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克拉克
马克·克拉克 | |
---|---|
昵称 | 禁运品(Contraband) |
出生 | 美国纽约州萨克茨港 | 1896年5月1日
逝世 | 1984年4月17日 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 | (87岁)
效命 | 美国 |
军种 | 美国陆军 |
服役年份 | 1917年 - 1953年 |
军衔 | 上将 |
统率 | 美国第5军团 第15集团军(美军和英军) 联合国军(韩战) |
参与战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韩战 |
其他工作 | 要塞军校校长 |
签名 |
马克·韦恩·克拉克(英语:Mark Wayne Clark,1896年5月1日—1984年4月17日)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第5军团和第15集团军群司令,韩战后期的联合国军指挥官。
早年生活
马克·克拉克于1896年5月1日出生在纽约沙克次港的麦迪逊军营,父亲查理斯·克拉克(Charles C. Clark)也是美国陆军军官,最后以上校官阶退伍。克拉克于1917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全班139人中排名第111。当克拉克刚进西点军校时,他的指导学长正是德怀特·艾森豪。克拉克毕业后即前往法国,加入美国第5步兵师,在孚日山脉的战役中负伤。在圣米耶勒与默兹-阿戈讷攻势中,克拉克上尉则在美国第1军团司令部的补给组服务,休战后则在美国第3军团服役。
克拉克于1919年返国,先任职于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1925年进入步兵学校受训,1929年至1933年担任印地安纳州国民兵部队的教官,1935年进入陆军指参学校受训,结训后担任过一年的内布拉斯加州公共资源保护队的副指挥官。1937年进入陆军战争学院受训,并成为著名的两栖作战专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火炬行动
1939年在美国西海岸的两栖登陆演习中,克拉克少校的表现获得了当时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的赏识。之后,克拉克的升迁速度就很快了,1940年升中校,任战争学院教官,1941年8月被马歇尔调到陆军总部任主管作战的助理参谋长,跳升准将。1942年初,他先后担任美国地面部队副参谋长、参谋长,8月升少将,任第2军军长,与美国驻英国的地面部队指挥官。到了11月,他已成为中将并被任命为火炬行动的联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为艾森豪将军)。他升任中将时年仅46岁,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将 [1]。
但是他的第一个任务不是军事行动,而是政治与外交的作为。由于火炬行动中,美、英两国部队将登陆法属北非,为减少维琪法国部队的抵抗,甚至号召这些部队加入同盟,于是在美国驻北非首席代表墨非(Robert Murphy)与法国阿尔及耳地区指挥官马斯特(Charles-Emmanuel Mast)少将的要求下,克拉克将军带领四位随员,搭乘一艘英国潜艇至北非与马斯特会面,并敲定由吉劳德将军为合作对象。不过由于美国人对法国合作者过分保密,于是在11月8日进行登陆行动时,受到奇袭的反而是法国的合作者,结果是一片混乱,并让所有的登陆行动都受到维琪部队的抵抗。于是法国北非总司令阿尔方斯·朱安将军建议联军应寻求达尔朗海军上将的协助,后者是法国三军统帅贝当元帅的指定接班人,此时正在阿尔及尔。
达尔朗原则上同意协助联军,并下令阿尔及耳地区的部队停止作战,同时授权朱安安排其它地区的停火。于是克拉克在9日又赶往阿尔及耳与达尔朗、朱安、与吉劳德等人会谈。会中克拉克强迫达尔朗应立即以法国三军统帅的身份下令全面停火。会谈的气氛很火爆,但最后达尔朗还是接受克拉克的最后通牒,发出了停火命令。这个命令让德国于10日午夜进入法国南部,并迫使维琪政府让德、义部队占领突尼斯。11日到13日,克拉克不断压迫达尔朗接受盟军的诸多要求,最后于13日下午达成最后协议,刚刚抵达阿尔及耳的艾森豪随即批准,于是法国北非部队跟同盟国的合作立即生效。之后克拉克与达尔朗协商出一个具体的细节,让突尼斯以外的法属北非都与同盟国合作,否则法国驻北非的部队达12万人,若他们决心抵抗,就会对联军的行动造成极大的阻碍 [2]。
第5军团司令
1943年,克拉克出任新成立的第5军团司令,该军团辖英国第10军与美国第6军。该军团的第一个任务为意大利萨莱诺湾的登陆行动,代字“雪崩”。虽然目的地是最高机密,但一方面美国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差,另一方面德国人早就猜到登陆地点,甚至于希特勒在8月18日亲令德国魏亭果夫将军的第十军团必需在那不勒斯(雪崩行动的主要目标)与萨莱诺之间布署机动战斗群,并将军团中的非机动单位都送进该地。于是当第5军团在9月9日准备登陆前,德国部队已经严加戒备,尤其当时克拉克还希望能获得战术奇袭的机会,因此禁止海军进行登陆前的炮击;而且登陆部队在船上已经知道意大利于8日与联军签署休战协议,因此都认为这将是一次轻松的登陆。结果登陆艇还没接近滩头就受到德军的火力的猛烈反击。
在登陆地区的德国部队主要是第16装甲师,克拉克在其自传中说当地有600辆德军战车[3],但事实上只有80辆四号战车与48辆自走炮。另外戈林伞兵师与第15装甲步兵师的残部也在当地。虽然德国的兵力比起英美联军的五万多人少很多(虽有三个师的番号,但实际兵力还不到两个师),但仍然造成联军的严重损失。到第一天结束时联军虽然占领了4个不连续又狭窄的滩头,但随时都有被赶下海的危机。10日到14日,德军对滩头展开猛攻,第29装甲步兵师也从意大利南部赶到,该师与第16装甲师在13日事实上已切断英、美两军。英军被困在萨莱诺附近,而美军也被赶回滩头,克拉克已经要求海军准备将第5军团司令部接回海上。于是艾森豪与第15集团军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立即增加萨莱诺地区的海、空支援,并将第82空降师交给克拉克指挥,才勉强守住滩头。
虽然魏亭果夫在16日集中了4个师与100多辆战车,并对英军再做一次攻击,但由于联军强大的海空联合火力,使得联军得以击退德军,加上英国第8军团已与第5军团建立陆上的联系,于是德国南战场总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才下令部队往北撤退。萨莱诺登陆对联军几乎是一场灾难,仅凭着联军强大的海空军资源才得以幸免。德军北撤之后,第5军团于10月2日占领那不勒斯,那原是希望在9月13日就该攻占的主要目标,其代价为近12,000人的损失。接着第5军团沿着西海岸往罗马推进,由于德军采举迟滞防御作战并将桥梁摧毁,而且雨季提早来临与德国援军的到来,使得第5军团的进展非常缓慢。到1944年1月中旬,第5军团连凯赛林所设定的古斯塔夫防线的前缘都还没到达,四个月中只进展了70哩,离罗马还有80哩,战斗损失却近40,000人,而美军的病患损失则达50,000人。
媒体用“寸进”来形容1943年时的意大利战场,李德哈特则用“蚕食”来批评联军的行动,他认为联军浪费太多时间在整顿、准备、与巩固。此外,丘吉尔也批评联军不知利用两栖作战来迂回德军侧面。于是第15集团军司令部遂规划一次在古斯塔夫防线后的两栖作战,主要是利用第5军团对德军防线进行正面攻击,然后由美国第6军在安济奥登陆,代字“鹅卵石”。第5军团的攻击从1944年1月17至18日夜间发动,但因损失惨重,遂于20日自动停止。22日第6军在安济奥登陆,虽然当地只有德军两个营,从安济奥到罗马也根本没有德军,但第6军在滩头却足足等了8天才试图前进,结果这八天里凯赛林已抽调了八个师送到滩头,把美军封锁住。结果第5军团不特不能获得迂回的帮助,反而被迫不断发动正面攻击以援救登陆部队。双方战至2月10日才停止,第5军团无法突破古斯塔夫防线,德军也无法把美军赶下海,遂成僵持之势。
由于大君主行动已经决定在1944年5月到6月间发动,于是亚历山大于2月下旬建议在大君主行动发动之前,在意大利发动另一次大规模攻击。经美、英参谋首长同意后,作战于1944年5月11日发动,一直到5月30日始突破德军防线,并于6月4日占领罗马。2天之后,联军在诺曼地登陆,意大利战役于是退居幕后。由于支援南法的作战(代字“龙”),第5军团在7月又被抽调两个军,于是之后除了第8军团曾尝试在东岸攻击外,联军与德军在意大利保持一种对峙的状态。1944年12月,克拉克接替亚历山大担任第15集团军司令,1945年3月10日晋升为上将。联军在意大利的最后战役是4月9日发动的对波隆纳的攻击,并使联军进入波河谷地。4月29日德国南战场总司令部与联军地中海战区总部签署休战协定,于是意大利地区在5月2日即已停战 [4]。
国会调查
1946年1月20 日,美国陆军第36步兵师退伍军人协会宣布一致要求国会对克拉克在1944年1月20日夜间率领第36步兵师灾难性地渡过加里河(被错误地当做拉皮多河)期间的行为进行调查。请愿书内容如下:
决议:第36师协会的士兵们向美国国会请愿,要求调查拉皮多河惨败事件,并采取必要措施纠正军事制度,以防止让马克·W·克拉克将军这样没有效率、没有经验的军官掌握最高指挥权,从而毁掉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防止未来的士兵被无谓地、毫无意义地牺牲。[5]
众议院通过了两项决议,其中一项声称该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严重的失误之一……一个致命的错误”,“参与这项事业的每个人都知道……注定要失败。” [6]
克拉克最终被宣告无罪。但他既没有出庭作证,也从未公开对“拉皮多河灾难”事件作出任何回应或表态。[6]
韩战
当欧战结束后,克拉克任美国驻奥地利的高级专员,并为美、英、苏、法等四国占领军的代表。1947年任美国国务卿的代表,与英、苏两国的外长会议协商对奥条约。1947年6月返美,先任司令部设于旧金山的第6军团司令,两年后出任美国地面部队司令。1952年4月,克拉克任美国远东地区总司令,并在5月接任联合国部队指挥官。1953年7月27日,克拉克将军代表联合国部队,与朝鲜陆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退休
克拉克于1953年10月31日退休,接任查尔斯顿的要塞军校校长,并曾接受前总统赫伯特·胡佛的委托,进行对中央情报局以及美国政府其它情报机构的研究工作。他在要塞军校任职12年,直到1965年才退休。
克拉克在1924年与莫琳·多兰(Maurine Doran)结婚,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威廉·克拉克(William D. Clark)也是美国陆军军官,退伍前军衔为少校。克拉克夫人于1966年10月过世后,于1967年与玛丽·艾波盖特(Mary M. Applegate)夫人结婚。克拉克于1984年4月17日病逝于查尔斯顿,并葬于要塞军校的校园。
著作
- 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1954年 华文出版社
注解
- ^ 他的纪录稍后由陆军航空队的劳里斯·诺斯塔德(Lauris Norstad)所打破,诺斯塔德在40岁时升任中将,参见Mark W. Clark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以上引述自钮先锺的《第二次大战》与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 General Mark W. Clark. Calculated Risk. Enigma Books. 2007. ISBN 978-0313291197.(英文)
- ^ 以上主要引述自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 The Tuscaloosa News, January 20, 1946, Texas Troops Ask Inquiry
- ^ 6.0 6.1 Military.com Conten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参考文献
- 钮先锺. 《第二次大戰》. 西洋全史(十八). 燕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79.
- General Mark W. Clark. Calculated Risk. Enigma Books. 2007. ISBN 978-0313291197.(英文)
- B. H. Liddell Hart.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Da Capo Press. 1999. ISBN 978-0306809125.(英文)
外部链接
- Mark W. Clark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Citadel Archives & Museum
- Mark Wayne Cla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eneral Mark W. Clark, USA
军职 | ||
---|---|---|
前任: — |
美国第五集团军司令 1943年-1944年 |
继任: 卢西恩·特拉斯科特 |
前任: 乔治·普林斯·黑斯 |
美国第六集团军司令 1947年-1949年 |
继任: 阿尔伯特·魏德迈 |
前任: 乔治·巴顿 |
美国第七集团军司令 1944年1月1日-1944年3月2日 |
继任: 亚历山大·帕奇 |
前任: 马修·李奇微 |
驻日盟军总司令 1952年4月28日-1953年7月27日 |
继任: — |
前任: 马修·李奇微 |
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民政长官 1953年 |
继任: 约翰·赫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