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甲庄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學甲庄
假名がっこうしょう
平文式罗马字Gakkōshō

学甲庄台湾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划,原先属于沿袭自清治时期的行政区划学甲堡,1920行政区划改革之后辖属台南州北门郡。学甲庄在二战后成为台南县学甲乡,在1968年改制为学甲,在2010年随着台南县市升格改为台南市学甲区至今。

行政区划

学甲地区在清治时期隶属学甲堡,于日治时期1896年4月隶属于台南县嘉义支厅。1897年5月,改隶于嘉义县盐水港辨务署。1898年6月,改隶于台南县盐水港辨务署。1901年11月,改隶于盐水港厅北门屿支厅。1904年4月,盐水港厅实施街庄整并,北门地区整并为5庄,成为日后大字的雏形。1909年10月,改隶于台南厅北门屿支厅。[1]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学甲堡之学甲庄、宅仔港庄、学甲藔庄、中洲庄、溪洲仔藔庄等5个庄合并为“学甲庄”,街庄名称的“仔”改为“子”,“藔”改为“寮”[2];辖域内分为学甲学甲寮宅子港中洲溪洲子寮等5个大字[3]。另外,学甲庄在1940年代曾有意改制为学甲[4],但在1945年终战前并未实现。

学甲庄行政区划变迁
1901年(盐水港厅时期) 1909年(台南厅时期) 1920年(台南州时期) 1945年(战后)
学甲区 学甲庄、东藔庄、山藔庄、大湾庄、 下溪洲仔庄、倒方藔庄 学甲区 学甲庄 学甲庄 学甲 学甲乡
学甲藔庄、西平藔庄、大埔口庄 学甲藔庄 学甲寮
宅仔港庄、竹桥藔庄、二港仔庄、下草坔庄、顶草坔庄 宅仔港庄 宅子港
溪洲仔藔庄、红茄萣庄 溪洲仔寮 溪洲子寮
中洲区 过港仔庄、西廍庄、中仑庄、中洲庄、西势藔庄、头港仔庄 中洲区 中洲庄 中洲

庄长

  • 陈阿呆:1920年10月至1924年9月
  • 谢春成:1924年10月至1927年1月
  • 李吾仁:1927年1月至1928年5月
  • 王篙:1928年6月至1932年5月
  • 庄柏松:1932年5月至1935年5月
  • 陈华宗:1935年5月至1941年6月
  • 梅影耕太郎:1941年6月~

人口

学甲庄人口(1939年)[5]
大字别 内地人 台湾人 朝鲜人 中华民国人 小计
学甲 48 11,722 0 14 11,784
宅子港 15 4,043 0 0 4,058
学甲寮 0 2,025 0 0 2,025
中洲 9 5,633 0 1 5,643
溪州子寮 7 2,230 0 0 2,237
小计 79 25,653 0 15 25,747

设施

交通

官公署

  • 学甲庄役场
  • 学甲邮便局
  • 学甲小卖市场、中洲分场
  • 学甲鱼市场、中洲分场
  • 学甲信用组合(学甲区农会前身)[7]

学校

  • 学甲公学校→学甲国民学校(今学甲国小
  • 学甲公学校顶溪洲分教场→顶溪洲公学校→顶溪洲国民学校(今顶洲国小
  • 学甲公学校中洲分教场→中洲公学校→中洲国民学校(今中洲国小
  • 学甲公学校宅子港分教场→宅子港公学校→宅子港国民学校(今宅港国小

参见

  1. ^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地方沿革.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2.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3. ^ 《台湾总督府行政区域便览》
  4. ^ 台湾地方自治协会. 街昇格は始政記念日か. 臺灣地方行政. 1940-04-01. 
  5. ^ 台湾总督官房企画部. 臺灣常住戶口統計. 1939. 
  6. ^ 北门郡役所. 北門郡概況. 1937. 
  7. ^ 北门郡役所. 北門郡概況.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