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寥廓江天万里霜/尤里·纳吉宾
寥廓江天万里霜/尤里·纳吉宾 | |
---|---|
File:Yuri Nagibin.jpg | |
出生 | 莫斯科, 苏联 | 1920年4月3日
逝世 | 1994年6月17日 莫斯科, 俄罗斯联邦 | (74岁)
尤里·马尔科维奇·纳吉宾 (俄语:Ю́рий Ма́ркович Наги́бин,1920年4月3日—1994年6月17日),苏联著名作家、编剧。
尤里·纳吉宾于1920年出生于莫斯科,1938年进入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学习,但旋即转入国立全苏电影学院。卫国战争开始后,学院被疏散到阿拉木图,而纳吉宾于1941年应征入伍,先后在沃尔霍夫、沃罗涅日方面军服役,后因伤退出一线,担任《劳动报》军事记者直到战争结束。战后,纳吉宾历任《社会主义农业报》记者、《我们同代人》杂志编委等职务。[1] [2]
纳吉宾于1940年在《星火》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双重的错误》,于194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前线来的人》,作为前线一代的代表登上苏联文坛。战后,纳吉宾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他的小说主题涵盖卫国战争、战后的人民生活、童年回忆、乡村散文、生态主题和俄罗斯历史等多个方面,被评价为“富有生活气息且擅于细节描写”[2],典型的如196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清水塘》(或译《热妮亚·鲁勉采娃》,本作极大地影响了路遥对《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是纳吉宾在中文世界中最著名的作品[3] )。七八十年代,他又转向传记写作,创作了二十余部描写巴赫、柴可夫斯基和普希金等文艺界名人的传记,如描述普希金少年生活的《皇村的早晨》。[4]
纳吉宾还是苏联最多产的剧本家之一,他于1954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共有40余部剧本被拍摄为电影,著名的有《夜来客》(1958)、《最慢的列车》(1963)、《主席》(1964)、《伊万洛夫一家》(1975)等。[2]此外,他于1975年撰写剧本的,由黑泽明导演的苏日合拍电影《德苏乌扎拉》获得了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电影讲述了沙俄探险家弗拉基米尔·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江流域的勘探之行。
纳吉宾曾结了六次婚,但没有留下任何子女。1994年6月17日,纳吉宾于莫斯科郊外的作家村逝世[4],葬于新圣女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