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粒级层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示意图显示两种粒级层理:正常(粗粒在下)与反常(粗粒在上)

粒级层理(英语:graded bedding)是沉积构造的一种。其特征是在一地层中,由底往上颗粒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最常见的是正向粒级层理,是底部颗粒较粗向上逐渐变细的沉积物。这代表水流速度随着时间而降低的沉积环[1]。粒级层理也可以在一次快速沉积事件期间形成。例如在一层浊积流地层可看到粒级层理,它代表浊积流在运行中,一旦受阻,在短暂时间内水流会减弱。它所系带的粗粒的沉积物首先沉积,随着较细的颗粒也随之沉积下来。反向粒级层理的颗粒是由下向上变粗。此种反向粒级层理可在风成岩看到[2]

成因

粒级层理是在已经岩石化的水平面上,对碎屑颗粒根据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类。沉积岩的层理就是由沉积不同尺寸的颗粒造成的。这些颗粒在向下沉降时,根据其密度重力而分离颗粒大小。因此,在顶部集聚细、孔隙率高的碎屑物,在底部集聚密度大、孔隙率低的碎屑物,这就是所谓的正常分级[3](反向分级层理的大颗粒在顶部,小颗粒在底部)。颗粒的沉降速度也和介质的粘度有关。 Steno 的原始水平原理就解释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的[2]

层理

在风成或流体沉积环境中,若传输能量慢慢降低,造成的粒级层理更均匀。随着水或空气变慢,浊度降低。悬浮中的碎屑物就会沉淀。在流体快速移动的时候,沉积物在层理面上没有很好地分类,不能造成粒级层理[3].。在坡度小而宽阔河道中,缓慢流动的水能携带大量碎屑通过大的面积上。因此,在坡度减小的地区内,能形成大范围的粒级层理[4]

不整合面是代表沉积环境变化的指标。粒级层理的建造是经由侵蚀沉积风化作用形成的。由碎屑材料形成的粒级层理通常由沙子和粘土组成。岩化作用后,碎屑沉积物就形成页岩粉砂岩砂岩沉积岩[4]

参考文献

  1. ^ Fritz, William J.; Moore, Jonnie N. (1988). Basics of physical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ology. New York: Wiley. ISBN 978-0471615866
  2. ^ 2.0 2.1 Tucker, M. (2003).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Field. Wiley. p. 115. ISBN 978-0-470-85123-4.
  3. ^ 3.0 3.1 Ph. H. Kuenen and C. I. Migliorini (1950 ) Turbidity Currents as a Cause of Graded Bedding,The Journal of Geology 58:2, 91-127 https://doi.org/10.1086/625710.
  4. ^ 4.0 4.1 Dennis, John G. (1987). Structural Geology: An Introduction. Dubuque: Wm.C. Brown. ISBN 978-0697001337. OCLC 570971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