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丑埤寮伽蓝庙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许丑埤寮伽蓝庙
基本信息
位置台湾台南市新营区埤寮里11号
坐标23°19′47″N 120°19′03″E / 23.329771°N 120.317581°E / 23.329771; 120.317581坐标23°19′47″N 120°19′03″E / 23.329771°N 120.317581°E / 23.329771; 120.317581
主神伽蓝尊王、玄天上帝、池府千岁[1]
例祭三月初三(玄天上帝)
四月初一(伽蓝爷)
六月十八(池府千岁)
建立时间道光二年(1822年)[1]
地图
地图
许丑埤寮伽蓝庙正殿
庙前的民众活动中心,一旁的红砖建筑为旧公厝。

许丑埤寮伽蓝庙位在台湾台南市新营区,是“许丑”、“埤寮”两个聚落的庄庙[1][2][3]。该庙原称奠安宫(或做奠安堂),神明原为私人奉祀,后来才建庙供大众参拜[1][3]。除供奉伽蓝尊王玄天上帝池府千岁外,还有供奉当初捐献庙地的“许丑公”[1][2][3]

沿革

该庙位在许丑、埤寮之间,许丑在南85线西边,埤寮在东边[1]。许丑据说发展比埤寮早,在清朝时为下茄苳泰安宫三十六庄之一[3]。庙中伽蓝尊王(伽蓝爷)为埤寮陈家私祀,玄天上帝为埤寮沈家私祀(分灵自芦竹坑,二次大战后才“落公”),池府千岁为许丑居民所私祀[注 1][1]。据说因许丑、埤寮二庄逐渐聚合,两边的居民有了共建庙宇的想法[3],仕绅许丑决定捐出自己的地来盖庙。由于他平时乐善好施又捐了庙地,聚落便命名为许丑,居民并在他去世后为其塑像祭祀[3]道光二年(1822年)建庙,当时位置在庙前路中央,名称一说是“奠安宫”,一说是“奠安堂”[1][2][3]

日治时期大正元年(1912年)有陈树王、林三元、赵圆聘等人发起募款脩庙[3]。后来因为兴筑马路,旧庙被拆除,神像分祀于民宅[1]。一说则是因皇民化运动导致拆庙,且庙地被占、神像被焚[2][3]

二次大战后,当时的埤寮里里长赵材木于民国42年(1953年)倡议重建,在现今庙址上盖起了“公厝”型的庙宇[1][3]。民国75年(1986年)庙名改为伽蓝庙,同年有改建之议[3]。民国78年到80年(1989年─1991年)盖起大庙,而公厝建物则迁到庙南,改做仓库[1][3]

许丑公

许丑公神像

许丑据说是清嘉庆年间被聘来看管“大埤”(埤寮埤,现为天鹅湖公园)的外地人,之后在大埤西边定居开垦,该地即现在的“许丑”[1]。除了许丑这个地名以外,并没有亲戚后人(据说他终身未娶)和其他遗迹留下[1]

许丑成神的时间,伽蓝庙沿革志与《新营市志》皆载为道光二年(1822年)[1]。黄文博认为此时许丑可能尚在人世,或许是在清末、日治的时候才成神[1]

许丑公神像分大小两尊,小尊者是原本所雕塑的神像,据说在兴建大庙时被某名家住“竹围后”[注 2]的国中生从临时神坛偷走,庙方遂雕刻另一尊神像[1]。一年后该名国中生到“铁线桥”[注 3]再次犯案被抓到,警方在他家二楼发现100多尊神像[1],因许丑公造型特殊,而被庙方认出领回[1]

另外许丑公没有特定千秋日,但庙方会在过年清明中元节时准备菜饭祭祀[1]

注释

  1. ^ 一说是仕绅许丑的“家堂佛”[2]。另一说是许丑当地赵姓人家所供奉[3]
  2. ^ 在今后壁区竹新里。
  3. ^ 原新营区铁线里,现为五兴里。

参考来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黄文博. 《南瀛祀神故事誌》. 台南县政府. 2009-03: 30–34. ISBN 978-986-01-7700-8. 
  2. ^ 2.0 2.1 2.2 2.3 2.4 李丽菁. 《臺1線的鄉愁:從上茄苳到二層行》.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106–107. ISBN 978-986-04-3024-0.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张溪南. 《北路煙雲172:從茄苳腳到關仔嶺》.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147–149. ISBN 978-986-04-3022-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