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十个人 (电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十个人》(英语:The Tenth Man)是根据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同名短篇小说,由美高梅电影公司制作,著名影星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美国电影。

作品创作背景

《第十个人》是格雷厄姆·格林在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期间创作的一部描述因战乱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短篇小说。格林在1937年就想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为此1940年他和美高梅电影公司签订了合同,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拍摄计划迟迟未能实施。直到1983年,美高梅公司将该版权卖给安东尼·布隆德英语Anthony Blond之后,这个计划才开始启动。在征得布隆德同意下,1985年格林又对小说做了重大修改,他将小说所描写的时间、地点由内战时期的西班牙改写为二战时期德国占领下以及战争结束后的法国。1988年美高梅电影公司根据这个修改过的新版本进行了拍摄制作。对修改之后的作品,格林非常满意,他认为这个作品超过了他之前的作品《第三人[1]

剧情梗概

第一阶段:横祸天降

故事发生在1941年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主人公吉恩·路易斯·沙维尔(Jean Louis Chavel)是一个单身未婚的律师,在巴黎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在乡下小镇拥有从父辈继承下来的庄园别墅财产,家里有仆人,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一天,沙维尔在巴黎街上行走,突然遇到一群德国军人在大街肆意抓捕行人。这是因为前不久发生了一起法国抵抗组织行刺纳粹高官的事件,从而引起了德国占领军的报复,沙维尔也被德军不问青红皂白地抓走。沙维尔在抵达关押地之后,极力向德军诉说他是一个律师,德军抓错人了,结果脸上被德军士兵狠狠地砸了一枪托,最后他和其他三十多人被关押在一间牢房里。几天之后,一名党卫军军官来到牢房向被关押的人们宣布:由于一名德国军官被法国抵抗组织杀死,作为报复,德军按十比一的比例,从这三十多个囚徒中拉出三个人予以处决。至于处决哪三个人,由囚徒们自己决定,第二天上午德军执行枪决。

囚徒们面面相觑, 最后决定以抽签方式确定谁是牺牲者。大家默默地却很平静地逐个抽签,人们已经漠然麻木,只有沙维尔一直恐惧不安,当他抽到第十个签时,恰恰抽到了画着×的死亡之签。他感到极度恐惧,大喊大叫。可没有人理会他。人们认为这是命里注定。求生心切的沙维尔大声说:“有谁肯替换我?我给他10万法郎”。被人说:别傻了,有谁愿意用命去换钱?命都没了要钱有什么用?有的人还斥责他:你能不能安静一点?反正人早晚都要死。这时,突然从牢房的角落里传来了一个带有咳嗽的声音:“如果你能再加码,我会考虑。”说话的是躺在地板上的一个面黄肌瘦、身体虚弱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米歇尔·曼吉欧特(Michel Mangeot),他患有严重的肺结核。沙维尔对米歇尔说:“我还有房产和花园,我都给你。这些资产总共有30万法郎”。米歇尔觉得很满意,他说:“我要把这些财产留给我妈妈和姐姐,让全村人都羡慕她们,我要写个遗嘱。”于是,沙维尔和米歇尔两人写下了财产转让字据和遗嘱,并找了一个在场的公证人。第二天上午,米歇尔和其他两个人被德军带走枪杀。

第二阶段:劫后重生

数年后,身陷牢狱的沙维尔和其他囚徒们终于熬到了法国的解放而获得自由。然而此时的沙维尔已经是一贫如洗。律师事务所早已关闭。他身无分文、流落街头,在垃圾桶里寻找食物,绝望之下,他来到塞纳河边想到了投河自杀。最后他来到了已经转让给了米歇尔的庄园,阔别数年的庄园已经破败,里面住着米歇尔的母亲和姐姐特蕾莎(Thérèse)。沙维尔向母女二人介绍自己是米歇尔的生前狱友,但是他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名字,而谎称自己叫:夏洛特(Charlot)。特蕾莎表示她们正好缺一个帮手,如果他愿意,可以留下来帮她们干活。

米歇尔的姐姐特蕾莎告诉沙维尔,她们母女二人知道这座庄园是米歇尔在狱中和沙维尔签订了财产转让字据文书之后,米歇尔用生命换来的。特蕾莎认为沙维尔迟早会找上门来。她对沙维尔说,如果他真的来到她的面前,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他的脸上狠狠地啐上一口,然后杀了他。

沙维尔就以“夏洛克”的假名字,在这个他所熟悉的,曾经是属于他的别墅住了下来。他每天为母女二人修整花园、清理房间、上街买菜购物。三个人每天生活在一起。有一次,沙维尔无意中几乎露出了马脚,那天他外出买菜归来,将写好的购物清单交给了特蕾莎,特蕾莎接过清单扫了一眼,不禁说到:“这个字迹好眼熟”。沙维尔马上联想到他曾经在狱中和米歇尔签写过字据,母女二人也看到过它。于是他就含糊其辞地想搪塞过去。不过特蕾莎并没有对此产生怀疑,因为有了一段共同生活的经历,特蕾莎完全信任沙维尔,伴随着共度时光,两个人之间也萌发出了感情。

第三阶段:不速之客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个陌生人来到庄园。他自称是沙维尔,而他的真实名字是菲利普·布雷顿(Philippe Breton)。当这个陌生人告诉特蕾莎他就是“沙维尔”时,特蕾莎就朝他脸上狠狠地啐了一口。于是,沙维尔劝他尽快离开,菲利普却说:他要在这里避避风。因为有一群年轻的抵抗组织者们到处追杀他,说他曾经与德国人合作过。特蕾莎说,你过去被德国人关押过,差点没有死掉。这个经历足以为你澄清事实。菲利普说:那些追杀他的人们认为他是被德国人作为卧底而被关进牢房。他说,他知道不应该来到这里,但是如今在被追杀的情况下,走投无路,只好找个栖身之处。此时,特蕾莎对二位男人说:既然曾经被关在同一个牢房,你们应该彼此都认识。沙维尔知道这个冒牌货不认识他,就对菲利普说:我是夏洛特。于是菲利普故作恍然大悟似地说:是啊,我认出你了。特蕾莎问沙维尔(夏洛特),这个人是不是就是沙维尔?不敢公开自己真实身份的沙维尔违心地承认这个冒牌货就是所谓的“沙维尔”。

菲利普留宿下来之后,沙维尔看到他带的手表非常眼熟,得知他是一起被关押的狱友布雷顿的儿子。菲利普告诉沙维尔,他是从他父亲那里得知了这桩以资产交换生命的故事,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决定大著胆子冒名顶替来到这所庄园。但让菲利普不解的是,沙维尔明明知道他的底细,却为何配合他演这出假戏?沙维尔对菲利普说,因为“沙维尔”在特蕾莎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成了她的心病。现在既然菲利普冒名顶替而来,他就只好假戏真做,目的是想解除特蕾莎的这个心病,让她过上正常生活。菲利普表示也乐意将这出戏演下去,但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真正的沙维尔。在菲利普睡下后,沙维尔从他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他的身份证件和手枪。于此同时,特蕾莎在自己的房间里拿出手枪想要杀死这个菲利普,但是却下不了手。

第二天,沙维尔从镇上公共告示栏中的警方公布的通缉杀人犯名单中,得知菲利普是一个在逃犯。与此同时,菲利普在与特蕾莎谈到米歇尔之死时,他编造的谎言破绽百出。他把和米歇尔达成的交易说成是米歇尔主动提出的;米歇尔身上没有特蕾莎的照片,他却说看见过她的照片,这引起了特蕾莎的警觉。但是,当菲利普说到米歇尔是当夜被处死的时候,特蕾莎回想起了那天夜晚,她被身上的剧痛惊醒。沙维尔说的米歇尔死亡时间与菲利普说的有出入,但特蕾莎相信了菲利普。菲利普则说沙维尔是个撒谎的骗子,而且还对她说,根据最近8月17日公布的新法令,在德国占领期间,这类财产交易都属于非法,如果交易的一方对此提出异议,就可以宣布作废,因此这座庄园别墅依然是属于他的,菲利普借此进一步向她求婚。

第四阶段:挑明真相

当沙维尔从外面回到庄园之后,菲利普得意洋洋地对他说了这一切,并要求沙维尔离开这座庄园。于是沙维尔揭穿了他是被通缉的杀人逃犯。而菲利普则威胁道,反正他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如果沙维尔对特蕾莎敢捅破真相,那么他就会开枪杀死沙维尔和特蕾莎。沙维尔立即走进别墅去见特蕾莎,想告她一切真相。但是,此时特蕾莎已经被菲利普的谎言所蒙蔽,不再信任沙维尔,而特蕾莎年迈的母亲此时已是处于生命垂危之际,沙维尔赶忙从村里叫来神父做临终祷告。

傍晚,特蕾莎的母亲去世了。沙维尔在送神父回家的路上,神父对沙维尔说,特蕾莎是一个年轻单纯、涉世不深的姑娘,在悲伤的状态下,也许会做出傻事。神父认为沙维尔是有教养和有良知的人,希望他能关照好特蕾莎。沙维尔对神父表示,他会为特蕾莎做出一切。

回到庄园的沙维尔,看到由于丧母而倍感悲伤和孤独的特蕾莎,被甜言蜜语的菲利普骗取了芳心。为了不使特蕾莎上当受骗,沙维尔鼓起了勇气,向特蕾莎承认自己就是沙维尔,而菲利普是个被通缉的杀人犯。菲利普狡辩说沙维尔是在说疯话,目瞪口呆的特蕾莎不知道该相信谁。沙维尔对特蕾莎坦白道:“当我刚来的时候,我没有说出我的真实姓名,是因为我害怕。而这个人出现时,你对他的态度让我知道了你是多么痛恨沙维尔,我感到永远失去了说出真相的机会。”接着沙维尔又打开大门用手电筒向对面照射晃动。特蕾莎和菲利普不解地问他这是做什么?沙维尔回答说:“我小的时候,和对面田野的朋友罗素(Rosh)经常玩相互传送信号的游戏,罗素一直住在对面,他看到这个信号之后知道沙维尔回来了,而且他马上就过来。我们之间的信号游戏,你(菲利普)是不懂的。”做贼心虚的菲利普知道再也无法继续行骗了,便掏出手枪击中了沙维尔,随后仓皇逃走。如梦初醒的特蕾莎问沙维尔:你说的那个信号游戏是不是在撒谎?沙维尔回答她:这是我最后的一次撒谎。只有这样,菲利普才会露出他的真面目。他不会再来了,现在你安全了!他又说:在我的房间桌子上,放着我写给你的一封信,里面写好了我的遗嘱,有关财产交易的最新法令,去找我的老朋友罗素,他会帮助你。这座庄园所有的一切都属于你——特蕾莎。他希望以此来向爱恋的特蕾莎和死去的米歇尔表达内心的忏悔。身受重伤的沙维尔最后死在特蕾莎的怀里。

主要演员

外部链接

YouTube电影频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注释

  1. ^ Greene, Graham (1985). The Tenth Man (hardcover). United Kingdom: The Bodley Head and Anthony Blond. ISBN 0-370-3083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