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置顶图片不够中立

置顶图片为警察向民众喷催泪弹,虽为客观事实,但是仅仅为事件的其中一面。有民众也有袭警、破环警用车辆的行为,但没有在图片位置出现。为了保持中立,建议取消现有图片,或者增加民众袭警破坏公物的图片。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angxiaohu对话贡献)于2014年10月1日 (三) 12:34‎加入。

置顶图片下方术语欠准确

事件原因的概述称:“抗议人士反对由全国人大所确定之2017年特首选举候选人提名方案”,但这个方案是由人大常务委员会而非人大提出的 [1-5]。这个方案最早由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并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2014年7月15日提交的《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7年行政长官及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是否需要修改的报告》。因此图片下方的“起因”项应该为“抗议人士反对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所确定之2017年特首选举候选人提名方案,并主张重启政改咨询”,而不应该是可能引起歧义的“全国人大”。 [1] http://bbs1.people.com.cn/post/44/1/2/141604281.html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94%E9%A0%98%E4%B8%AD%E7%92%B0#cite_note-1 [3] http://hm.people.com.cn/GB/42280/388612/ [4] http://renwu.people.com.cn/n/2014/0827/c357651-25548278.html [5]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8/140831_hongkong_npc_political-reform_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Rainierchia对话贡献)于2014年10月5日 (日) 12:29‎‎加入。

中立化此条目

中立,是为了读者更方便阅读

  1. 删除辱骂性词语
  2. 修正有明显倾向的形容词
  3. 新增正反双方的论述且比例权重不失衡

以上必须建立在不违反维基政策及方针 东东 2014年9月30日 (二) 15:12 (UTC)

建议改名:“占领中环非法活动”→“占领中环”

占领中环非法活动占领中环:基于Wikipedia:命名常规中“名从主人”及“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两项,请求管理员将此页重新移至原有占领中环页面。--史拉度阿诺高豪 2013年10月25日 (五) 19:09 (UTC)

建议将此条目拆分为“占领中环(反金融霸权)”和“占领中环(双普选)”

建议将此条目拆分为“占领中环(反金融霸权)和“占领中环(双普选)”,“占领中环(反金融霸权)”是指香港市民响应美国占领华尔街经济/社会运动,而“占领中环(双普选)”是指香港民主之父和香港红衣主教占领中环,或是指香港市民响应香港泛民主派香港民主运动/政治运动,两个主题内容不同 。

英文维基已比华文维基先行一步着手将此条目拆分为一分为二

为何要强调是非法活动?

英文和粤语的标题都是使用“占领中环”,为何中文的标题要使用“占领中环非法活动”?--Espotono留言2013年10月24日 (四) 04:45 (UTC)

这其实是重复了的条目--Ssms54留言2013年10月24日 (四) 04:58 (UTC)

这是明显的政治性破坏。--罚抄(罚抄会馆) 2013年10月25日 (五) 20:15 (UTC)

“公民不服从”之法理被忽视

“占中行动”合法性,至少有一项是“公民不服从”的法理。并非当然违法,而是为了实现 法治社会 所保障、法律所承诺 的基本权利。建议看看香港学者、媒体是否有相关的说法意见。补上来。Wetrace留言2013年10月31日 (四) 04:30 (UTC)

香港本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应该服从政府的规章制度,现在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User:巴比伦|留言) 2014年10月3日(五) 22:36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八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规定不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没有宣布战争状态或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施。----qinq_net留言

回答

中共把此行动定性为“非法集会”。-- By LNDDYL.(留言2014年12月3日 (三) 10:00 (UTC)

本条目的中立性问题

2013年10月27日

占领中环 的条目经User_talk:北极企鹅观赏团(留言)不停加入

1)占中由势力在背面支持,更与台独人士合流 2)法律责任 3)港人不支持占中 4)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 等内容,并且放在文章首段,似乎是以一堆中共立场的观点来写的。

本人不知应如何改写为更中立的观点。请求各位维基人帮忙编辑,感谢。--风神路过留言2013年10月27日 (日) 05:14 (UTC)


本条目中立性有极大争议

本人认为本条目后半部分内容违反了Wikipedia:中立的观点。完全是摘自占中一方组织者或支持者的言论,且主语都用的是“我们”,像

这个运动的起点是我们对香港的关爱。我们相信只有公义的政治制度才能建构真正和谐的社会。

之语,可以看出是极度支持占中的,也充满了个人的主观意念。所以认为急需修改调整。 罗小白O(∩_∩)O留言2014年4月2日 (三) 14:04 (UTC)

中立性争议和简单整理

删除了一些侮辱性字眼,修改争议性叙述。另外对占中的准备过程做了适当的厘清。--Ds950524 2014年6月20日 (五) 08:57 (UTC)

条目开头的措辞

希望大家叙述事实时要尽量客观。陈列观点时要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声音都要反映,以达到中立。--Ds950524 2014年6月21日 (六) 14:25 (UTC)

优良条目评选

占领中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政治,提名人:Ds950524 2014年7月11日 (五) 16:54 (UTC)

投票期:2014年7月11日 (五) 16:54 (UTC) 至 2014年7月18日 (五) 16:54 (UTC)
:2支持,2反对,未能入选。--125.90.123.49留言2014年7月19日 (六) 02:20 (UTC)

中立性!还是中立性!

且不说没有对占中的反对意见,通篇读起来都像是占中宣传,什么“香港人民反对中共操作的假普选”,搞得跟到了某果日报网站似的(“大代表术”倒是和内地学得不错)。——本座乃万年良心小林君是也留言Email 2014年9月29日 (一) 04:17 (UTC)

大陆媒体随手一抓不都是反面意见么。。什么占中引发大塞车,影响消防员救火 - 疼讯新闻之类的 Bluedeck 2014年10月7日 (二) 17:14 (UTC)

建议增加些反对意见

阅读修改版本后,感觉中立性是好了许多。。。但可以在各方反应或者哪里再增加些反对占中的声音,就更好了!罗小白O(∩_∩)O留言2014年9月29日 (一) 04:43 (UTC)

反对意见被删,呼吁大家翻看以前版本恢复!!!

现在的版本被某些占中支持者清洗过,建议大家翻看以前的版本: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D%94%E9%A0%98%E4%B8%AD%E7%92%B0&diff=32658210&oldid=32655394 把反占中意见加上 --116.53.253.227留言2014年9月29日 (一) 05:06 (UTC)


re:罗小白:谢谢。但也要考虑支持和反对意见的比例问题。--Ds950524 2014年9月29日 (一) 05:25 (UTC)

在“9月29日 局势缓和”这一段中“海富中心一度挂出倒转国旗”提出根据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的使用及保护以国旗及国徽条例订定第7条规定,公开及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即属犯罪”这是在侮辱国旗,结果直接被删,这个条目完全不中立,根本就是就是在为占中宣传

请不要删除支持方观点

您完全可以添加自己所属那方的观点,但请不要删除对方的观点,这不关乎比例问题!请直接在已有的观点后添加! 我不想搞回退编辑战。。。要是真有那就保护算了罗小白O(∩_∩)O留言2014年9月29日 (一) 05:39 (UTC)

请增加引用源的多样性

在“正式占中”一节中,目前22个引用源其中有15个来自于同一家媒体,占68%以上。在增加内容时请考虑增加来自其他媒体或其他来源的内容。Victortarrantino留言2014年9月29日 (一) 08:32 (UTC)

建议更名为香港争取普选行政长官运动或类似名称

事到如今,整个事件早已超出占中三子所提出之“占领中环”构想,反而是金钟政府总部前的集会使得占中三子喊出提前启动占中,但“占领中环”与目前占领行动在因果关系上又难以分离,建议以共同主轴“争取普选行政长官”来作为条目名称,将原先之占领中环包含于内,此外,由于难以确定此活动后续变化,暂时尚不宜加上年代--Alane留言2014年9月29日 (一) 22:45 (UTC)

本次占领中环行动以政改为目标,请勿加入其他非主流诉求

以下三点均非本次行动的目标︰

  • 撤回德育及国民教育科
  • 反对CEPA以及其所带来的冲击 效应
  • 彻底解决双非问题

--柏雁留言2014年9月29日 (一) 23:31 (UTC)

不知官方媒体算不算"民间"

民间反应的中国大陆那段 杨肇峰留言2014年9月30日 (二) 11:05 (UTC)

我在加东西时顺便改了下,不知这么改合适否 张二维 2014年9月30日 (二) 13:52 (UTC)

好像改成非官方就和下面官方媒体矛盾,另,您的签名不合规范 杨肇峰留言2014年9月30日 (二) 14:03 (UTC)
把媒体报道放在中间好像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杨肇峰留言2014年9月30日 (二) 14:08 (UTC)
多谢提醒和建议 张二维留言) 2014年9月30日 (二) 22:13 (UTC+8)

香港真普选是统一中国的有效手段。"星心之火留言2014年10月1日 (三) 07:01 (UTC)"

占领过程 段落

占领过程其实与遮打革命有些重叠,是不是应该分离部分内容?--Tom...........留言2014年9月30日 (二) 16:01 (UTC)

主场新闻发公告说结束了

要怎么解决死链问题啊 杨肇峰留言2014年9月30日 (二) 16:46 (UTC)

建议改名:[占领中环]->[遮打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

建议改名:[占领中环]->[遮打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 因为这活动不只有占领中环,而有其他市民的自发活动 所以我认为使用第3方(外国传媒)的名称较客观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Ywweee对话贡献)于2014年10月1日 (三) 06:30 (UTC)加入。

关于近期的占领中环行为

是否已脱离本条目所表达含义的初衷?个人认为应该将正式占领中的部分内容移至遮打革命或将此条目更名为其他能概括全部内容的新名字。 #ForeverLove 凡人丶 2014年10月1日 (三) 14:34 (UTC)

联合国算政府吗

是不是可以移到其他,另,是否要把英国政府和Chemring分开写 杨肇峰留言2014年10月2日 (四) 02:14 (UTC)


内地这边消息封锁的很厉害啊

刚刚看了下人民网,还有号称有态度的网易和新浪,各种政治正确就不说了。网易已经开始大规模删帖。在网易有关占中的评论全部都要审查。百度百科的词条还算中立。唉。。--Techyan留言2014年10月2日 (四) 05:18 (UTC)

看了一下,百度好像整个词条删除了,cache是还挖得到--Alane留言2014年10月2日 (四) 07:01 (UTC)

百度贴吧好多人都在讨论这个……--一个学生留言2014年10月30日 (四) 04:34 (UTC)

BBC、南华早报scmp.com(域名污染)及nanzao.com、东方日报、852邮报等等都被封锁。--瓜皮仔Canton 2014年10月31日 (五) 02:56 (UTC)

最近注意到南华早报网站上不去了,才想起来香港出了这档事。在内地普通媒体根本了解不到这事件的信息。大概也是因为这件事谷歌hk也一直上不去。雍和留言2014年12月8日 (一) 02:26 (UTC)

未强调行动违法,缺乏中立性

根据官方媒体报导,此次行为为“违法集会”,需在条目中着重强调这一点。对于某些带有私人目的的人对于条目中立性的破坏,必须严加打击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29.10.110.48对话贡献)于2014年10月2日 (四) 12:50‎‎加入。

更要强调的是革命,民主集会当然是私人目的。"星心之火留言2014年10月2日 (四) 13:28 (UTC)"
大陆媒体当然说违法了 Bluedeck 2014年10月7日 (二) 17:16 (UTC)
真有趣,难道有人以为占路是“合法”的么﹖显然易见的东西还要“强调”难道又不是为宣传目的﹖--图门县候补知县留言2014年11月2日 (日) 07:07 (UTC)
公民抗命有其法理依据,请看上面的讨论。David290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10:31 (UTC)

加几条新闻,希望有能力的维基人补上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0/02/HS1410020003.htm

记者直击:香港示威者逼女童弃国旗 触怒母亲

http://www.guancha.cn/local/2014_10_02_272857.shtml

香港占领中环目击记:阿婆讽静坐议员“给你做特首好不?

2402:F000:5:AF01:11F8:1B70:DEE9:CE98留言2014年10月2日 (四) 17:43 (UTC)

感谢您提供的材料。已添加《目击记》至香港媒体圈,但引用使用的是中新网原址。而《文汇报》由于之前的假新闻可信度已不高,故未加入。 杨肇峰留言2014年10月3日 (五) 04:23 (UTC)
我倒不认为香港文汇报的消息一定不能用,之前博讯说学民把女生肚子搞大了的假消息并没有影响后面引用博讯的“镇压计划”传闻。当然,对语句进行下处理还是必要的。——本座乃万年良心小林君是也留言Email 2014年10月7日 (二) 04:32 (UTC)

刚搞了个otheruseslist

把遮打革命也加入了不同的含义里,如果不需要的话请删除谢谢。 #ForeverLove 凡人丶 2014年10月4日 (六) 08:22 (UTC)

中立万岁

维基是有一定数量的民众基础,所以影响力不可小看。维护维基的中立是维基编辑无上的权利和责任。看了部分的讨论,有理由担心有非中立的朋友在修改条目。按照民主国家的做法,应该成立此条目的编辑委员会,可以由不同立场的朋友加入,但各方席次必须均衡,特别是无立场的席次要有一定的比例。委员会成立以后,每条内容重新由编辑委员会投票决定去留。民主万岁,中立万岁。—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angxiaohu对话贡献)于2014年10月4日 (六) 11:54加入。

求助

本人根据香港《成报》添加了如下内容:

“……而有报道称占中和反占中方面均有黑道人物参与,并指涉事黑帮包括‘新义安’和‘×和’。”

所根据的是今日《成报》A02版的内容,原文说的是“新×安”和“×和”,“新×安”我知道是新义安,这个“×和”是什么?求各位HK维基人帮助。多谢!——本座乃万年良心小林君是也留言Email 2014年10月5日 (日) 10:33 (UTC)

这种消息如果千真万确也会有其他媒体转载明说的,目前只能算作小道消息,而且“有报道”可以加上“不要模棱两可”。 杨肇峰留言2014年10月5日 (日) 11:53 (UTC)

来源请求

请求已处理

第4段的序言中(4.1之前),最后一句话没有列出来源,请求加入来源请求模板{{Cn}}KexyBiscuit留言2014年10月7日 (二) 02:38 (UTC)

请勿再将空气质量良好加入正面影响

这算哪门的正面影响。——Langer Lee-本人现正在编辑群体婚姻,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2014年10月8日 (三) 00:18 (UTC)

因为这是占中行动的结果之一,而且偏向正面。我还看到一个有杂货店老板说占中生意反而好,因为要买饮料(大意)的报道,总之正面影响不见得一定是大的方面。其实公道地说,这么大的活动负面影响如此之少,已经揭示了港人的素质之高。—— user

  • 这跟占中有任何直接关联?这更多的是跟天气有关吧?如果有报道指出说某杂货店老板因占中生意好,你可以加上,毕竟这跟占中有直接关联。至于后面加的什么大陆赴港人数反而更多这就更扯蛋了,难道是因为占中,所以大陆赴港人数才会增加2.2%?如果我没记错,去年这一数据是16%吧?从16%减至2.2%,这算哪门子正面影响?——Langer Lee-本人现正在编辑群体婚姻,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2014年10月8日 (三) 04:11 (UTC)
道路被占领→车辆无法通行→没有车→污染减少,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本座乃万年良心小林君是也留言Email 2014年10月15日 (三) 09:08 (UTC)
按这理论占中可以增进家人感情也可以讲的进去:道路被占领→车辆无法通行→只能呆在家里,与家人在一起→增进家人感情。
或者可以增加网络销售:道路被占领→大型商场被挡无法进入→只能通过网络来购物。——Langer Lee-本人现正在编辑群体婚姻,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2014年10月16日 (四) 02:06 (UTC)
道路被占领→车辆无法通行→没有车→污染减少→北极冰山融化减缓OR大气臭氧层破洞缩小估计也说的通。BlackM03留言2014年10月16日 (四) 04:21 (UTC)

过于依赖苹果日报

该文过于依赖苹果日报,且该来源疑为事件参与方。需要减少该来源并增加更多第三方来源。

中立性问题

“而《苹果日报》报道引述时事评论员林和立表示,《白皮书》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国际认可的法律条文《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的修订版”——也有消息称610白皮书是现任常委张德江和刘云山联手推出的,并不代表习近平的意思,望添加上这条内容。官方一切刺激港人的行为都是江系人马所为。

另外,董建华发表题为《董建华先生对学生和年轻朋友的呼吁》的声明这条消息,在本条目中竟然没有出现?222.132.49.150留言2014年10月13日 (一) 01:19 (UTC)

建议更名为“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

由于“占领中环”并非此行动的正式名称,加上会与2011年声援“占领华尔街”的“占领中环”混淆,本人建议此条目重新命名为“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参考“七一大游行”、2012年反国教运动的“全民行动,反对洗脑,7月29日,万人大游行”及“埋单计数,撤回课程,占领政总”,均是以行动正式名称命名条目,本人认为此条目亦应该采用相同的命名方式。

本人亦建议此后再另开一个“占领中环”的“消歧义页”,以便使用者分辨“2011年占领中环”及“和平占中”。

——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香港时间2014年10月24日上午11时15分

完成。--Jimmy Xu 2014年11月23日 (日) 21:50 (UTC)
等等!完全没有用户理会,1票都没有的情况下擅自移动,其他用户可能认为是不当,甚至粗暴。建议还是多等一会,希望各用户对更名与否发表意见及投票。——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24日早上8时正
赞成尽快移动,这条目主要描述“占领中环”的倡议组织。UU留言2014年11月30日 (日) 07:13 (UTC)

再度呼吁将本条目与2014年9月香港示威做好分工

早前在2014年9月香港示威讨论页已提及过,现在于此讨论页再度呼吁:现时事态发展的内容分散在2014年9月香港示威(即雨伞革命雨伞运动)及占领中环两篇条目,当中内容高度重叠。建议以9月28日晚(即占领运动扩展至其他地方)为分水岭,由于此后的事态发展已非占领中环搞手的原定计划,故可集中在雨伞运动的条目讲述,既方便编者集中更新,又方便读者掌握事态发展。现在占领中环#占领过程已经没有什么编者跟进更新,是时候准备将内容并到雨伞运动的条目了。--Kevinhksouth (Talk) 2014年10月25日 (六) 00:05 (UTC)

已修改,9月28日晚(即占领运动扩展至其他地方)已定为分水岭,其后事件已合并至雨伞革命--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0月31日 (五) 16:55 (UTC)

文中有明显不妥之处

“有报道认为这是因为网络审查员和管理人员受到中共的压力可以迅速删除支持“占中”的观点。” 就这句话本身而言……作为一个长期使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的人,我认为中国的“网络审查员”和“管理人员”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用“迅速”一词来形容,无论干什么,都是慢吞吞……--一个学生留言2014年10月29日 (三) 11:29 (UTC)

请问阁下使用过新浪微博?--瓜皮仔Canton 2014年10月31日 (五) 02:56 (UTC)

强烈反对于现阶段表示占中已经结束

有使用者以呼吁撤离及演变为“雨伞运动”为由,把占中的状态改为已经结束,本人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和平占中”至今未有宣布结束行动,最多只是呼吁群众撤离,与2012年反国教占领政总不同,当时能界定行动结束,因为黄之锋同学亲自宣布:“各位,我们的占领政总行动,要结束了。”现在各区的占领行动至今仍持续进行,而运动演变不是代表行动的结束。7月2日的“预演占中”,及9月26日重夺“公民广场”,则是以拘捕行动收结。本人认为要出现以下情况的任何一项,才可以界定为“行动结束”:

  1. 主办方宣布“结束”/“终止”/“完结”占领行动
  2. 警方采取清场行动,所有示威者被捕
  3. 血腥镇压,示威者非死即逃,占领流血收场(绝对不想见到!)

警方在9月28日晚上确实有驱散行动,甚至可说成镇压,但未有导致占领行动结束,因为示威者未有散去或被全面拘捕。如果现在说“和平占中”结束,本人予以强烈反对。——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启,香港时间2014年11月1日下午1时20分

呼吁群众撤离不是“结束”是什么?另外,旺角铜锣湾等地实与占中关系不大。--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1日 (六) 08:39 (UTC)

另据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News.cfm?SpecialsID=137&News=8ab914df23750540e8fe411732d47722acdc4d613276542c808c1979aaf6640d8a82,戴耀廷已说明现是雨伞运动非占中,故强调"占中进行中"并非可取,状况列出"已演变为“雨伞革命”"较为合理。--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3日 (一) 07:32 (UTC)

“双重提示”有必要?

最近有使用者多次加入“Distinguish”模版,标明“和平占中”不是“雨伞革命”条目;但早前已经有使用者加入了“Other Uses List”模版,列明2011年“占领中环”及“雨伞运动”的条目。其实“Other Uses List”和“Distinguish”都是“消歧义模版”,用途亦颇为相近,都是要区分主题或名称类近的条目。用上“Other Uses List”模版已经清楚显示此条目既不是2011年“占领中环”,又不是“雨伞运动”。既然已用“Other Uses List”,本人认为无需再重复加上“Distinguish”模版,作出“双重提示”。——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启,香港时间2014年11月4日晚上10时50分

有必要,若不标明,有些人会觉得占中即雨革,要强调两者有显著分别。--203.145.79.14留言2014年11月5日 (三) 08:25 (UTC)
言下之意,是否认为“Other Uses List”并不足够,“双重提示”才够清晰?按此说法,2011年占领中环也需要用“Distinguish”模版作“双重提示”,否则会有读者误以为2011年占领中环与这次“和平占中”相同。——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5日下午5时15分

不知有何妖言

@14.0.144.232首先不知您删除组织者内容的意图是何。其次占中这类极端的抗命运动一般而言均会造成经济、民生方面的影响,还是您认为前人使用了不可信来源?另外,请不要人身攻击和打编辑战。杨肇峰留言2014年11月6日 (四) 11:21 (UTC)

同意。对于该匿名用户作出大量删除内容的行为,本人感到难以理解,亦不能接受。在“编辑摘要”撇下一句粗言秽语或一堆人身攻击的说话,然后把条目内容大量删除,还把模板搞坏(删去9月28日启动占中的事实、参与占中、反占中的团体,然后加上“发起人”及“衍生事件”两项模版不支援的内容)。催泪弹激发占领行动扩散绝对有需要在导言提及,但也遭到删除。如果在编辑摘要或讨论页列出充份理据,再作出删除行为,本人愿意在讨论页商议;但这种无理及侮辱他人的行为实在严重违反维基百科用户应有的操守,接近“破坏”行为。本人实在不想随便指控他人“破坏”,以免被反咬为“打压”;但现在的情况已近乎“编辑战”,有用户已经申请“半保护”令,而本人也快将违反“回退不过三”(3RR)原则,恳请停止所有大量删除的行为,免得用户们再次需要撤销编辑,而违反“3RR”或正式开展“编辑战”。希望可以在讨论页解决事件,不须举报或封禁任何人。——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6日晚上9时35分
相信所有纷争源于“和平占中”是否“雨伞革命”一员,不能否认“和平占中”曾参与“雨伞革命”金钟区的活动,但事实上“和平占中”并未“成功”参与“雨伞革命”铜锣湾及旺角区的活动,故此14.0.208.229及TonyYKS的意见各有可取之处,建议特别注明“和平占中”只曾参与“雨伞革命”金钟区的活动而没有参与铜锣湾及旺角区的活动,以解争议。--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6日 (四) 16:20 (UTC)
这边的争议与“和平占中”有没有参与“雨伞革命/运动”关系应该不大。搞坏模板、强行大删导言,之后又把已经在“占领中环构想提出”章节出现的内容再于“背景”重复,这些编辑看来与“雨伞运动”无关,而是直接针对“和平占中”。况且正如本人在“Talk:雨伞革命”提及,恐怕这个建议会导致新的问题出现。在占领旺角、铜锣湾、尖沙咀均由市民自发的情况下,除了“和平占中”之外,亦有很多组织、政党是较集中参与某一个占领区(尤其金钟、中环、湾仔),令这些团体在其他占领区的参与度成疑。当“和平占中”注明了只参与金钟、中环、湾仔占领区,其他组织便同时需要列出参与区域(除非成功同时参与3区。尖沙咀占领区肯定不用考虑),可能会引发新一轮争议。另外特别提醒,已经有匿名用户触犯“3RR”规则,请该等用户停止使用“撤销”功能(除非需要“自我回退”,或面对大篇幅甚至整个条目清空、加入粗言秽语等粗暴破坏),否则将会被举报,并极有可能遭受封禁。本人不希望任何用户被举报或封禁,以免被指控为打压。——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香港时间2014年11月7日凌晨1时55分

和平占中曾否开始/出现?

条目已被保护至2014年12月6日,事件的起因源于和平占中曾否开始/出现的分歧,诚然和平占中曾参与金钟海富中心对开及学联命运自主台的示威、初期亦有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于金钟协助。但所有活动的形式与和平占中提倡的有极大分别 (见http://oclp.hk/index.php?route=occupy/letter_detail&letter_id=1,首页已删除和平占中字眼)。故此,我认为和平占中组织曾参与雨伞革命,但和平占中从未发生。--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03:55 (UTC)

请恕本人反对“和平占中”从未发生之说法。9月28日凌晨1时40分,戴耀廷教授亲自宣布:“占领中环,正式启动!”这已经标志着“和平占中”发生。往后的变化超出“和平占中”的预期、严重偏离“和平占中”预期的模式,也不可以令“和平占中”的状态由“已经发生”变回“未发生”。另外占领道路方面,干诺道中属于香港4号干线,当然是主干道,亦位于中环(夏悫道就不在中环,在金钟);遮打道亦是中环的重要道路,两条道路都符合“中环要道”的定义。本人认为不应该断言干诺道中与遮打道不属于“和平占中”计划内,除非知道“和平占中”原本的详细部署,甚至拿到戴教授口中的“计划图”。——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7日下午1时15分
对唔住我唔同意占中发生过,Benny tai宣布启动之后佢做过啲咩?嗰晚佢宣布完好多人走左添,启动唔等于发生!另外,占领遮打同干诺道关佢咩事?系啲人自发,唔通每个星期日菲雇佣系中环聚集都当占中?占中启动后咩都无占过,咁都叫发生左?--203.145.79.33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06:45 (UTC)
“启动”当然是等于“发生”,因为9月28日凌晨戴教授宣布“占领中环,正式启动”,就是代表“和平占中”第7部曲(即正式占领行动)的开始。既然开始了,又怎会未发生?占中在9月28日开始是事实,如果条目无视9月28日正式占中,而把“占中从没有发生”由观点写成客观事实,恐怕无法令人信服。当然,菲佣每逢周日在中环集结,没有人会当成占中吧!——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8日晚上11时正

麻烦管理员回退至33195699

如题,个人感觉是破坏发生之前的一个不错的版本。杨肇峰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10:39 (UTC)

(-)反对;谁在破坏你都未搞清楚。你在香港吗?你知道多少东西??“个人感觉”?搞笑。--14.0.208.233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13:40 (UTC)
至少本人一直都在关注苹果日报、明报等。还有在香港的同学和学长也发了一些东西。另,请不要干扰维基百科的中立性 杨肇峰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13:53 (UTC)
本人(+)支持这项请求。“个人感觉”的说法着实不太理想,但按照维基百科“保护方针”,“如果有编辑战发生前的版本存在,管理员可以恢复到这个版本”。因此本人同意在取得共识之前,先请管理员把条目恢复至上述版本。另外恳请匿名用户切勿删除讨论页任何章节,或篡改讨论标题、内容,因为这样做是破坏讨论的举动,况且早前一度被移除或篡改的内容,根本没有诽谤、粗言秽语或格式错误,没有删去或更改的需要;如果觉得整个章节的讨论违背个人立场,应该是留言表示反对,而非删除讨论。最后一点是在讨论页发言,没需要整段发言用粗体标示吧?把粗体留作需要强调的部分才使用吧,没理由要强调整段留言。——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8日凌晨12时05分
(-)反对。诚然33195699是一个不错的版本,但被保护的原因亦皆因此版本引起。或许我们要先讨论一件事:占领中环客观上曾否发生过?雨伞革命占领中环已于较早时讨论被确定为两件事件,若果占领中环曾发生/进行中,那如何定义其时间地点?无疑和平占中曾参与雨伞革命,但又是否代表这是占中?参照英文维基,和平占中只为一个曾策动72预演占中组织而并非一示威活动。--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17:14 (UTC)
是一两位匿名用户大删内容,才会激发编辑战,故版本33195699应介定为“编辑战发生前的版本”。恢复至编辑战发生前的版本,是“保护方针”容许的事;当然只有管理员才可以这样做。把“和平占中”说成7月2日“预演占中”的策动组织是绝对错误,因为“预演占中”完全是由学联策划(包围特首办则是学民思潮)!当时“和平占中”更是不认同“预演占中”。这必须立即更正。——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8日凌晨2时25分
(-)反对;@Umbrevolution,我希望和你沟通一下,这并不是“分歧”,你只要留意一下Tony的多次编辑,他一直是故意误导读者,在我编辑之前,单是“雨伞革命”这个page的简介,接近一半都是“占领中环”,更荒谬的是,“占领中环”这个page,更是夸张得作呕: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D%94%E9%A0%98%E4%B8%AD%E7%92%B0&oldid=33180790
你若认为我说的不对,可以现在落占领区了解,更可以对比“香港网络大典”“英文维基百科”的页面。
手段真的十分恶劣:

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 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 雨伞革命的一部分 HK Occupy Central in Harcourt Eoad 20141001.jpg 2014年10月1日的占领情况 日期 酝酿:2013年1月16日至2014年9月27日 占领:2014年9月28日至今 地点

香港
   中環、金鐘、灣仔(26/9/2014至今)
   旺角(28/9/2014至今;非倡議地點)
   銅鑼灣(28/9/2014至今;非倡議地點)
   尖沙咀(1-3/10/2014;非倡議地點,已失守)

起因 抗议由全国人大常委所确定之2017年特首选举候选人提名方案,并主张重启政改咨询 目标

   真普選
   確立公民提名為特首選舉提名方式之一
   未來以直接民選之方式產生繼任特首
   立法會廢除功能組別
   全國人大常委撤回政改決議
   香港特首梁振英以及負責政改的主要官員——林鄭月娥、袁國強及譚志源下台
   開放政府總部東翼之「公民廣場」以及添美道予群眾集會

抗争方法 占领、包围、罢工、罢市、罢课、绝食、游行、抗议、静坐、公民抗命、网络行动 状况 已演变为“雨伞革命”[1] 冲突方

倡议组织:

   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 logo.jpg 和平佔中

学生组织:

   學聯.jpg 學聯
   學民思潮.jpg 學民思潮

泛民主派政党:

   Democratic Party (Hong Kong) logo.svg 民主黨
   Hong Kong Civic Party Logo.svg 公民黨
   HK Labour Party.jpg 工黨
   Hong Kong ADPL Logo.svg 民協
   社民連logo.jpg 社民連
   PeoplePowerLogo.jpg 人民力量
   Neodemocrats Logo.jpg 新民主同盟
   NWSCicon.png 街工
   Procommonslogo.jpg 公共專業聯盟

社会组织:

   Chr a.gif 民陣
   ATD icon.jpg 真普選聯盟
   CivicPassion logo.JPG 熱血公民
   HKPTU Logo.svg 教協
   HongKongShieldicon.png 文化監暴


Hong Kong SAR Regional Emblem.svg 香港政府

   Hong Kong SAR Regional Emblem.svg 政務司
       Hong Kong SAR Regional Emblem.svg 保安局

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国政府

   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 全国人大常委会
   Locpg HK LOGO.GIF 香港中聯辦

亲建制派政党:

   DAB of Hong Kong logo.svg 民建聯
   經民聯icon.jpg 經民聯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Logo.svg 工聯會
   LiberalParty HK.svg 自由黨
   新民黨Logo.jpg 新民黨

社会组织:

   22px 教聯會
   CGCCicon.png 香港中华总商会
   香港中港青年文化联合会
   CMA logo.svg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

三合会:

   和勝和

民间团体:

   Blue ribbon.svg 蓝丝带运动
   20px 愛護香港力量
   20px 愛港之聲
   APD icon.png「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
       從屬此聯盟的一眾小型反佔中組織

人数 28/9:6万人 29/9-1/10:20万人 10/10:10万人 人次:>110万

17/8:19万人, 151万人签名反占中 伤亡 受伤 占中人士:>131人受伤(>298人到公立医院求诊) 警方:>64人受伤[2] 被捕 占领人士:312 反占领人士或黑社会:47

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英文: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缩写OCLP),简称和平占中、占领中环、占中,是由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及基督教牧师朱耀明于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发动的一场为争取真普选的政治运动。

占领中环运动于2013年初开始酝酿,以公民抗命为手段,采取占领香港金融区中环的交通要道的方式,来争取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能够公平实践“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提名权”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3]。反对者则担忧活动受非理性行为影响,导致可能的暴力冲突会严重影响香港经济和市民日常生活。[4]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学界罢课集会演变成重夺“公民广场”行动,为接下来的一连串公民抗命行动揭开序幕。发动罢课及重夺“公民广场”行动的学生团体——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及学民思潮,在9月27日继续于添美道集会,而“和平占中”发起人戴耀廷因应当晚形势,于翌日(9月28日)凌晨1时40分宣布正式启动酝酿1年8个月的占领中环,并且以占领香港政府总部作为起点[5],反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提名方案,要求撤回普选政改方案并重启政改咨询。[6]

防暴警察在启动占中当日傍晚展开驱散行动,施放大量催泪弹及威胁开枪,导致示威活动在当晚蔓延至旺角及铜锣湾等人流密集地区,随后更一度扩散至尖沙咀。由于大量参与此运动的人士以雨伞阻挡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喷雾,占领中环被外媒称作“雨伞革命”或“雨伞运动”[7]。而因为占领旺角、铜锣湾、尖沙咀行动均由市民自发,占领人士不再承认“和平占中”、学联、学民思潮为大会,同时行动亦偏离原有模式,原先倡议的“一波又一波”抗争行动变成长期占据;加上“雨伞革命”及“雨伞运动”名称获得占领人士接受,行动逐渐演变成“雨伞革命”。占中发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补充,现时“雨伞运动”并非由“和平占中”发起,概念上亦有分别。[8]至今行动仍继续进行,除尖沙咀已失守外,占领人士未有全面撤退。

每行每句都是在告诉读者:现在香港就是在“占领中环”。
前一段“此运动于2013年初开始酝酿”说占中三子背景,下一段“2014年9月26日晚上,学界罢课集会演变成重夺“公民广场”行动”就直接套用雨伞革命,还似层层地继续写下去,混淆视听。
后面更夸张:“同时行动亦偏离原有模式……原先占中三子所倡议的“一波又一波”抗争行动变成长期占据”什么叫“偏离原有模式”???什么模式是“原有”的???我只看到:当那占中三子宣布所谓的“正式启动”之后,大批市民学生和他们划清界限而撤退,学生更当着镜头指责戴耀庭:“你有无政治道德噶!”,为什么这些又唔写??黄贯中在FB说:“宜家已经无人理‘占中三子’”
你看看占领区过万的标语。有哪一个是支持占领中环???
还什么“110万人次”占中,荒谬@!
还什么“倡议组织”,接着就是“学联”和“学民思潮”,让人直观地觉得“学生被利用”。荒谬!
还要配一些雨伞运动的图,手段真的极其下作@!
还什么“演变”???雨伞运动是占中“演变”出来的????真他妈荒谬@!
去占领区问一问有没有人是在响应占中三子?
无论在概念上,意识形态上,实质行动上,根本就完完全全不是一回事
还什么社会组织,你打电话问教协是不是去占中???荒谬得无可救药!
还什么“酝酿:2013年1月16日至2014年9月27日 占领:2014年9月28日至今”什么叫“至今”??
雨伞运动page更是被大幅度破坏:
什么叫“运动沿用‘占领中环’所恪守的‘和平非暴力’原则”?????什么他妈叫“沿用”??太可恶
和平非暴力又关占中事???这都能把占中三子硬塞入去?“和平非暴力”是占中三子首创的??不如叫他们申请个专利??痴线@!
““和平占中”原先计划的“一波又一波”抗争行动变成长期占据”遣词造句阴险至极!!雨伞运动是“和平占中”“计划”的???荒谬@!
什么他妈叫“令占领行动逐渐演变成是次运动”???前面一句才是“和平占中原先计划……”,故意这样写,背里不过是想误导读者“雨伞运动这个‘占领行动’就是占中发起的”
@Umbrevolution,雨伞运动page的编辑我已经多次让步,最多也只是把“占领中环”这个“社会组织”放在“相关组织”里,怎么可能是“主要参加组织”???
我希望你能搞清楚,这个人一直在破坏页面。
还什么遮打运动有三个解释,一个是雨伞,一个是“打”,一个是呼应“遮打道”。真的是脑子有问题,事后诸葛亮,你问下有没有人这样解释“遮打”?
命名那一栏目还什么“外国传媒普遍……umbrella……直译雨伞**”雨伞运动和雨伞革命是最有认受性的命名,“直译”???
然后接着再开一段“港人翻译为‘遮打**’……(一大堆解释)”我真的未见过这样编辑wikipedia的。
我很执著,的确,因为对于大陆朋友来说,中文维基百科是他们"唯一"的“可信资讯”,内地现在的“措施”就是故意误导民众认为是占中三子是“搞事分子”,利用了学生,最后“少数”群众“跟风”。
“占领中环”这个页面的流量十分大,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被大肆破坏。希望所有编辑者有少少责任感@!--14.0.208.234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19:11 (UTC)

本人否认“误导读者”甚至“大肆破坏”指控。本人的编辑从来没有要读者认为“占中三子”利用学生的意图,因为本人清楚知道,“占中三子”绝对没有利用学生。罢课、重夺“公民广场”是由学联和学民发起,只有把学界罢课及重夺“公民广场”行动、9月27日添美道集会,也说成“和平占中”有份发起,才会构成令人以为“占中三子”利用学生的误导行为。如果把“双学三子”放在一起就认为是“占中”利用学生,这种思考逻辑有问题——难道网上或者传媒,把“占中三子”、学联、学民合并成“双学三子”,是想显示“和平占中”利用学生吗?答案当然是“不”。其余指控,本人逐点回应:

  1. 如果没有重夺“公民广场”行动,占中在9月28日凌晨启动的机会实在不大。一直以来,消息也是指占中在10月1日启动;而原先“和平占中”在9月28日有一个就正式启动占中安排的记者会(最终在提前占中的情况下取消),也显示9月28日凌晨的启动不是原定部署。因此重夺“公民广场”行动有写在导言的价值。在本人编辑之前,导言没有写重夺“公民广场”行动,只是写了9月27日晚上的添美道集会;然而9月27日晚上的集会实在无法视作独立事件,因为这根本是重夺“公民广场”的延续,没有重夺“公民广场”导致市民需要声援学生,就根本不会有当晚的集会(这也是本人于9.27添美道集会提出更名及大改条目结构的原因)。另外说2013年3月27日发表信念书就是正式启动占中,这种说法绝对错误!正式的占领在今年9月28日才宣布启动,怎可能在公布信念书当日就变成“启动”?
  2. “和平占中”原定的抗争模式就是:占领道路后,当警方宣布拘捕示威者,便手拉手组成人链,然后躺在地上,等待警方拆人链,及以4人抬1人的方式抬走。释放之后(如果被起诉、还押甚至判监,则由另一批示威者接手),再次占领,不断重复,直至政府让步。这是原定的“一波又一波”抗争模式。手拉手的做法是要拖慢警方清场的进度,但“和平占中”原先的公民抗命模式绝对不是现时的长期占领。另外,9月27日早上不是有学生大声要求戴教授提早占中吗?9月28日凌晨有人赞成即时占中,也有人认为是“骑劫”,这已经在条目内文适当位置出现。
  3. 支持“和平占中”的标语数量,本人实在不清楚,也不会花时间点算;但本人知道,在不同占领区中,也有很多海报白纸黑字写着“学联不代表我”。难道连学联也要剔除吗?
  4. 到今日,“双学三子”也没有公布有110万人参与占领,故首次看到110万时,本人的判断是“人次”。港大民调没有直接写出“110万”的结论,同时《852邮报》显示的110万只是一名记者的“粗略推算”(本人承认当初“走漏眼”,谨此致歉),本人不是质疑《852邮报》的公信力,但“粗略推算”是否能够视为绝对正确?本人对此有保留。
  5. 这边是“和平占中”的条目,倡议组织不是“和平占中”是谁?
  6. 难道用施放催泪弹的图片吗?10月1日有20万人占领,这是最高峰时期的照片,也是最适合的照片。如果仍然认为不当,维基共享资源有一些占中正式启动的照片,可以考虑。
  7. 当然是演变,经过9月28日催泪弹驱散行动(本人甚至认为是镇压)后,占领才扩展至旺角、铜锣湾,以至尖沙咀;大会不再被承认,以及长期占据,也是在占领行动扩散后才发生。否则也无需设立分水岭,把9月29日及之后的详细内容删除,并移至雨伞革命条目。另外,催泪弹驱散行动后开始有部分外国媒体用上“Umbrella Revolution/Movement”报道占中,但9月29日至30日也没占领人士或运动支持者称此运动为“雨伞运动/革命”,直至随后数日多个外媒同时使用“Umbrella Revolution/Movement”报道事件,尤其是《时代杂志》用“The Umbrella Revolution”为标题,“雨伞革命/运动”名称才开始引起广泛注意,并得到占领人士接受和使用。
  8. 有没有人响应“占中三子”,本人现在难以回答;但示威者响应哪一个组织,不是判断“和平占中”是否已出现或“和平占中”有没有参与“雨伞运动”的因素。也有不少示威者纯粹是被催泪弹激怒而出来集会(不敢说成留守),而非为了响应任何组织(包括学联、学民)。
  9. 教协反对教师占中,如果剔除于本条目(不是“雨伞革命”条目,因为教协于催泪弹驱散行动后,号召罢教并加入运动)外,本人不会表示反对。“文化监暴”也是在10月初才成立,在本条目剔除的话,本人也不会反对(同样,只限本条目)。
  10. “至今”就是运动持续进行。现在的占领是明显继续进行,“演变”与运动收结是两回事,本人在“强烈反对于现阶段表示占中已经结束”章节亦有解释,这里不再重复。
  11. “和平非暴力”原则方面,本人后来已修订为“‘公民抗命’要求的‘和平非暴力’原则”。
  12. 不明白有何阴险之处,“一波又一波”确实是“和平占中”所计划,或者倡议的抗争模式。如果认为表达上有问题,欢迎作出修饰。
  13. “演变”一说已解释,不重复。如果这样也会给予“和平占中”发动“雨伞运动”的印象,倒不如说学联、学民发起“雨伞运动”,以重夺“公民广场”开始?
  14. “雨伞革命”Infobox的“主要参与组织”分类已经删除,原先本人提议与“学生组织”一同删除,以免令人以为是学生组织领导的学运,或者再有学生组织是否领导的争议;不过有使用者不同意,结果“学生组织”分类暂被保留。
  15. “遮打XX”的3重意义,请看《成报》的“占领运动取名‘遮打革命’”报道,这亦是阁下大删“雨伞革命”内容前,条目引用的资料来源。本人亦再度澄清,本人反对用“遮打XX”,看本人的投票也知道了;本人认为要在条目保留“遮打革命/运动”是基于互相尊重,加上“遮打革命/运动”的使用率虽低,但未至于不值一提。相较之下,“2014年9月香港示威”这种称呼更不值一提吧。
  16. 不是由外媒首先采用“Umbrella Revolution/Movement”之后,本地才开始使用“雨伞革命/运动”吗?如此一来,不是直译是什么?
  17. 本人开始编辑“雨伞革命”条目之前,“港人翻译为‘遮打**’⋯⋯”这段已经存在。

本人也非常执著,因为本人相信必须尊重事实,“和平占中”已启动这点不容置疑,“和平占中”有参与“雨伞运动”亦是铁一般的事实。而本人亦绝对没有误导或破坏,说本人是“一直在破坏页面”是冤枉,亦是非常严重的指控,本人必须强硬回应。

维基百科用户
Tony YKS留言)谨覆
香港时间2014年11月8日凌晨3时25分

(-)反对Tony YKS的版本实在过于神奇,通篇大话,你为什么要这么做?--14.0.144.229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19:29 (UTC)
通篇谎话?本人绝对是摆出事实,没有说谎,否则也不会浪费时间、长篇大论地逐点回应吧。在没有理据的情况下,一口咬定“通篇大话”,然后还要把本人的回应删除,这是一种蛮不讲理的行为,无助于理性讨论、达成共识;这种行为亦不是维基百科用户应有的态度、操守。如果阁下不同意本人的说法,可以如上一段留言般,表示反对;但不可以删除留言。已有其他用户警告阁下,没有合理原因下删除他人留言是“破坏”举动。若阁下再次删除本人或其他用户于讨论页的留言,而不给予合理解释,本人将会举报阁下为破坏,并连同阁下早前于“雨伞革命”条目涉嫌违反“回退不过三”规则一并举报。本人真的不想举报任何人,以免被指控“打压”,但阁下删去他人留言的行为,实在令人无法容忍。——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8日上午11时40分

本人意见如下:

1. 如果没有重夺“公民广场”行动,占中在9月28日凌晨启动的机会实在不大。一直以来,消息也是指占中在10月1日启动;而原先“和平占中”在9月28日有一个就正式启动占中安排的记者会(最终在提前占中的情况下取消),也显示9月28日凌晨的启动不是原定部署。因此重夺“公民广场”行动有写在导言的价值。在本人编辑之前,导言没有写重夺“公民广场”行动,只是写了9月27日晚上的添美道集会;然而9月27日晚上的集会实在无法视作独立事件,因为这根本是重夺“公民广场”的延续,没有重夺“公民广场”导致市民需要声援学生,就根本不会有当晚的集会(这也是本人于9.27添美道集会提出更名及大改条目结构的原因)。另外说2013年3月27日发表信念书就是正式启动占中,这种说法绝对错误!正式的占领在今年9月28日才宣布启动,怎可能在公布信念书当日就变成“启动”?

可以保留。

2. “和平占中”原定的抗争模式就是:占领道路后,当警方宣布拘捕示威者,便手拉手组成人链,然后躺在地上,等待警方拆人链,及以4人抬1人的方式抬走。释放之后(如果被起诉、还押甚至判监,则由另一批示威者接手),再次占领,不断重复,直至政府让步。这是原定的“一波又一波”抗争模式。手拉手的做法是要拖慢警方清场的进度,但“和平占中”原先的公民抗命模式绝对不是现时的长期占领。另外,9月27日早上不是有学生大声要求戴教授提早占中吗?9月28日凌晨有人赞成即时占中,也有人认为是“骑劫”,这已经在条目内文适当位置出现。

但应附加,“当占中三子宣布所谓的“正式启动”之后,大批市民学生和他们划清界限而撤退,学生更当着镜头指责戴耀庭:“你有无政治道德!””。

3. 支持“和平占中”的标语数量,本人实在不清楚,也不会花时间点算;但本人知道,在不同占领区中,也有很多海报白纸黑字写着“学联不代表我”。难道连学联也要剔除吗?

反对,占领区发生的并非“和平占中”,学联也要剔除。

4. 到今日,“双学三子”也没有公布有110万人参与占领,故首次看到110万时,本人的判断是“人次”。港大民调没有直接写出“110万”的结论,同时《852邮报》显示的110万只是一名记者的“粗略推算”(本人承认当初“走漏眼”,谨此致歉),本人不是质疑《852邮报》的公信力,但“粗略推算”是否能够视为绝对正确?本人对此有保留。

可加上“粗略推算”

5. 这边是“和平占中”的条目,倡议组织不是“和平占中”是谁?

反对,“和平占中”若未曾发生,此条目将重点介绍“和平占中”组织而并非“和平占中”示威,故不存在倡议组织。

6. 难道用施放催泪弹的图片吗?10月1日有20万人占领,这是最高峰时期的照片,也是最适合的照片。如果仍然认为不当,维基共享资源有一些占中正式启动的照片,可以考虑。

反对,10月1日有20万人占领的并非“和平占中”,而是雨伞革命

7. 当然是演变,经过9月28日催泪弹驱散行动(本人甚至认为是镇压)后,占领才扩展至旺角、铜锣湾,以至尖沙咀;大会不再被承认,以及长期占据,也是在占领行动扩散后才发生。否则也无需设立分水岭,把9月29日及之后的详细内容删除,并移至雨伞革命条目。另外,催泪弹驱散行动后开始有部分外国媒体用上“Umbrella Revolution/Movement”报道占中,但9月29日至30日也没占领人士或运动支持者称此运动为“雨伞运动/革命”,直至随后数日多个外媒同时使用“Umbrella Revolution/Movement”报道事件,尤其是《时代杂志》用“The Umbrella Revolution”为标题,“雨伞革命/运动”名称才开始引起广泛注意,并得到占领人士接受和使用。

可以保留。

8. 有没有人响应“占中三子”,本人现在难以回答;但示威者响应哪一个组织,不是判断“和平占中”是否已出现或“和平占中”有没有参与“雨伞运动”的因素。也有不少示威者纯粹是被催泪弹激怒而出来集会(不敢说成留守),而非为了响应任何组织(包括学联、学民)。

可以保留。

9. 教协反对教师占中,如果剔除于本条目(不是“雨伞革命”条目,因为教协于催泪弹驱散行动后,号召罢教并加入运动)外,本人不会表示反对。“文化监暴”也是在10月初才成立,在本条目剔除的话,本人也不会反对(同样,只限本条目)。

可以保留。

10. “至今”就是运动持续进行。现在的占领是明显继续进行,“演变”与运动收结是两回事,本人在“强烈反对于现阶段表示占中已经结束”章节亦有解释,这里不再重复。

反对,“和平占中”若未曾发生,那何来收结?

11. “ 和平非暴力”原则方面,本人后来已修订为“‘公民抗命’要求的‘和平非暴力’原则”。

可以保留。

12. 不明白有何阴险之处,“一波又一波”确实是“和平占中”所计划,或者倡议的抗争模式。如果认为表达上有问题,欢迎作出修饰。

可以保留。

13. “演变”一说已解释,不重复。如果这样也会给予“和平占中”发动“雨伞运动”的印象,倒不如说学联、学民发起“雨伞运动”,以重夺“公民广场”开始?

反对,“和平占中”若未曾发生,那亦何来“演变”?

14. “雨伞革命”Infobox的“主要参与组织”分类已经删除,原先本人提议与“学生组织”一同删除,以免令人以为是学生组织领导的学运,或者再有学生组织是否领导的争议;不过有使用者不同意,结果“学生组织”分类暂被保留。

可以保留。

15. “遮打XX”的3重意义,请看《成报》的“占领运动取名‘遮打革命’”报道,这亦是阁下大删“雨伞革命”内容前,条目引用的资料来源。本人亦再度澄清,本人反对用“遮打XX”,看本人的投票也知道了;本人认为要在条目保留“遮打革命/运动”是基于互相尊重,加上“遮打革命/运动”的使用率虽低,但未至于不值一提。相较之下,“2014年9月香港示威”这种称呼更不值一提吧。

可以保留。

16. 不是由外媒首先采用“Umbrella Revolution/Movement”之后,本地才开始使用“雨伞革命/运动”吗?如此一来,不是直译是什么?

可以保留。

17. 本人开始编辑“雨伞革命”条目之前,“港人翻译为‘遮打**’⋯⋯”这段已经存在。

可以保留。--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8日 (六) 09:19 (UTC)
(-)反对Umbrevolution,我发现你不明白14.0.208.234的意思,他的重点不是在于事实与否,除了并非事实的破坏:比如搬上各类占中组织,又冲突,又演变,又多少人占中,故意配图之外,但14.0.208.234真正的重点在于:Tony YKS的写法在故意误导读者,你对比一下英文wikipedia的条目,Tony YKS的版本真的是十分离谱,不是说928公民广场不会导致“雨伞运动”,但是怎么可能写在“占领中环”这个页面的主条目,接下来的文字还照搬“雨伞运动”?不是说占领中环没有宣布所谓的“启动”,但是为什么要和“雨伞运动”挂钩?接下来的文字竟然直接写防暴警察,这样的手法等同跟读者说:这三个人宣布占领,然后警察清场,然后更多人出来支持“一开始”占领的“占领中环”组织
这根本就是在捏造事实啊!
或者我这样说:若我现在落旺角举牌说“请支持我做特首,我会做好呢份工”,那是不是也应该写在雨伞运动的主条目简介里:“有人表示希望竞选特首,于占领区向集会人士拉票”
旺角有人讲粗口,那是不是应该写在占领中环主条目的简介里:“有集会示威民众讲粗口”或“有疑似占领人士讲粗口”
本人坚决反对Tony YKS的版本。--XMSbetter留言2014年11月8日 (六) 13:50 (UTC)
本人强烈反对14.0.208.234的版本,因为Infobox被搞坏,Infobox根本不支援“发起人”及“衍生事件”项目,却又要强行加进去;另外导言被大幅删减,内容残缺不全,令占中提早启动的重夺“公民广场”和添美道集会,以及令抗争进一步升级的催泪弹驱散行动,这般重要的事竟也被删去!之后又把已经在“占领中环构想提出”章节出现的内容再于“背景”开首重复,这算什么意思?另外是9月28日启动,怎可以说成去年3月27日发表信念书时启动?
英文版本的写法完全不同,英文版本是把“和平占中”写成一个组织,占领行动完全由另一个条目解决。图片方面,本人首次编辑占中条目前,Infobox已经在用10月1日的图片,直至编辑战前也没有人换上一张9月28日的图片,因此请不要说本人“故意配图”。
9月26日重夺“公民广场”是令占中提早启动的原因,如果不是重夺“公民广场”,也不会这么快“一发不可收拾”;如果不是要声援学生,也不会有9月27日的5万人集会;如果没有5万人集会,占中根本不会在9月28日凌晨启动。如果罢课集会结束后,所有人和平散去,没有重夺“公民广场”行动的出现,占中应该在10月1日才会启动。占中和“雨伞运动”挂钩,因为“雨伞运动”确实由占中演变而成,同时重夺“公民广场”行动和9月27日添美道集会也被标成“雨伞运动”的一部分,把占中强行与“雨伞运动”脱钩更难解释。防暴警察施放催泪弹当然要提及,因为这是占领行动扩散的“催化剂”,不是发射催泪弹和举开枪旗,也不会有占领旺角、铜锣湾的发生,更遑论占领人士不承认大会,导致行动变成长期占据而成为“雨伞运动”。当然如果要把“警察封锁政府总部,导致群众冲出夏悫道”纳入导言,加插在占中启动及催泪弹驱散行动之间,本人不会介意。
本人亦否认捏造事实之指控。本人完全没有要人误解为“经过催泪弹驱散行动后,更多人支持‘和平占中’组织”的意图。编辑战前的版本应该不会令人解读成“被催泪弹激怒而出来的市民也是支持‘和平占中’”,因为那个版本只是写上“⋯⋯施放大量催泪弹及威胁开枪,导致示威活动在当晚蔓延至旺角及铜锣湾等人流密集地区,随后更一度扩散至尖沙咀”,而没有标明“导致更多市民支持‘和平占中’组织”;况且也有很多示威者是纯粹被催泪弹气怒而出来,不是为了任何组织(包括“双学三子”、政党或其他组织)而来。最后,有人拉票或说粗言秽语,当然不应该写在导言!
维基百科用户
Tony YKS留言)谨覆
香港时间2014年11月9日午夜12时正
XMSbetter明白,但胶着下去未能解决问题,这样吧,我建议把和平占中题目改为只形容及介绍相关组织,所有示威事件则移至雨伞革命,大家的意见如何?请投票。--Umbrevolution留言) 2014年11月8日 (六) 17:23 (UTC)。--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8日 (六) 17:17 (UTC)
(-)反对。这是对整个条目的大幅改动,不是针对发生编辑战的Infobox、导言及背景部分。“和平占中”既是一个组织,亦是一个行动,而9月28日也确实启动了占中。英文版本对9月28日启动占中已经是略述,而对9月14日“黑布行”更是只字不提,虽然本人甚少干涉英文版的编写,但是本人不认同这种编写方式。9月29日及之后的内容已经移至“雨伞革命”,只在此条目留下略述;采用比英文版本更差的编写方式,完全删除9月28日启动占中、甚至9月14日“黑布行”等示威的描述,并不可取。9月14日“黑布行”与9月28日正式启动占中均是“和平占中”重要环节(后者是第7部曲;前者是第5还是第6部曲,本人不太肯定),应在此条目予以详述。当然,如果在“正式占中”部分(不是导言部分)把有关防暴警察施放催泪弹驱散示威者的内容减少,本人认为可以,因为有“9·28催泪弹驱散行动”集中处理。——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9日上午10时45分

条目更新 - 请管理员跟进

所有条目更新请列于此以待管理员跟进,谢。--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17:18 (UTC)

“2014年9月28日香港警民冲突”条目已正式更名为“9·28催泪弹驱散行动”,请管理员把条目内所有“2014年9月28日香港警民冲突”连结更改为“9·28催泪弹驱散行动”,谢谢。——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8日上午11时45分
完成--Kevinhksouth (Talk) 2014年11月9日 (日) 15:58 (UTC)

讨论页长度问题

这个讨论页的长度太长,是否需要存档--提交的维基人及时间:--占领中环(留言) 我要真普选 Asdfugil留言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4年11月9日 (日) 03:06 (UTC)

建议到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技术里面商量一下。-- 2014年11月10日 (一) 04:45 (UTC)

修排版

请求已处理

里面“背景”一节引用的戴耀庭提出的“数个原则”那段话应该用 {{引框}} 括起来。还有,“民意调查”一节的一个链接应该加上 <ref>...</ref>。-- 2014年11月10日 (一) 03:10 (UTC)

“背景”中戴教授所提的原则根本可以直接删去,因为在“占领中环构想提出”章节已有,并已用点列,所以无需再重复。——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10日下午12时20分

提议降级为半保护

当时两条目同时被全保护,但现在雨伞革命已降级为半保护。且受到的是新ip用户的破坏,全保护伤害极大。
(+)支持半保护 --提名人票 杨肇峰留言2014年11月19日 (三) 09:42 (UTC)

关于此次活动过程、各方回响等,是否该另外独立出条目?

由于描写此次过程、各方回响的篇幅过长,个人建议将过程另外独立出条目(例如太阳花学运时间轴太阳花学运于台湾各地的行动太阳花学运周边话题台湾对于太阳花学运的反应对于太阳花学运的国际反应等)。以下让各位讨论。--  天秤P  留言  2014年11月23日 (日) 05:43 (UTC)

与“雨伞革命”条目不同,这边本人认为现阶段没有逼切需要,因为9月29日及之后的事件已转移至“雨伞革命”条目,只在此条目保留略述。往后则要视乎今次占领结束后,有没有下一波占领发生。——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23日下午2时35分

麻烦管理员回退至33335368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E%A9%E7%88%B1%E4%B8%8E%E5%92%8C%E5%B9%B3%E5%8D%A0%E9%A2%86%E4%B8%AD%E7%8E%AF&oldid=33335368

请参考这一段时间Tony YKS的破坏,如题--ErixCC留言2014年12月13日 (六) 21:47 (UTC)
(-)反对。凭什么说本人的编辑是破坏?本人的编辑绝对没加入偏颇、抹黑、失实内容。阁下随便移动讨论页的内容及篡改讨论标题(由“麻烦管理员回退至33195699”变成“关于Tony YKS的破坏”),更容易被指控为破坏。本人亦早已指出阁下所要求移回的版本充满问题,例如启动日期错误(9月28日启动变成发表信念书当日启动)、导言忽略重要事件、内容重复写上占中提出的原则等。——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2月14日上午11时05分
多 @ 几个管理员试试看。-- 今天, 02:27 PM (UTC+8)

要求恢复原有繁体名称

偶然发现本文标题被移动到简体的“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但本来的标题是使用繁体的“佔領中環”。根据惯例,条目名称的繁简体是按先到先得决定,既然最初的名称是繁体,就不应该移动到简体,故要求恢复原有繁体名称,即“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Fevawo留言2014年12月20日 (六) 05:14 (UTC)

翻查条目历史,原来是管理员User:Jimmy Xu将本文由繁体的“佔領中環”移动到简体的“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身为管理员也无视命名常规,实在是罪加一等。--Fevawo留言2014年12月20日 (六) 05:21 (UTC)

(+)赞成。本人提出更名至“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时,也是用繁体字提出,加上此事为香港事件,以及开初也是用繁体字命名(情况与“9·28催泪弹驱散行动”非常接近),本人强烈要求恢复用繁体字标题。本人实在无法理解为何会移动至简体字名称。可惜管理员Jimmy Xu竟然在没有合理原因的情况下,对条目下了“移动保护”,现在完全无法更名!——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2月20日下午1时40分
(+)赞成:同上。-hiJK910 じぇじぇじぇ 2014年12月20日 (六) 10:07 (UTC)
完成。--Lanwi1(留言) 2014年12月26日 (五) 00:1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