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运南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运南仓是永乐间设在通州新城的一座粮仓,在今玉带河大街新华南路交会处西北,西至营房胡同,北至新城南街。1460年,在大运中仓、西仓之后建立。

现在这片区域称后南仓,有两个说法,一是所形成的街巷在南仓北侧(中国古代地图是以北为下)而得名;二是此仓建立在西仓、中仓、东仓之后,因时间顺序得名[1][2]

历史

天顺四年(1460年),每年漕运南方大米500万石,其中有60%储存于通州仓,增建大运南仓[2]。明杨宏著《漕运通志》记载,南仓有粮仓一百三十座,计五百一十间,北东二门,每门军官一人,办事官一人,军十人[3]。1753年,因漕粮减少,撤销了南仓,并入中仓、西仓[2]。清末虽然仓场消失,地下依然埋藏着糜烂的谷物[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南仓处建立证道堂。

用庚子赔款建立的证道堂。

1930年,潞河中学附属小学迁至此处(该小学于1951年改名为通州镇第五小学,1960年改名为后南仓小学[2]。1952年,通州城墙拆除,后南仓东南部原有一个长条形水塘填平[1]。 1976年唐山地震后,多数房屋毁坏拆除[2]。 1979年,在这片空地建后南仓小区,小学迁往新仓路。1983年,小区竣工[1],是通州卫星城最早建成的居住小区之一[2]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郭炜编著,大运河与通州古城,北京出版社,2018.10,第84页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北京百科全书 通州卷》编辑委员会编,北京百科全书 通州卷,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06,第112-113页
  3. ^ 链接至维基文库 漕運通志卷之六 漕倉表. 维基文库 (中文). 
光绪《通州志》中的“城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