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纳波利斯联合车站
印第安纳波利斯联合车站 Indianapolis Union Station | |||||||||||
---|---|---|---|---|---|---|---|---|---|---|---|
位置 | 美国 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 南伊利诺伊街350号 | ||||||||||
地理坐标 | 39°45′47″N 86°9′32″W / 39.76306°N 86.15889°W | ||||||||||
运营者 | 美铁 | ||||||||||
车站构造 | |||||||||||
站体类型 | 地面车站 | ||||||||||
站台 | 2座岛式月台仍在使用 | ||||||||||
其他信息 | |||||||||||
车站代码 | IND(美铁) | ||||||||||
历史 | |||||||||||
启用日期 | 1853年9月20日 | ||||||||||
营运信息 | |||||||||||
进出人次 | 34,265 | ||||||||||
服务 | |||||||||||
| |||||||||||
印第安纳波利斯联合车站 | |||||||||||
地点 | 美国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市 | ||||||||||
建于 | 1886-1888 (站房) 1915-1922 (月台天篷) | ||||||||||
建筑师 | Tomas Rodd | ||||||||||
建筑风格 | 罗马式建筑 | ||||||||||
NRHP编号 | 74000032 | ||||||||||
NRHP收录 | 1974年7月19日 | ||||||||||
|
印第安纳波利斯联合车站(英语:Indianapolis Union Station)为世界上第一座联合车站,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市区南部,曾经为批发交易区(Wholesale District),于1953年由印第安纳联合铁路公司(Indiana Union Railway)建成及管辖。于1886年,由匹兹堡市著名建筑师Tomas Rodd负责设计重新兴建。理查森罗马式(Richardsonian Romanesque)古堡式车站主楼和钟楼保存至今。美国国铁仍然使用其部分设施。[1]
建筑式样
联合车站设计师Thomas Rodd曾深受建筑师Henry Hobson Richardson (1838-1886)影响,后者开创了“理查森罗马式”建筑风格。历史学家James R. Hetheringon认为联合车站在风格上参照了理查德森作品“阿勒格尼地方法院大楼”。在建筑式样上有许多相似之处。[1][2][3][4]
车站主楼高三层,由红砖和花岗岩建造,具有罗马式建筑常见的倾斜式排水沟。主楼拥有一巨大的玫瑰窗,石板屋顶,望台,并且有一高达185英尺的附属钟楼。1888年增设巨大的月台天篷。[1][5]
早期历史
1847年,印第安纳波利斯迎来了第一条铁路:曼迪逊和印第安纳波利斯铁路公司(Madison and Indianapolis Railroad),从而开始其100年铁路枢纽的历史。随后,数个铁路公司将其网络扩展到印第安纳波利斯,并修筑了多个车站。这一幕场景也发生在美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印第安纳波利斯率先提出在市区内修建一大型联合车站,以方便旅客转车和货物转运。1849年8月,“印第安纳波利斯联合铁路公司”成立并开始铺设连接各个铁路公司的联络线。1853年,在现今联合车站位置建立一座砖制停车棚作为乘降所,为全美国第一座“联合车站”。[1]
随着印第安纳波利斯城市发展,原有临时设施以不堪重负。1886年,联合铁路公司委托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建筑师Thomas Rodd设计新车站。1888 年车站完工,至1893年,客流达到日均120次列车,25,000人次。[1][5]至1900年,每日到发列车200余次,同时,市区道路交通压力逐渐增大。联合车站于1915年至1922年大规模扩建月台,并提升月台于街道路面之上,横跨伊利诺伊街。[6]至此,印第安纳波利斯联合车站为美国中西部第二大铁路枢纽,仅次于芝加哥联合车站。[7]
战后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铁路客运开始衰退。1960年代起,由于乘客减少,客运列车逐渐取消。伴随着都市衰退,许多缺乏通勤铁路的城市车站被迫关闭,拆毁。印第安纳波利斯联合车站在短暂辉煌后,也不得不面临此等窘境。1971年,美国国铁成立后不久,仅有一对列车国家特快号停靠,1979年国家特快号停运后,联合车站一度废弃,成为流浪汉和边缘人群的聚集地,警匪追逐场面时有发生。市政当局开始寻求保护这座历史性建筑的途径,并希望促成其重新繁荣。
1982年7月14日联合车站被列为美国国家史迹名录。1980年10月1日,印第安纳州号开始运营。1986年4月27日,从芝加哥经华盛顿特区开往纽约的红衣主教号经停联合车站。
1984年起,“伍伦,墨兰合作公司”(Woollen, Molzan and Partners)承建将联合车站整修成节日市场 (Festival marketplace)。1986年整修完成对外开放,联合车站转型为餐馆,酒吧,商店为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大部分月台被拆除,东段改造成美食街,西段则为皇冠酒店。店内提供26套由老式普尔曼卧铺车厢改造而来的套房。车站南侧仍然保留了月台,路轨和进站口等车站用于美铁印第安纳州号,红衣主教号以及灰狗巴士,美铁巴士。货运列车也时有通过。
然而1990年代中期以来,联合车站面临再一次的衰落。市区“环形中心购物广场” (Circle Center Mall)于1995年9月落成后,联合车站内商店,餐馆和零售商开始迁出。1997年,除车站本身外,仅剩酒店业。曾有计划修建沟通中心购物广场和车站的步行天桥,但被政府部门以“保护国家史迹原貌”的理由拒绝。地下通道也曾在考虑之列,但由于成本过高被迫放弃。印第安纳波利斯市政府被迫接管车站,并继续寻求有效途径利用,包括出租部分空间用于办公,以及增设一小型卡丁车游乐场。
2002年,21世纪特许中学 (21st Century Charter School)在车站内成立。同时,皇冠酒店营业面积也逐渐增大。部分企业和机构开始迁入车站主楼。2006年时车站内有:美国银行,墨西哥领事馆(已迁出),印第安纳非裔美国人博物馆,日裔美国人协会,以及印第安纳步行者学院 (Indiana Pacers Academy,另一特许学校)。联合车站内部指示大量使用英,西双语。主楼大厅则用于活动出租。
运营线路
联合车站同样作为印第安纳波利斯长途汽车站始发开往如下地点的美铁巴士:
- 尚佩恩 (伊利诺伊州)
- 丹维尔 (伊利诺伊州)
- 达文波特 (艾奥瓦州)
- 盖尔斯堡 (伊利诺伊州)
- 大皮奥里亚地区机场(位于皮奥里亚 (伊利诺伊州))
- 路易维尔 (肯塔基州),
- 莫林 (伊利诺伊州)
- 诺默尔 (伊利诺伊州)
图集
-
车站入口
-
车站内部,原墨西哥领事馆外
-
车站月台,东向(辛辛那提方向)
-
车站月台,西向(芝加哥方向)
-
车站大厅
-
1970年车站正面
-
原进站口楼梯
-
车站主楼玫瑰窗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Indianapolis Union Railroad Station. Discover Our Shared Heritage Travel Itinerar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Park Service. [May 16,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Shank, Wesley. Union Station: Photographs and Written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ve Data. Historic American Buildings Surve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Park Service: 2. 1970.[永久失效链接]
- ^ Michael, Jesse. The first 'union station' was a first (but the second was better). Indianapolis Star. Indianapolis: Gannett Co. September 28, 2010.[永久失效链接]
- ^ Floyd, Margaret Henderson. Architecture After Richardson: Regionalism before Modernism – Longfellow, Alden, and Harlow in Boston and Pittsburg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17. ISBN 978-0-226-25410-4.
- ^ 5.0 5.1 Union Station: Once-bustling railroad station is one of Indianapolis' most cherished landmarks. Indianapolis Star. Indianapolis: Gannett Co. April 25, 2011 [201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0).
- ^ 1935 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 Valuation Report for Indianapolis Union Railway Company
- ^ Union Station. Emporis. 2004 [2006-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