱藍鿳、低鰭舵魚、藍舵魚、短鰭舵魚、蘭勃舵魚,俗名白毛,為條鰭魚綱日鱸目鿳科鿳屬的其中一種,傳統上屬於鱸形目。[2][3]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紅海、阿曼灣、阿拉伯海、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灣、安達曼海、泰國、緬甸、聖誕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日本、韓國、台灣、中國沿海、新幾內亞、馬里亞納群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諾魯、斐濟群島、吐瓦魯、東加、萬納杜、吉里巴斯、薩摩亞、澳洲、庫克群島、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夏威夷群島、紐埃法屬波里尼西亞等海域。[2]
在東太平洋區,則從加利福尼亞灣至秘魯海域,這種群曾被視作獨立的物種,即藍鿳(Kyphosus analogus)。[2]
深度
水深1至3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呈青褐色,背部顏色較暗。體側有許多黃色縱帶。胸鰭黃色,其它各鰭則和體色一樣,頭部據黃色斑2個。背鰭、臀鰭及尾鰭基部皆密布細鱗,頭部除吻端外亦被細鱗,尾鰭分叉,上下葉末端尖。背鰭硬棘11枚、軟條13至15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2至13枚。側線鱗片數63至80枚。體長可達70公分。[2]
生態
本魚棲息在向海礁坡,屬雜食性。魚體有一股特殊的氣味,春季為其產卵期。
經濟利用
為美味的食用魚,一般多煮清湯食用。另外也是著名的遊釣魚。
參考文獻
- ^ Knudsen, S. 2015. Kyphosus vaigi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 e.T46086190A46664689. https://dx.doi.org/10.2305/IUCN.UK.2015-4.RLTS.T46086190A46664689.en. Accessed on 31 August 2024.
- ^ 2.0 2.1 2.2 2.3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24). Kyphosus vaigiensis. FishBase. Version 2024-08.
- ^ 2012 拉漢魚典中含有『Kyphosidae』的資料共有58筆. 臺灣魚類資料庫. [2024-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