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空海一体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空海一体战(英语:AirSea Battle)是美军2010年公开提出的一种作战理论;中华民国国军、台湾官方翻译为“空海整体战”。

概述

美军受到80年代针对苏联的“空地一体战”(英语:AirLand Battle, ALB)的启发,2010年代针对中国提出“空海一体战”。[1]这个用语最早来自一个已解密的、2009年美国海空军备忘录,其中提到了西太平洋和波斯湾的“不对称威胁”(也就是中国和伊朗的威胁)。五角大楼已经组织了一个由美国海军军官组成的“中国协调小组”,以便在和中国的潜在冲突中实行“空海一体战”。2010年,奥巴马政府宣称:维护南海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点评被视作对中国政府声称“南海地区属于中国核心利益”的回击。[2]

最终,空海一体战在2010年2月成为美国官方大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国防部在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英语: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中指出:美军需要开发对抗“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的手段,并探索未来的作战概念以削弱对手A2/AD能力,确保在“反介入”作战环境中威慑并击败对手,美国军队必须有能力慑止、防御、击败潜在敌对国家的进犯,保护盟国和合作伙伴利益以及美国安全和在关键地区的影响力。[3][4]

全球公域介入与联合机动概念

全球公域介入与联合机动概念(英语:Joint Concept for Access and Maneuver in the Global Commons,JAM-GC),是美军于2015年提出取代空海一体战的战略,纳入海空军之外,将陆军、陆战队、太空军、网络部队及盟国部队,确保美军对抗对手“反介入”(A2/AD)的能力[5],部署分散化,重视快速恢复战备能力及无卫星指管下的作战能力。

引用

  1. ^ Krepinevich, Andrew F. CSBA: Why AirSea Battle? (PDF).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CSBA) - Scenarios.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28).  外部链接存在于|publisher= (帮助)
  2. ^ Stephen Glain, The Pentagon's new China war pl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lon, August 13, 2011.
  3. ^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PDF). February 2010 [3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3). 
  4. ^ 媒体解读空海一体战:既是战略白皮书也是战役想定. [201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5. ^ 舒孝煌. 未來戰場特性. 2018國防科技趨勢評估報告 (PDF). 财团法人国防安全研究院. 2018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29). 2015 年 1 月宣布创立“全球公域联合介入及机动”概念(Joint Concept for Access and Maneuver in the Global Commons, JAM-GC),取代空海整体战,将陆上武力纳入更广泛的概念中,即如何将陆军及陆战队介入冲突区域,协助美国部队重获介入能力。虽然用词有所变动,其意义均在于进一步打破军种间藩篱,更进一步强化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