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候选/起锚 (口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内容丰富,参考充足,相信已达特色标准。—ATRTC 2010年9月20日 (一) 12:23 (UTC)[回复]

11支持,2反对 =>入选--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10月7日 (四) 23:37 (UTC)[回复]

支持

  1. (+)支持,提名人票。—ATRTC 2010年9月20日 (一) 12:23 (UTC)[回复]
  2. (+)支持:等了好久,你终于要来提名这个优质条目了--海藻脑袋~YA!古埃及建筑 2010年9月20日 (一) 13:39 (UTC)[回复]
  3. (+)支持:从口号被提出后,只用了不足三天时间便能创建出2万4千多位元、共70个来源,可看出主编者十分关心时事及政治发展。导言及背景扼要地交代起锚因由,随后的宣传部分有条不紊地详述起锚过程。接着以记叙形式列举各方评价,正反两面篇幅相若且罗列不同背景人士意见,因此做到客观、持平、不偏颇。最后的影响一节,能将起锚口号对社会造成实际而深远的影响道出来。总括全文结构严谨、行文顺畅、文笔中立、资料齐全,以一个口号这样简单的议题却能编写出这般淋漓尽致、应有尽有、有深度、且经过消化而非从来源里照字搬字贴上来,再者主编显示出改善文章错处的诚意,本文确已达致FA级,因此予以支持。——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9月23日 (四) 06:52 (UTC)[回复]
  4. (+)支持,我以香港维基人之一的身份证明已经符合特色条目的标准。-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2010年9月24日 (五) 14:06 (UTC)[回复]
  5. (+)支持,完全合标,非常优异。-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9月26日 (日) 12:44 (UTC)[回复]
  6. (+)支持,内容不断在改善,是个很负责的编辑者,我喜欢!-Simon951434 (留言) 2010年9月26日 (日) 15:17 (UTC)[回复]
  7. (+)支持符合标准的条目--Rono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9:49 (UTC)[回复]
  8. (+)支持,基本上已符合特色条目标准。建议增加高官落区宣传及示威者的图片。例如到学校宣传,示威者送生果。还有,曾俊华说过:“多谢你咁大声。”等等应该加上去。--Rx5674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03:02 (UTC)[回复]
    维基媒体资源缺乏这些图片,因此请恕无法添加。—ATRTC 2010年9月30日 (四) 03:13 (UTC)[回复]
    可自行在互联网搜寻,上存至中文维基百科。另外,我指首句Act Now前面不用加上“英语:”,它不是什么专有名词。n应该是小草,这个我修改了。--Rx5674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04:17 (UTC)[回复]
    网上图片大多有版权,不能随意转载,阁下若有无版权或开放版权的相关图片可供转载,欢迎提供。英语只是表达其语种,与是否专有名词无关。—ATRTC 2010年9月30日 (四) 04:29 (UTC)[回复]
  9. 基本上(+)支持,久违有香港相关条目大致达到特色条目标准。不过,本人也同意反对者所言,导论仍有改善空间,例如次文化堂社长彭志铭及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陈云对口号的评论,是否真的非放在首段不可呢? -- Kevinhksouth (Talk) 2010年10月1日 (五) 03:16 (UTC)[回复]
    首段评论文字已移除。—ATRTC 2010年10月1日 (五) 11:31 (UTC)[回复]
  10. (+)支持,已达到特色条目标准。见到编者的确用心制作,予以支持。—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2010年10月2日 (六) 06:24 (UTC)[回复]
  11. (+)支持,完全合标,予以支持。-Ajfd11111 (留言) 2010年10月4日 (一) 10:28 (UTC)[回复]
  1. (+)支持,内容中立,意见同上。—蜜蜂 (留言) 2010年10月6日 (三) 14:56 (UTC)[回复]
↑该用户投票因超过时限而无效,但意见可供参考。

反对

(-)反对

接部就班实为按部就班。
已修正。
保安局局长李少光出席活动时一度忘记扣上“起锚”襟章,在同一场合的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则一直配戴着“起锚”襟章,个别人士有否戴襟章重要吗?这样详细交代是否想带出李先生心里不支持“起锚”或是其他原因?
这只是为了反映宣传过程。政府官员或许想法不一,但决定是一致的。
曾荫权在鲗鱼涌宣传时高呼“起锚”以图市民支持政改方案,以图市民?实为以图xx市民支持政改方案。
已修正。
以图后面通常接上动词,如以图争取、以图拉拢等。翻查字典,以图市民按字面解作以企图或以打算市民,较少作以谋求的意思。
日期内键的使用不统一。
已修正。
部分对于其他地区使用者陌生的字词应加上内键,如“维园阿哥”。
已修正。
民调比率及分数应与起锚前的得分作比较,而不应只交代起锚后的结果。
已修正。
File:Act Now Banner in Gloucester Road.jpg,运用取景角度暗讽口号发起人实为不智,况且应属原创研究,并无附上报道此问题的新闻来源。
已修正。
大部分图片过度重复,理应删减。
请问有哪一张图片是重复?
多达13个失效连结。
红连与条目质素无关。
个别连结应引用原标题。
请指出。
有些连结竟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太阳报date=
已修正。
提名前的检查显然不够仔细,另文章大部分内容太琐碎,理应作适当删减。——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9月22日 (三) 03:33 (UTC)[回复]
还望不吝赐教。—ATRTC 2010年9月22日 (三) 08:41 (UTC)[回复]
我所指的图片重复是File:Offical poster for the Package of Proposals for the Methods for Selecting the CE and for Forming the Legco in 2012.svgFile:Act now poster by Hong Kong Government.JPGFile:Act now leaflet.JPG,当然并非100%完全一样,但所表述的内容一致,都是起锚图案的“大特写”,是否可以作出取舍?或使用并列图像模板并缩小;另可否添加高官落区实况的图像?只有文字实未能反映官民接触时的情景。失效连结是指例如泛民呼吁市民勿堕绿皮书陷阱,其他出现同样情况的还包括商业电台及大公报来源,已无法找出原文,应用其他来源替代。原标题为“高官sell政改 手法参差”,却使用了郑汝桦落区 派“起锚”襟章。文章大部分港式用语均在后面附上普通话意思,有点累赘,建议改用noteTA。参见一栏只有一项,且与本主题关连不大,应增添与政改相关的连结。——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9月22日 (三) 12:49 (UTC)[回复]
已移除其中一张图片,落区图片恕无能为力,维基共享资源并无相关图像。来源问题已修正。用语问题,通过转换改善,有些用词必须使用原文,因此沿用旧有方法。参见已改善。感谢阁下的意见。—ATRTC 2010年9月23日 (四) 04:42 (UTC)[回复]
见问题得以基本解决,改(+)支持。——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9月23日 (四) 06:52 (UTC)[回复]
粗俗语言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反映事实,维基百科不应该在这些事情上有所避讳。—ATRTC 2010年9月29日 (三) 00:41 (UTC)[回复]
那么你可以把含粗俗语言的图片或动画也放进去,清楚地表达其负面评价。另外,亦没有任何参考资料证明曾有网民创作该词,而含“起锚”字眼的图片也不少。--Rx5674 (留言) 2010年9月29日 (三) 12:32 (UTC)[回复]
未知阁下指的是哪个词汇?—ATRTC 2010年9月29日 (三) 12:39 (UTC)[回复]
对不起,看漏了。建议把“起锚、超错、收皮”的动画加上去。条目的图片太少了。还用,应该不使用Template:Engname,第一行的Act Now不用在前面加上“英语:”和斜体。--Rx5674 (留言) 2010年9月29日 (三) 14:14 (UTC)[回复]
动画?烦请阁下提供,另外Act Now亦在香港政府的官方海报上出现,窃以为不应移除。—ATRTC 2010年9月30日 (四) 01:38 (UTC)[回复]
我指不要使用Template:Engname。另已改为在支持中投票。--Rx5674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03:02 (UTC)[回复]
  1. (-)反对,尽管内容丰沛又有详细的资料,但不好意思,我反对它成为特色条目。--侠刀行 (留言) 2010年9月29日 (三) 11:54 (UTC)[回复]
    请问理由是?—ATRTC 2010年9月29日 (三) 12:20 (UTC)[回复]
    (:)回应:这是一篇关于香港政治的内容,内容太专业反而令读者不感兴趣,特别是我看了一下也没兴趣。个人以为,政治性的文章不该列入特色条目。尤其是有引起编辑战的可能时。--侠刀行 (留言) 2010年9月29日 (三) 12:39 (UTC)[回复]
    请阁下从维基的任何一个方针与指引中找一个来证实这说法。—ATRTC 2010年9月29日 (三) 12:41 (UTC)[回复]
    (:)回应:你要证实什么说法?反对就是反对,理由已经说明了。不需要在争论了。--侠刀行 (留言) 2010年9月29日 (三) 12:44 (UTC)[回复]
    维基从来不会因任何人是否有兴趣,或条目是否有政治因素,作为反对理由。阁下的理据纯属猜测,实际上从未出现。如果阁下认为政治条目不应列入特色,可是特色条目中却有不少政治条目,难道阁下也要用同一理由来否定它们的资格吗?—ATRTC 2010年9月30日 (四) 01:38 (UTC)[回复]
  2. (-)反对但是此条目应可达优良条目标准。
    参见维基百科:特色条目标准,特色条目的主要条件:
    1.内容充实:在百科全书上必须说明的事项皆已满足,文章易读、结构严谨。导论内容精炼但足以概括认识整个条目,各章节充分介绍论述。
    很可惜导论部分就没有综合性的重点描述,已经无法满足此要求,更不用说是未来放在首页。而且此条目是还是未定案的新闻事件,有谁可以确定该口号会不会有第四波、第五波宣传?“2012年政改方案宣传的主题”可见此条目至2012年还难保有大变数。
    在影响性方面,虽然还满足WP:关注度要求,但是这种口号其实只是非常短暂的涟漪,就像是台湾的倒扁口号,现在阿扁下台了有谁还会喊?其他因为时间晚了,还无法详述,敝人其实非常不愿意在短暂的评选上发表大篇幅批论,但是此条目Wikipedia:同行评审都跳过了,所以只好在这大书特书。(待续...)--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2010年9月30日 (四) 16:14 (UTC)[回复]
    已移除评论文字。另外,2012政改方案已获得通过,政府无需再以“起锚”来争取香港市民支持,因此并非未定案。影响方面,窃以为非特色标准。此外,恕在下提醒,阁下同时投了中立和反对票,在这情况下,阁下的投票将会无效,敬请留意。—ATRTC 2010年10月1日 (五) 11:31 (UTC)[回复]
  1. (-)反对,还达不到特色条目的等级。—うちはイタチ (留言) 2010年10月08日 (五) 00:00 (UTC)[回复]
↑该用户投票因超过时限而无效,但意见可供参考。

中立

  1. (=)中立,总觉得差点什么,可又说不上来。不反对。--达师147228 2010年9月21日 (二) 14:41 (UTC)[回复]
  2. (=)中立,天啊,达师竟然不举出反对理由,此条目必有非常优异之处,但敝人一开始看导论就有些问题了,导论应该是引导条目的重点提示(这包含了起承转合写法),而非直接就采谁谁说xx、谁谁说oo,这种挂头衔讲述者太多容易让人看不到重点在哪里,不过这也许是见仁见智作法,还是得肯定一下主编用心经营,但敝人最近忙碌无法仔细查审条目,因此还不做任何支持或反对。--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2010年9月30日 (四) 08:04 (UTC)[回复]
    还望阁下抽空审查。—ATRTC 2010年9月30日 (四) 09:29 (UTC)[回复]
  3. (=)中立,总之,开头的问题希望能搞好,希望能讲出重点。然而,由于内文丰富,叙述的也算清楚,注解也有附上,所以投中立票。--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9月30日 (四) 16:32 (UTC)[回复]
    已尝试修饰。—ATRTC 2010年10月1日 (五) 11:31 (UTC)[回复]
    言之有物--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10月4日 (一) 16:24 (UTC)[回复]

意见

(&)建议在开头的部分,“寓意“是时候行动”[2],亦是2012年政改方案宣传的主题。”能不能大略解释2012年政改方案宣传大概是为了什么原因要推动,或是政改方案大概要改革什么?我认为这是起锚口号的重心。希望能在背景下面加主张推动内容。另外起锚对于社会的影响能不能附注在开头的最下面例如:“曾荫权所提出的“起锚”成为了香港的潮流用语”之类的。最后,我认为这个条目偏重在政府政策宣传、在野回应、社会回应等方面,希望能以作开头的概述。--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9月20日 (一) 23:34 (UTC)[回复]

推动原因在背景段落已有描述。“另外起锚对于社会的影响能不能附注在开头的最下面例如:“曾荫权所提出的“起锚”成为了香港的潮流用语”之类的”,在下不明白阁下的意思。由于这活动是由政府发起的,因此政府的比重自然不少,然而宣传期间,市民和政党的反应,在条目中亦有作详细描述。—ATRTC 2010年9月21日 (二) 01:20 (UTC)[回复]
(!)意见我希望你能不能将起锚的重点在开头时强调一下,这样对于不了解的人比较能抓住重点。我没有碰过起锚这个条目,目前看的结果只知道起锚是香港政府推动新改革的口号,然后宣传三次。在野党不信任而质疑并抵制,部分人民恶搞这个口号。然而,这个口号的目的: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在野党与民众的反应是什么(不过这点你有讲到。)?不知这些能不能加强一下,或是在开头点一下就好。--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9月21日 (二) 14:46 (UTC)[回复]
阁下所说的应该是在2012年政改方案中展述的。改革内容极其复杂,非三言两语能说明,既然起锚是宣传活动,重点应该放在宣传所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改革内容。—ATRTC 2010年9月22日 (三) 00:0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