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巴第-威尼托王国
伦巴第-威尼托王国 | |||||||||||||
---|---|---|---|---|---|---|---|---|---|---|---|---|---|
1815年—1866年 | |||||||||||||
格言:A.E.I.O.U. (哈布斯堡王室的格言) “全世界都臣服于哈布斯堡”[1][2] | |||||||||||||
国歌:Inno Patriottico “爱国歌” | |||||||||||||
地位 | 奥地利帝国的附属国 | ||||||||||||
首都 | 米兰、威尼斯 (1815年-1859年) 威尼斯[3][4][5] (1859年–1866年) | ||||||||||||
宗教 | 罗马天主教 | ||||||||||||
政府 | 君主制 | ||||||||||||
国王 | |||||||||||||
• 1815年-1835年 | 弗朗茨一世 | ||||||||||||
• 1835年-1848年 | 斐迪南一世 | ||||||||||||
• 1848年-1866年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
总督 | |||||||||||||
历史 | |||||||||||||
• 维也纳会议 | 1815年 | ||||||||||||
• 米兰五日 | 1848年3月22日 | ||||||||||||
• 苏黎世条约 | 1859年11月10日 | ||||||||||||
• 普奥战争 | 1866年6月14日 | ||||||||||||
• 布拉格和约 | 1866年8月23日 | ||||||||||||
• 维也纳条约 | 1866年10月12日 | ||||||||||||
• 终结 | 1866年 | ||||||||||||
面积 | |||||||||||||
1850年 | 46,991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850年 | 5100000 | ||||||||||||
货币 | 伦巴第-威尼托斯库多 (1816年-1857年) 伦巴第-威尼托弗罗林 (1857年-1866年) | ||||||||||||
| |||||||||||||
今属于 | 意大利 |
伦巴第-威尼托王国(意大利语:Regno Lombardo-Veneto,德语:Lombardo-Venezianisches Königreich),简称伦巴第-威尼托,是一个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王国,并由当时的奥地利帝国所控制。此王国是根据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中所作出之协定而建立。其后于1859年及1866年,伦巴第及威尼托渐次被割让予撒丁王国及后来由撒丁主导的意大利王国,此一国家亦不复存在。
历史
拿破仑的惨败
控制伦巴底的米兰公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被奥地利夺取,而威尼斯共和国则于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后被法奥两国瓜分。伦巴第及威尼托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役后一度共同成为意大利王国的组成部分。1813年8月20日,在拿破仑从灾难性的俄罗斯战役中归来并被普鲁士人抛弃后,他曾经的盟友,奥地利也向他宣战。它在海因里希·冯·贝勒加德元帅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军队入侵意大利,他在1814年2月8日的明乔战役中被总督欧仁·德·博哈尔内的军队击败。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由于约阿希姆·缪拉的拿波利王国于1月11日与奥地利结盟,奥普对法国的平行进攻取得成功;3月31日占领巴黎、4月6日拿破仑退位。由于米兰的反法阴谋,博阿尔内的地位大大恶化,在米兰最优秀的贵族的支援下,导致参议院于4月20日被解雇,部长朱塞佩·普里纳(Giuseppe Prina)被杀害:因此,4月23日,总督不得不在曼托瓦签署投降书。4月26日,奥地利专员安尼巴莱·索马利耶代表贝尔加德元帅占领了伦巴第,4月28日,米兰被17,000名奥地利士兵占领。
5月25日,贝尔加德解散了已不复存在的意大利王国摄政王,并担任新君主哈布斯堡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奥地利驻意大利各省全权专员。
王国建立
当拿破仑一世于莱比锡战役遭到败绩以后,列强旋即举行维也纳会议。在会议中,欧洲各国制订围堵法国的原则,以防止法国再度扩张。奥地利帝国因此而失去奥属尼德兰的领土。所以,列强在会议中再制订补偿原则,把意大利的伦巴第及威尼托重新划予奥地利帝国,作为补偿,即为此国家之建立[6]。
哈布斯堡统治时期
王国的所有高级职位都是由国王任命的,从来不是选举产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主要委托给奥地利德意志人的原因之一。总督、驻扎在意大利的绝大多数军官(而军队反映了帝国人口的异质构成)和总督都是德意志人:因此外国人几乎绝对控制着王国的生活。在这方面,1832年伦巴第贵族保罗·德·卡皮塔尼(Paolo de'Capitani)和梅特涅之间的一次对话很有名:“有什么必要让蒂罗尔人和其他省份的臣民占据每一个值得注意的职位?”
尽管如此,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之间并没有由于民族不同而产生巨大的矛盾。
王国在前期经历两任奥皇(亦是伦巴第威尼托国王)弗朗茨一世(1815年-1848年)及斐迪南一世(1835年-1848年)两帝的短暂和平统治。
至1848年,革命浪潮席卷欧洲,而伦巴第-威尼托境内的米兰亦在同年3月22日爆发了反对奥地利的革命,即米兰市民驱逐了奥地利帝国的驻军(米兰五日),并以米兰作为伦巴第临时政府(Governo Provvisorio della Lombardia)的首都。在伦巴第临时政府成立次日,威尼斯城亦发动了反对奥地利的起事。起事之众建立了威尼斯临时政府(Governo Provvisorio di Venezia),即圣马可共和国(Repubblica di San Marco)。适逢奥地利当时在库斯托札战役击败撒丁,故立即从战场调兵镇压两地之叛乱。同年8月6日,伦巴第被奥地利收复;而威尼西亚则在翌年8月24日才受到全面控制。自此两地复归奥地利的统治。其后的18年间,两地一直由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统治,惟独在1857年至1859年间由总督马克西米连(即后来的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暂时统治。
1848年革命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镇压新闻自由和恢复私刑审判,将帝国带向开明专制的强势统治:他任命的首相巴赫,开始了被称为“巴赫专制”的铁腕治国。譬如书刊检查恢复执行,并实行更严格的警察监督,以致所有(资产阶级)政治活动的自由都被镇压了。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也改组地很有活力,但加重了财务压力与人民的税负。
消亡
1859年6月24日,萨、法联军向奥地利帝国开战,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率领的法军节节获胜,然而由于担心完全统一的意大利王国会对法国南部边境造成威胁以及德意志邦国,特别是普鲁士的干涉,其在7月12日单独和奥地利签订《维拉弗兰卡停战协定》,并在11月10日签署《苏黎世条约》,奥地利割让伦巴第予撒丁王国[7]。伦巴第-威尼托王国只剩下威尼托一方的土地。
1866年,普鲁士与由撒丁演变而来的意大利王国达成协议,意大利将会在普奥战争中加入普鲁士一方,对抗奥地利;而普鲁士亦承诺战后会将威尼西亚交予意大利。同年6月,普奥战争爆发(意大利称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奥地利军队在波西米亚战场上节节败退。战后,普、奥两国在同年7月协定《尼科尔斯堡草约》,并于8月23日敲定为《布拉格条约》,奥地利允许普鲁士吞并北德诸国,并将德意志邦联解散;同时奥地利将其控制下的威尼托和曼托瓦移交给法国[8],然后由法国于1866年10月19日移交给意大利;1866年10月21日至22日举行的公民投票标志着意大利的正式吞并[9]。
自此伦巴第-威尼托王国完全由意大利王国所合并,意大利统一事业基本宣告成功,直到4年后吞并教皇国,意大利全境遂告一统。然而,新建立的意大利王国依然与奥地利存在领土纠纷,特别是南蒂罗尔与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这为其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埋下了伏笔。
行政
在行政上,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由两个独立政府(Gubernien)组成,分为两个部分,1851年正式宣布为独立的王室领地。每个部分又进一步细分为几个省,大致相当于意大利拿破仑王国的省份。伦巴第政府管理米兰、科莫、贝加莫、布雷西亚、帕维亚、克雷莫纳、曼托瓦、洛迪-克立玛及松德里奥各省份;而威尼托政府则管理威尼斯、维罗纳、帕多瓦、维琴察、特雷维索、罗维戈、贝卢诺及乌迪内等省份[10]。
根据帝国皇家统计局1855年发布的卡尔·冯·切尔尼格-切尔恩豪森的民族地图,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当时的人口为5,024,117人,由以下民族组成:4,625,746名意大利人、351,805名弗留利人、12,084名德意志人、26,676斯洛文尼亚人和7,806名犹太人。
自1428年以来,伦巴第首次作为一个实体重新出现,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伦巴第”一词被正式用来专门称呼该地区,而不是整个意大利北部。
政府在内部和外部沟通和文件中使用意大利语作为语言,该语言在政治、金融或司法领域的主导地位并未受到奥地利官员的质疑。意大利文的《米兰报》是王国的官方报纸。行政部门雇用的公务员主要是意大利人,其中只有约10%是从奥地利帝国其他地区招募的。一些讲意大利语和德语的双语公务员来自邻近的蒂罗尔伯国。然而德语是军队的指挥语言,高级警察官员都是来自帝国其他地区的母语为德语的人。最高总督职位也由奥地利贵族保留。
奥地利将军卡尔·冯·舍恩哈尔斯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奥地利政府得到了农村人口和在帕维亚和帕多瓦大学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的支持,他们能够在政府中谋求职业。
-
1855年的奥地利帝国民族地图,黄色为意大利人
-
伦巴第-威尼托王国省份
-
伦巴第-威尼托王国详图
社会
人口
1857年,伦巴第-威尼斯王国拥有5,159,247名居民是意大利半岛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两西西里王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7.45人,高于西西里岛伦巴第大区的年人口增长率约为0.72%,高于威尼托在建立之初,该王国有4,124,938人居住,在伦巴第的奥地利摄政期间增加了约100万人。
伦巴第是王国人口最多的地区,特别是在1857年,它有2,865,518名居民,其中约31.2%的人年龄在15岁以下该地区和王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是米兰,1815年有121,600名居民,1859年增长到183,961人,人口第二多的是布雷西亚,1825年有32,911名居民,同年超过两万居民的城市是:贝加莫、克雷莫纳、曼托瓦和帕维亚。贝加莫省是伦巴第大区最大的省份,其次是松德里奥省,该省的密度最低,而米兰省则人口人口最密。
1857年,威尼托有2,293,729名居民,其中约34.3%未满15岁,7.5%超过60岁该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威尼斯,其人口保持相当稳定,从1825年的109,927人增加到1857年的118,118,172人。1825年,该地区人口第二多、王国第三大城市是维罗纳,约有60,000名居民,其次是帕多瓦,47,000名居民和维琴察,30,000名居民。乌迪内省是王国最大的省份,面积几乎是贝加莫的两倍。贝卢诺省是人口密度最低的省份,与桑德里奥省一样,它主要由山区地形组成。
宗教
在伦巴第-威尼斯王国,最普遍的宗教是天主教信仰,该信仰已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宗教,但尽管如此,其他邪教也被容忍。王国的天主教会在伦巴第与米兰大主教管区一起组织,米兰大主教管区有八个教区,在威尼托与威尼斯宗主教区及其十个教区一起组织。在米兰教区和贝加莫教区的一部分,实行安博礼,而在其他教区实行罗马礼。
经济
自成立以来,伦巴第-威尼托王国的经济大致以农业为基础。允许国家维持生计和出口的基本作物包括小麦、大麦、黑麦,尤其是大米。
商业
此外在同一个城市米兰,有很多与大型生产和制造业相关的贸易,包括鞋厂和金属铸造厂。另一方面,在威尼斯,捕鱼和造船活动很普遍,因为该市与的里雅斯特一起代表了奥地利帝国的主要港口,也是通往地中海的唯一主要出口。
王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米兰证券交易所,由1816年5月的帝国法令确认,由证券交易所市长管理,其任命由商会做出。1830年后,随着现代运输和通信网络的诞生,丝绸贸易有了长足的增长,证券交易所的活动开始巩固。1832年交易了四种公共债务证券,1841年增加到七种,1858年,除了八种公共债务证券外,还出现了第一只股票,即铁路公司的股票。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最大的国内商品是丝绸,其次是纱线、乳制品、小麦和金属。另一方面,外国商品主要由殖民地商品组成,如糖、咖啡和香料。
交通
从当时已经进行的研究中,伦巴第-威尼斯王国在运输和通信线路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如果与当时半岛的其他国家相比。在伦巴第和威尼托之间相当长的距离上修建了铁路,使得该国仅次于撒丁王国,由于加富尔的推动,这项进化工作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
诺瓦拉-米兰铁路线于1859年5月开通,这是撒丁王国和伦巴第王国之间长期合作成本谈判的结果,尽管不到一个月后,米兰人将被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征服,由于皮埃蒙特人入侵奥地利领土,该战役将直接涉及这条铁路。
伦巴第-威尼托王国广泛使用的另一种交通工具(也考虑到存在大型水道)是乘船运输。公共汽车沿着纳维利奥格兰德和伦巴第的其他小运河定期运行,将郊区的大部分地区与米兰的达塞纳连接起来,而在威尼斯,渡轮将泻湖的岛屿相互连接起来,并与伊利里亚海岸相连。
军队
驻扎在王国的奥地利帝国军队在维罗纳,有一个伦巴第-威尼斯总军事司令部,首先由约翰·弗里蒙特领导,最后由约瑟夫·拉德茨基领导,总共由九个团组成,分别为
- 第23团(洛迪)
- 第38团(布雷西亚)
- 第43团(贝加莫)
- 第44团(米兰)
- 第55团(蒙扎)
- 第13团(帕多瓦)
- 第16团(特雷维索)
- 第26团(乌迪内)
- 第45团(维罗纳)
国王
伦巴第-威尼托王国共产生过3任国王,此前统治者为哈布斯堡家族(1802-14年间被波拿巴家族褫夺)的米兰公爵以及被废除的威尼斯总督。
国王 | 任期 | 继承权 | 总督 | |
---|---|---|---|---|
弗朗茨一世
(弗兰西斯科一世) |
1815年6月9日
–1835年3月2日 |
1815–1816:海因里希·冯·贝勒加德 | ||
1816–1818:奥地利的安东·维克多 | ||||
1818–1848:奥地利的莱纳大公 | ||||
费迪南一世
(费尔南多一世) |
1835年3月2日
–1848年12月2日 |
|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弗兰西斯科·朱塞佩一世)
1830–1916 |
1848年12月2日
–1866年10月12日 |
|
1848–1857:约瑟夫·拉德茨基·冯·拉德茨 | |
1857–1859: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 | ||||
1859:久洛伊·费伦茨 |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 (英文)意大利统一运动简史及年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1848年至1849年之伦巴第-威尼托
参考资料
- ^ Heimann, Heinz-Dieter. Die Habsburger : Dynastie und Kaiserreiche. Munich: Beck. 2010: 38–45. ISBN 978-3-406-44754-9.
- ^ 德语:Alles Erdreich ist Österreich untertan (All soil is subject to Austria), 拉丁语:Austriae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 (Austria is to rule the whole world). But in the book of the same author, another page in Latin "En, amor electis, iniustis ordinor ultor; Sic Fridericus ego mea iura rego" (En, the love of the elect, I am ordered to avenge the unjust; Thus, Frederick, I rule my rights) There are also others, but like House of Savoy's FERT, the official interpretation is not set.
- ^ Pollock, Arthur William Alsager. The United service magazine: Vol.75. 伦敦. 1854.
- ^ Förster, Ernst. Handbuch für Reisende in Italien: Vol.1. 慕尼黑. 1866.
- ^ Fisher, Richard S. The book of the world: Vol.2. 纽约. 1852.
- ^ Thomson, David (1966). Europe since Napoleon. The Penguin Group. ISBN 0-14-020724-4. 见页94。
- ^ Thomson, David (1966). Europe since Napoleon. The Penguin Group. ISBN 0-14-020724-4. 见页303至304。
- ^ 因为奥地利耻于直接将威尼托转交给意大利
- ^ 历史学家认为此公投,是在军队的监控下进行,因为仅仅只有0.01%的投票者投下反对票。 许多支持独立的威尼斯人认为,这是一个阻止威尼西亚独立的骗局。
- ^ Rindler Schjerve, Rosita (2003). Diglossia and Power: Language Policies and Practice in the 19th Century Habsburg Empire. Walter de Gruyter. ISBN 3-11-017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