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长短树永安堂

坐标23°21′58″N 120°19′44″E / 23.3662429°N 120.3289969°E / 23.3662429; 120.328996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短树永安堂,系位于台湾台南市后壁区长短树里长短树24号的一座庙宇,是该里庄庙,创始于雍正年间(1722-1735年),为村民的信仰中心。主祀迎来自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清水祖师。 庙内还供奉皇君夫人池府千岁中坛太子等神祇。

长短树永安堂
长短树永安堂清水祖师爷
长短树永安堂打面宋江阵,传承150余年以上。

永安堂为加〖轩〗的北式建筑,供奉清水祖师的诞辰为农历元月六日、皇君夫人诞辰为农历元月十五日,两个日期相当接近,早期许多村庄庙宇邀请泰安宫妈祖、旌忠庙元帅而争执,庄庙互相协调庆典日期,永安堂遂于农历元月十五日举办庙会“游庄”。据称早期每三年为一醮,后来中断十余年,直到1982年庙宇重新修建后,才恢复“游庄”,并改为四年一醮,庙宇所属的打面宋江阵与宗教信仰结合,亦是国内少数的特色艺阵之一[1]

沿革

依据“长短树永安堂沿革”碑记载:本堂创始于清朝雍正(1722-1735年)主祀清水祖师,是先人萧应迎来,初以选卜炉主轮供于私宅,逢神诞搭坛拜祭,不便之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萧竹、萧猪母等倡议集资八百余元,创立永安堂,奉神祭祀。

甲午战争之后,清朝失利,日治时代开始,日人拟摧毁汉文化,严禁祀奉道教神明,永安堂被占充作衙门,神像沦落私宅暗中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汉文化重新提倡。永安堂香火日盛,信徒笃增,民国四十九年(1960年)村长张元方视堂貌荒陋,乃募捐整修油漆。

于民国六十七年配合政府推动社区建设,当地士绅萧火分等人建议与庙合盖,于民国七十一年完成现庙,迎神入庙。

传奇故事

供奉清水祖师爷的永安堂祖师爷有段传奇故事,日治时代日本人不准台湾人有宗教信仰,还将神像火化,当时一名里民清水祖师爷神像藏起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拿出来,不久清水祖师爷的神像被别里里民借走,竟拿刻了一尊一模一样的神像,逼问哪尊是永安堂本尊,遭对方拒答,里民想不出法子,乩童起乩说:‘某时某日在过去看,鼻头有颗痣就是本尊’果然鼻头有只苍蝇停留很久,拨开又飞回来,迎回坐镇永安堂,里民更加虔诚信仰[2]

打面宋江阵

长短树永安堂打面宋江阵:清朝末年,台湾治安混乱,盗贼四处攻窜,地方为求自保而组织村内青年、团练宋江阵,以保卫家园,公元1850~1860年期间,先人将打面宋江阵传到长短树即开始《打面》,庙内还有“宋江阵梁山人马彩绘”壁画,颇具特色,旧图是1981年西螺‘许报陆’所绘[3],2014年绘制新图“宋江阵梁山人马彩绘”绘于庙内右侧虎门墙面上,打面宋江阵传承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渊源,是国内少数的特色艺阵之一[4]

地名

根据《后壁香火》记载,清代“长苑树庄”属台南府诸罗县“下茄苳北堡”,清末以“长短树庄”之名通行。初期来自华南的垦民,溯八掌溪而上来到顶长短树庄开垦,鱼寮、药店口为顶长短树其中的聚落,因应聚落日渐扩大,移民增加,以原聚落在北称为顶长短树庄,庄头扩大后移出的居民在西南侧新发展的聚落称之为下长短树庄。“长短树庄”的范围就包括昔日顶长里(旧称“顶长短树”)、仕安里(旧称“下长短树”)及平安里(旧称“药店口”,嗣于2018年配合台南市府里邻整并计划,顶长、仕安、平安三里合并为一里,并命名为“长短树里”。[5]

大事件

1874年私宅逢神诞搭坛拜祭不便创永安堂

1978年永安堂重建委员会

1982年三次永安堂翻建

1982年永安堂庙宇重建,红毛厝打面宋江阵莅临祝贺。

2013年2月23日为保留南市珍贵无形资产,传统艺术审议委员赴后壁区访视顶长短树打面宋江阵

2013年9月红毛厝打面宋江阵拜祖。

参考资料

  1. ^ 王涵平. 〈南部〉永安堂打面宋江陣 氣勢懾人. 自由时报. 2009-02-10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7). 
  2. ^ 永安堂靈驗兄弟樹成地標. 联合报. 2008-12-23. 
  3. ^ 黄文博.1998.南瀛地名志(新营区卷).台南县政府. pp. 280.
  4. ^ 王涵平. 〈南部〉打面宋江陣 頂長開館. 自由时报. 2010-05-17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1). 
  5. ^ 黄文博/谢玲玉. 2001.后壁香火 .泰安旌忠文教公益基金会 .台南 pp. 62-67.
  • 台湾社区通-顶长社区
  • 南陈宗亲网-台湾境供奉清水祖师寺庙选介
  • 长短树永安堂沿革石碑
  • 出版宋江阵新书 让技艺不失传-〔长短树打面宋江艺阵志〕,新书发表会-联合报-2013.11.24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