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 | |
---|---|
一只正在飞行的成年白尾海雕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
科: | 鹰科 Accipitridae |
属: | 海雕属 Haliaeetus |
种: | 白尾海雕 H. albicilla
|
二名法 | |
Haliaeetus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 |
浅绿色:筑巢区 蓝色:越冬区 深绿色:全年 | |
异名 | |
Falco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
白尾海雕(学名:Haliaeetus albicilla[2]),是鹰科中一种非常大型的猛禽。很多人认为牠们是美国白头海雕的近亲,并深信牠们在旧大陆居住在同一个生态位。
外观
白尾海雕是一种大型的鸟类,长76到100公分,翼展长200至250公分,体重介乎于3.5到7.5公斤之间。雌性的比雄性的大很多。白尾海雕的翅膀张开时非常阔,头部很大,嘴部很厚,很轻易就能把肉切开。成年的白尾海雕除了较浅色的头部和颈部、白色的尾部、黄色的嘴和脚外,基本上全身的主要颜色为棕色。幼体的嘴和脚较成体的深色,在半成年时,牠们的尾部才变为带黑色条纹的白色。
分布情况及分类学
白尾海雕在北欧亚大陆进行繁殖。1975年,白尾海雕被成功引入苏格兰小三岛(Small Isles)的拉姆岛(Isle of Rum),现时牠们在整个外赫布里底群岛(Outer Hebrides)和韦斯特罗斯(Wester Ross)的海岸进行繁殖。而在英国,白尾海雕仍然鲜少到那里进行繁殖。全欧洲最大的白尾海雕族群位于挪威海岸。
2006年5月22日,有消息指有一对白尾海雕在荷兰Oostvaardersplassen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繁殖。牠们是自行进入该自然保护区的,而不是由人类引入。这是首次有白尾海雕自行进入荷兰进行繁殖。在2007年,这对白尾海雕回到自己的巢去了[3]。
2007年夏天,白尾海雕开始被引入爱尔兰共和国。来自挪威的15只年轻白尾海雕将被放于爱尔兰西南部的凯里郡(County Kerry)基拉尼国家公园(Killarney National Park)。这个大型的项目将会持续数年,希望将更多的白尾海雕引至基拉尼国家公园。白尾海雕在爱尔兰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在1800年代却因为受到当地的人捕猎而逐渐消失了。在之后的5年都会每年有15只小白尾海雕被放在基拉尼国家公园。[4]
白尾海雕大多并不会迁徙,只有最北部的白尾海雕族群,像是在西伯利亚的白尾海雕才会在每年的冬季迁至南方。
在格陵兰的最西南端及冰岛西部有一个不迁徙的小族群。这个白尾海雕族群的成员体型特别大,因此以前有人认为这小族群是另一亚种,称之为“groenlandicus”,现时科学家认为这族群是单型种(monotypic species),而牠们的体型之所以如此大是因为牠们为渐变群(Cline),即如伯格曼氏法则(Bergmann's Rule)所述[5]。
白尾海雕与白头海雕是一个复合种(species complex)。牠们从中新世早期开始出现差别。这个复合种由一个白头的物种(白头海雕)和一个黑头的物种(白尾海雕)组成。像虎头海雕(Steller's Sea-eagle)般,牠们都拥有黄色的爪和嘴,若是成体的话,牠们的眼睛亦然。
食物
白尾海雕的食物很多,有鱼类、鸟类和腐肉,有时牠们亦会捕猎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很多鸟类只吃腐肉维生,有时去抢水獭和其他鸟类的食物,而白尾海雕亦是一个很强的猎手。有些白尾海雕会跟金鹰争夺兔和野兔,因为牠们两者都会吃捕食这些动物。在繁殖季节期间,若牠们有了胎儿,牠们每天需要500至600克的食物。在冬季的月份,牠们不大想活动,这时牠们的食量就会降至每天吃200到300克的食物。
繁殖
白尾海雕在4或5岁时已性成熟。牠们找到配偶后就会跟对方共处一辈子,但若有其中一方死了,牠们仍旧会很快找到新的配偶。牠们会在空中示爱。白尾海雕发出的声音要比金鹰多得多,特别是在繁殖季节期间,若雄性接近雏鸟时,雄性就会发出很多声音。
白尾海雕的巢很大,一般是位于一棵树上的树枝或在海边的悬崖构成的。牠们的巢通常会再使用,有时,一个巢甚至可用数十年。在斯堪地纳维亚,不断有很多树木塌下来,就是因为长期负荷不住白尾海雕巨大的鸟巢。
一般而言,白尾海雕的巢穴位于隐蔽的悬崖上,但亦有时会在湖边或河边。白尾海雕的地盘可与金鹰的重叠,但是这两个物种之间偶尔也会产生竞争。金鹰较喜欢山脉及荒野,而白尾海雕则较喜欢海岸和海洋。
一对白尾海雕每年可生出1到3只蛋。雄性和雌性均会协助孵蛋的工作,而蛋一般会在离开母体后38天才孵化。在孵出后,幼鸟一般都很会互相迁就,但通常第一只孵出的幼鸟体型都会较大,且在进食时占有较大的优势。雌性白尾海雕会完成大部分的孵蛋工作及较常喂幼鸟。在出生5到6个星期后,幼鸟一般就能自行进食,在出生11到12个星期后幼鸟才会长出羽毛,但牠们仍会一直留在巢中,依赖父母捕猎维生,再过6至7个星期牠们才开始懂得自立。
将近灭绝及后来在欧洲的复原
白尾海雕是顶级掠食者。在1959到60年代期间,白尾海雕在欧洲多处地方的数量急遽下跌,在一些地区甚至灭绝了。因此,很多地方都开始设立法律,希望能减少对白尾海雕的捕猎及保护繁殖区和冬季摄食区。后来,白尾海雕在欧洲的数量终于得以回升。因此,欧洲从前的白尾海雕繁殖区现时也重新引入了一些白尾海雕,但其数量直到今天仍在上升。
最近在欧洲中北部对白尾海雕进行的微随体(microsatellite)线粒体DNA有关研究[6]显示,白尾海雕的数量仍在上升,仍然保持着可观的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数量,这暗示着它们的近亲交配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的风险很低[7],这一再证明了白尾海雕的数量在欧洲已成功复原。
白尾海雕在中国
2020年底,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及施甸县林草部门对鱼洞水库进行水鸟监测时,记录到了白尾海雕,这是保山市首次监测到白尾海雕。[8]
纹章
注释及参考资料
- ^ Haliaeetus albicilla,载IUCN红色名录,2008年12月29日查阅
- ^ 注释:在 语源上,“Haliaeetus”为新拉丁语,意为“海雕”。“albicilla”意为“白尾”,由拉丁语中的“albi-”(白色的)加“cilla”(尾巴)而成。
- ^ 荷兰Oostvaardersplassen自然保护区的拥有者摄得白尾海雕筑巢的片段,并利用网络摄影机把图像转为电脑数据,放在网上,见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TÉ:「稀有的鷹被引進愛爾蘭共和國」. [200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7).
- ^ 关于伯格曼氏法则可参考中山大学-西子湾站之“nature-ecology”,浅谈鸟类的分类原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亚种分化的原则之一:根据伯格曼氏法则,同一物种中,生活于较寒冷地区的亚种的体型较大
- ^ 该项研究为“Hailer et al. 2005, 2006”
- ^ 此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愈长寿的动物密度就愈低
- ^ 云南保山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 , 台灣翠峰湖也有2002年 已被發現10多年,來源不明, 冬天會飛到新店廣興,. 环球网. [202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参考文献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Haliaeetus albicil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5. [24 August 2006]. Database entry restates that the White-tailed Eagle has been downlisted to Least Concern in 2006.
- Hailer, Frank; Helander, Björn; Folkestad, Alv O.; Ganusevich, Sergei A.; Garstad, Steinar; Hauff, Peter; Koren, Christian; Nygård, Torgeir; Volke, Veljo; Vilà, Carles & Ellegren, Hans (2006): Bottlenecked but long-lived: high genetic diversity retained in white-tailed eagles upon recovery from population decline. Biology Letters 2(2): 316-319. doi:10.1098/rsbl.2006.0453 PDF fulltext Electronic appendix[永久失效链接]
- Hailer, Frank; Gautschi, Barbara & Helander, Björn (2005): Development and multiplex PCR amplification of novel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the White-tailed Sea Eagle, Haliaeetus albicilla (Aves: Falconiformes, Accipitridae). Molecular Ecology Notes 5(4): 938-940. doi:10.1111/j.1471-8286.2005.01122.x (HTML abstract)
- Wink, M.; Heidrich, P. & Fentzloff, C. (1996): A mtDNA phylogeny of sea eagles (genus Haliaeetus) based on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cytochrome b gene.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4: 783-791. doi:10.1016/S0305-1978(96)00049-X PDF fulltex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