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兴大数位台湾与文化/Draft:何敬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敬尧
出生 中华民国台湾台中市
职业作家
国籍 中华民国台湾
教育程度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
惠文高中
安和国中
协和国小
体裁小说散文剧本
代表作《幻之港―涂角窟异梦录》
《怪物们的迷宫》
奖项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
台湾大学文学奖
文化部年度艺术新秀文学奖
全国学生文学奖

何敬尧(1985.12.21~),是台湾近年崛起的新锐小说家之一。曾获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台湾大学文学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其作品《尽头之滨》则入围台湾推理作家奖,2014年获文化部年度艺术新秀奖,同年出版小说《幻之港―涂角窟异梦录》(九歌出版)与论文集《逆光的历史》(秀威),文章发表散见于《自由时报》、《联合文学》、《乾坤诗刊》、《幼狮文艺》、《幼狮少年》、《中国时报》。其作品横跨奇幻历史推理等新兴题材。[1] [2] [3] [4]

生平

何敬尧生于1985年,出生于台中,高中就读惠文高中,于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并获得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 国中时期的他开始接触写作,最初立志要成为诗人,但写诗数年,成绩却没有太大起色。而这时,是大学图书馆里的日系推理小说重新启发了他。 幼时的成长经验埋下了何敬尧写作的种子,儿时发生的趣事或生活故事,以及家人和生活环境带给他的影响,都成了他的动机。不过,真正促使何敬尧提笔创作的,是日本的推理系时代小说。

写作动机

[5] [6]

出身台中的他,童年在三合院中度过,小时候每当遇到天公生等大日子,家中一定会拜拜、烧金纸、放牲礼,而这些简单的仪式,却都勾起了何敬尧对台湾民俗、历史的好奇心。 阿嬷的离世,使何敬尧起念“我很怀念我阿嬷,虽然在她在世时很少与她接触或聊天。但我很想了解她生活的年代、经历过的事情。” “想缅怀自己来不及参与的时代、重建当时的生活氛围”,这成了日后何敬尧写作的动力。 大学时期,他读到日本妖怪大师京极夏彦跟推理作家宫部美幸的小说,成了他的启发。而京极夏彦宫部美幸的时代作品皆同样的以江户时代为背景, 何敬尧认为,这类型的作品有种怀旧情怀,把在时光递嬗间流失的价值观和情感重新召唤至现代。其所隐含的意义,不仅是“以前的时代就是比较好”,更是借由观看过去,找到在现代生活中活着的价值。 因此,在读过一轮外国文学后,何敬尧开始去想台湾的文学、文化到底在哪里?而他发现自己最想写的是历史类,尤其是台湾历史小说

写作风格

何敬尧的每个作品不只是以单一的题材创作,而更是将他所想发扬光大,想呈现给读者更多精彩的种种风格做融合,多元呈现。奇幻、历史、推理、妖怪等写作风格,在何敬尧的努力下,成就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著作

小说

散文

  • 何敬尧、陈育萱:《佛蒙特没有咖喱:记那段驻村写作的日子》(台北:九歌出版社,2016年)

论述

  • 《逆光的历史:施叔青小说的症状式逆读》(台北:秀威出版社,2015年)

历史考古

  • 何敬尧著,张季雅绘:《妖怪台湾:三百年岛屿奇幻志‧妖鬼神游卷》(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7年)

得奖纪录

年份 奖项 得奖作品
2008年 台北县文学奖全民书写奖 《不要让我再死一次》
2008年 台湾大学文学奖剧本组优选 《复活的故事》
2009年 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 《窥》
2010年 入围第八届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奖 《尽头之滨》
2011年 台湾文学馆学位论文出版奖 《施叔青小说的症状式逆读》
2012年 国家艺术基金会文学类创作奖 《幻岛历》
2014年 刊登《幼狮文艺》青年作家类型文学平台 《梦魇犬》
2014年 文化部艺术新秀奖 《幻之港―涂角窟异梦录》
2016年 国家艺术基金会创作奖 《怪物们的迷宫》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