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模板:热带气旋基础信息/old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风名称}}}
[[File:{{{代表图像}}}|300px|center|]]
概况
形成日期 {{{形成日期}}}
转化日期 {{{转化日期}}}
消散日期 {{{消散日期}}}
最低气压 {{{最低气压}}} hPa
瞬间最大阵风 {{{瞬间最大阵风}}} km/h
七级风暴风半径 {{{七级风暴风半径}}} km
十级风暴风半径 {{{十级风暴风半径}}} km
影响
财产损失 {{{财产损失}}}
死伤人数 {{{死伤人数}}}
影响地区 {{{影响地区}}}
备注 {{{备注}}}

※ 澳门和菲律宾气象部门提供的十分钟平均风速仅记录热带气旋在其责任范围内的最高值。

[[{{{风季年份}}}年{{{风季位置}}}台风季]]的一部分
文档图示 模板文档[查看] [编辑] [历史] [清除缓存]

此模板已弃用,请改用Template:热带气旋基础信息

概要

这个模板取自{{热带气旋基础信息}}历史版本,可以用来显示热带气旋的信息,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台风(不推荐用于中北太平洋及大西洋飓风、印度洋气旋等域外气旋,此时建议用{{infobox hurricane}}显示)。

参数及使用方法

本模板参数与{{热带气旋基础信息}}基本相同,但保留了根据输入的风速输出的{{storm colour}}模板决定的底色(例如台风JMA热带低压CMA),以及不含有可折叠部分。因此,您可选用本模板以便读者从色带上直观地获得所在地气象机构评测的风级。

用例

台风尼伯特 (2016年)为例:

台风尼伯特
Typhoon Nepartak(英文)
十分钟平均风速
台风JMA 205 km/h(110 kt
强烈台风CWB 210 km/h(58 m/s
超强台风 (KMA 210 km/h(59 m/s
超强台风 (HKO 230 km/h
超强台风 (SMG 212 km/h
超强台风 (PAGASA 220 km/h
台风 (NCHMF 213 km/h
台风 (TMD 215 km/h(115 kt
两分钟平均风速
超强台风 (CMA 245 km/h(68 m/s
一分钟平均风速
超级台风 (JTWC 285 km/h(155 kt
尼伯特在7月6日强度继续急升至顶峰,“针眼”清晰可见。
尼伯特在7月6日强度继续急升至顶峰,“针眼”清晰可见。

尼伯特在7月6日强度继续急升至顶峰,“针眼”清晰可见。

概况
形成日期 2016年7月2日
消散日期 2016年7月11日
最低气压 900 hPa
瞬间最大阵风 285 km/h
影响
财产损失 约15亿1540万美元
死伤人数 98死、逾1740伤、19人失踪
影响地区 台湾、中国大陆(福建、浙江)、菲律宾(巴丹群岛、吕宋)、日本(先岛群岛)、加罗林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
路径图
台风路径图
台风路径图
台风尼伯特的路径图

※ 澳门和菲律宾气象部门提供的十分钟平均风速仅记录热带气旋在其责任范围内的最高值。

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熱帶氣旋基礎資訊/old
|颱風名稱 = 颱風尼伯特
|外文名稱 = Typhoon Nepartak
|外文語言 = 英文
|代表圖像 = Nepartak 2016-07-06 0450Z.jpg
|代表圖像名稱 = 尼伯特在7月6日強度繼續急升至頂峰,「針眼」清晰可見。
|形成日期 = 2016年7月2日
|消散日期 = 2016年7月11日
|十分鐘平均風速JMA = 110|JMA=knot
|十分鐘平均風速CWB = 58|CWB=m/s
|十分鐘平均風速KMA = 59|KMA=m/s
|十分鐘平均風速HKO = 230
|十分鐘平均風速SMG = 212
|十分鐘平均風速PAGASA = 220
|十分鐘平均風速NCHMF = 213
|十分鐘平均風速TMD = 115|TMD=knot
|二分鐘平均風速 = 68|NMC=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 155|SSHS=knot<!--JTWC-->
|瞬間最大陣風 = 285<!--JMA-->
|最低氣壓 = 900<!--JMA-->
|財產損失 = 約15億1540萬美元
|死傷人數 = 98死、逾1740傷、19人失蹤
|影響地區 = 臺灣、中國大陸(福建、浙江)、菲律賓(巴丹群島、呂宋)、日本(先島群島)、加羅林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
|備註 = 
|颱風路徑圖 = Nepartak 2016 track.png
|風季年份 = 2016
|風季位置 = 太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