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子满力
珍子满力,原写为珍仔满力,是台湾宜兰县宜兰市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市西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进士里、摆厘里。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珍子满力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珍仔满力庄”,隶属于员山堡。该庄东北与壮一庄为邻,东及南与四阄庄为邻,西南边为吧荖郁庄,西边为外员山庄,北边为金六结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宜兰厅,编入第七区。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七区改名“外员山区”。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仍隶属于宜兰厅。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雅化为“珍子满力”大字,隶属于台北州宜兰郡员山庄,大字下有“珍子满力”、“摆厘”小字名[2]。1940年10月宜兰街升格为宜兰市,该大字并入宜兰市。
战后宜兰市改制为县辖市,隶属于台北县,大字改制为里。1950年10月,北、基、宜分治,宜兰市改隶属于宜兰县。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珍仔满力、摆厘、摆厘社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交通
乡道宜17线(进士路)是宜兰至水源地的道路,也是珍子满力地区主要的纵向道路,大致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转东北—西南走向经过本地区。由该道路向北北东出境后可前往金六结、宜兰市中心并止于省道台7线路口,向西南可前往吧荖郁、深沟并止于省道台7线另一路口。
乡道宜14线(岚峰路二段~一段)是外员山至壮五的道路,也是珍子满力地区北部主要的横向道路,大致以西北西—东南东走向转西北—东南走向再转西南西—东北东走向蜿蜒经过本地区北部。由该道路向西北西可前往外员山并止于省道台7线路口,向东北东至三角转南南东再转东可前往壮四、壮五并止于乡道宜9线路口。
乡道宜16线(金山东路、南桥路)是外员山至东港的道路,也是珍子满力地区南部主要的横向道路,大致以西北—东南走向转纵向经过本地区西南部。由该道路向西北可前往外员山并止于于省道台7线路口,向南转东可前往四阄、壮二南部、南兴、雾罕并止于省道台2线高架桥下。
学校
文化资产
- 开兰进士杨士芳旗杆座(县定古迹)
- 兰阳女中校门暨传达室(县定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