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斑刺尾鱼
橙斑刺尾鱼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刺尾鱼目 Acanthuriformes |
科: | 刺尾鱼科 Acanthuridae |
属: | 刺尾鱼属 Acanthurus |
种: | 橙斑刺尾鱼 A. olivaceus
|
二名法 | |
Acanthurus olivaceus Bloch & J. G. Schneider, 1801
| |
异名 | |
|
橙斑刺尾鱼又称一字刺尾鲷,俗名红印倒吊、一字倒吊,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于1801年由德国博物学家Marcus Elieser Bloch 和Johann Gottlob Theaenus Schneider首次正式描述,其模式产地为社会群岛的塔希提岛。
分布
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包括圣诞岛、台湾、日本、澳洲、菲律宾、印尼、新几内亚、马里亚纳群岛、密克罗尼西亚、斐济群岛、夏威夷群岛、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等海域。
深度
水深3至46米。
特征
本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头小,头背部轮廓随着成长而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体长在6公分以下时全身为黄色[2][3],稍大时则在肩部出现不明显呈“一”字形的橙色横斑。次成鱼体为暗黄到棕色,横斑变为明显橙色,至成鱼体色则以深黑色为底。在成长过程中体色常有前后浓淡不均的两色现象。幼鱼尾略凹入,成鱼则成方形凹入,尾柄有突出的鳞片,较大的雄性有一个凸出的鼻子,这明显地将它们与雌性区分开来,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23至25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2至24枚。体长可达35公分。
生态
本鱼幼鱼常出现在较浅的内湾海域,多单独或成小群活动。而成鱼也多单独或成群觅食,属藻食性。
经济利用
体色特别,为可爱的观赏鱼,大鱼亦可食用,因体色特别,故不常食用,而食用时常做成味噌汤。
参考文献
- ^ Russell, B.; McIlwain, J.; Choat, J.H.; et al. Acanthurus olivace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177991A1514102 [10 January 2018]. doi:10.2305/IUCN.UK.2012.RLTS.T177991A1514102.en .
- ^ Acanthurus olivaceus: fiche poisson. AquaPortail. [8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5) (French).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Fishbase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