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国小神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3°19′22″N 120°16′16″E / 23.32278°N 120.27111°E / 23.32278; 120.27111

盐水国小神社
盐水公学校(校内)神社
盐水国小孔庙
位置 台湾台南市盐水区朝琴路137号
(盐水国小内)
建成时间 日本昭和十五年(1940年)[1]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神社
详细登录资料
材料台湾桧木[1]

盐水国小神社位于台南市盐水区盐水国小校内,于2005年3月18日公告为历史建筑[2]。该神社建于台湾日治时期末期,社格约为无格社,祭神应为天照大神[1],而在二次大战后该建筑被改成“大成殿”,但实际上并未供奉孔子神像与进行仪式,直到1973年因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才规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要到此致敬[3]。该建筑在2008年6月25日以神社的的样貌修复完成[3]

沿革

本殿近观

今盐水国小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日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7月1日设置的“嘉义国语传习所盐水港分教场”,该年10月1日时改为“盐水港公学校”,大正十年(1921年)5月24日又改为“盐水公学校”[3]。之后到了昭和十六年(1941年)4月1日时改称“盐水东国民学校”[4],战后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1日改为“盐水镇第一国民学校”,一年后改为“盐水国民学校”,五十七年(1968年)8月1日改为“盐水国民小学”[5]

神社兴建时的昭和十五年(1940年)为日本皇纪2600年,为当时建造神社活动的高峰期,当时的校长为一之濑涉(一ノ瀨涉[3]。当时学生除了会参拜及奉仕神社外,此处也是拍摄毕业照的重要景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的神社大多进行改建,而盐水国小内的神社则在战后首任校长陈庚潭任内被改成大成殿,不过当时并未在此供奉孔子神像与进行仪式,直到1973年中华民国政府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才配合响应而规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到此致敬[3]

为了修复残破的建筑,台南县政府于2007年1月5日召开“历史建筑盐水国小神社修复方向研商会议”,最后结论基本上是在恢复神社样貌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孔庙建筑的意象,之后于2008年6月25日完成修复工程[3]

建筑特色

仿制的石灯笼
盐水国小神社

该神社坐东朝西,基本上是由鸟居、石灯笼与本殿所组成,外型与遥祭殿及大麻奉斋殿类似,格局与正式神社相比之下简化掉了如手水舍社务所祭器库等附属设施[3]。其鸟居在分类上称为“神明鸟居”,特征是梁枋呈直线[3]

而战后改成孔庙之后,鸟居与石灯笼遭到拆毁,改成大成殿的本殿则被漆上红色与蓝色油漆,台基上则铺了磁砖,此外在原本石灯笼的位置上放置“故校长森荣先生纪念碑”与“故校长赵东林先生纪念碑”[3]。进行修复之后,本殿雨淋板去漆,并放上岁寒三友与鱼跃龙门雕花装饰,而纪念碑则分别迁至校内玉顺馆后方花圃与活动中心竣工纪念碑旁[6]

故校长森荣先生纪念碑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凃顺从. 《南瀛歷史建築誌·鹽水公學校校內神社》. 台南县政府. 2009年3月: 238-253页. ISBN 978-986-00-9689-7. 
  2. ^ 鹽水國小神社.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陈美惠. 《南瀛文獻-第八期·歷史建築鹽水國小神社修復紀實》. 台南县政府. 2009年8月: 168-179页. ISSN 1812-7223. 
  4. ^ 《台南州报》,第二千百二十一号[1][永久失效链接]
  5. ^ 历史沿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盐水国小
  6. ^ 盐水国小电子校刊-96学年度第二期[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