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太平洋气旋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6年中太平洋气旋
在11月1日达到巅峰的中太平洋气旋
形成2006年10月28日
消散时间2006年11月4日
最高风速
  • 1分钟持续:
    100公里/小时(65英里/小时)
988 hPa(29.18 inHg)
影响地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非官方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2006年中太平洋气旋中太平洋飓风中心CP912006)是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但其性质属非寻常的天气系统。此系统生成时间较正常的天气系统略晚,形成位置也高于一般热带气旋生成纬度。同时,此系统具备典型的副热带气旋及一般热带气旋的特征。然而,随着此系统逐渐进入东北太平洋海域时开始减弱,其残余云系造成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强降雨。而气象学者及气象机构对于此系统具有不同的分析。

气象历史

非官方数据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一温带气旋在中北太平洋缓慢移动,然而此温带气旋所处的海面温度,连续两日高于历史均值摄氏2度[1][2]。10月31日,此温带气旋发展出对流与暖心系统[1],中心也开始出现风眼[2]。11月1日,此系统中心最高风速高达每小时100公里,系统的结构发展完全。之后,此系统逐渐减弱并以逆时钟的方向旋转,并往东前进至太平洋西北地区。11月2日,当此系统距离俄勒冈州海岸约840公里时,受到高垂直风切影响,导致此系统的对流在翌日几乎消散[1]。此系统之中心在11月1日时在海洋浮标编号第46637号南方,该浮标测得此系统之最低气压约为989百帕。据其他海洋浮标数据显示,附近的低压笼罩区域与此系统有关。由于此系统并未直接通过海洋浮标编号第46637号所处海域,因此此系统实际中心最低气压可能较此数据更低[1]

影响与纪录

为了因应此系统所造成的剧烈天气系统,美国国家气象局向俄勒冈海岸发出警告[3]。此系统造成温哥华岛部分区域强降雨[4]。若此系统被认定为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将打破多个纪录,然而此系统之评级并未被官方机构采认,因此所有的纪录都属非官方纪录。同时,此系统生成于北纬36度,若官方将其采认为热带系统,将是中北太平洋史上最高纬度生成的气旋系统[5],而目前纪录保持者为2000年从西北太平洋跨越国际换日线进入中北太平洋的热带风暴维涅,当时此系统发展为热带风暴时位于北纬32度[6]。此外,此系统自西经149度形成并在西经135度消散,横跨中北太平洋及东北太平洋[5],而历史纪录仅有两个气旋横跨[7]

系统性质

于11月3日登陆的91C

此系统曾被不同的学者及机构认定为温带气旋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

百慕大气象中心英语Bermuda Weather Service分析师Mark Guishard表示,此系统的中心完全趋于暖性,系属成熟的热带气旋。另一气象学家Mark Lander则认为,此系统的云顶特质与几个大西洋飓风相似,尤其是飓风文斯[1]。还有一名气象学家詹姆斯·富兰克林英语James Franklin (meteorologist)表示:

此系统源于锋面……而此系统并不具有锋面性质……对流结构类似于热带气旋,而非副热带气旋。此系统的暴风半径非常接近中心,属典型的热带气旋特征……总而言之,比起副热带气旋更接近热带气旋的特质[8]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Clark Evan表示,此系统经过观测后显示,结构符合副热带气旋的特征,同时也符合热带气旋的条件[1]。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外发布监测报告表示该系统属副热带气旋[2]

加拿大飓风中心在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年末报告中指出,此系统的性质属温带气旋[4]

该系统测得1分钟最高持续风速约为每小时100公里,远高于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的界线,若此风暴为热带气旋或副热带气旋将会获得命名。然而,身为东北太平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国家飓风中心[9]及中北太平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的中太平洋飓风中心[10]并未在事后报告中纳入历史档案,也并没有收录至热带气旋及副热带气旋的最佳路径中。因此,此系统并非属于官方认列的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中的热带气旋或副热带气旋。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Gary Padgett. Possible Tropical Cyclone [可能存在的热带气旋]. [2008年1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8月2日). (英文)
  2. ^ 2.0 2.1 2.2 Subtropical Storm off the Coast of Oregon [俄勒冈州海岸的副热带风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2006年11日2日 [2017年9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2月21日).  (英文)
  3. ^ First Storm Set to Wow Oregon Coast [首个风暴趋向俄勒冈海岸]. Beach Connection. [2008年1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23日). (英文)
  4. ^ 4.0 4.1 2006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Review [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总结]. 加拿大飓风中心. 2007年5月22日 [2017年9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7月26日). (英文)
  5. ^ 5.0 5.1 Gary Padgett; Karl Hoarau.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 November 2006 [2006年11月全球热带气旋路径]. [2008年1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17日). (英文)
  6. ^ Tropical Storm (TS) 16W (Wene*) [第十六W号热带风暴(维涅)] (PDF). 2000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08年1月2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12月28日). (英文)
  7. ^ 国家飓风中心;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中太平洋飓风中心. The Northeast and North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database 1949–2016 [2016—1949年中太平洋及东北太平洋飓风数据库]. 美国国家气象局. [2017年9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12日).  如何解读此文件请详阅这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8. ^ Thingamabobbercane revisited. Jeff Masters' Blog. Weather Underground. 2006年11月8日 [2017年9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25日). (英文)
  9. ^ 2006 Eastern Pacific Hurricane Season [2006年东北太平洋飓风季]. 国家飓风中心. [2008年1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2月12日). (英文)
  10. ^ Andy Nash; Tim Craig; Sam Houston; Roy Matsuda; Jeff Powell; Ray Tanabe; Jim Weyman. 2006 Tropical Cyclones Central North Pacific [2006年中太平洋热带气旋]. 中太平洋飓风中心. 2007年7月(英文) [2008年1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月3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