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大桥 (浊水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溪州大桥
坐标23°48′44″N 120°28′08″E / 23.81224°N 120.46901°E / 23.81224; 120.46901坐标23°48′44″N 120°28′08″E / 23.81224°N 120.46901°E / 23.81224; 120.46901
承载 台1线
跨越浊水溪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地点彰化县溪州乡
云林县西螺镇
官方名称溪州大桥
其他名称新西螺大桥
设计参数
桥型预力梁桥
全长3,030米(9,940英尺)
宽度26米(85英尺)
最大跨度120米(394英尺)
历史
开工日1990年12月
完工日1994年2月[1]
地图
地图

溪州大桥,又称新西螺大桥,为跨越浊水溪、连接彰化县溪州乡云林县西螺镇桥梁台1线的一部分,位于西螺大桥上游2公里处[2],为连接彰化与云林间之重要桥梁[1]。桥梁新建工程于1990年12月开工,1994年2月完工[1]。通车之后,原本经西螺大桥台1线便改经由溪州大桥,而西螺大桥则变成县道145号的一部分,由省道降为县道,交通功能逐渐被取代,只开放通行小型车辆、机车与自行车等[3]

名称

新西螺大桥在政府征收土地、发放补偿费时均以“新西螺大桥”名称函之,而完工时之新桥则命名为“溪州大桥”[4]。因此完工后的溪州大桥命名曾产生争议,南岸西螺居民认为,这座新桥应叫“新西螺大桥”,而北岸溪州的民众则坚持该用“溪州大桥”为名[2]

受损

自1981年(民国70年)淡水河禁采砂石之后,砂石料部分移由台湾中南部地区供应,加上重大建设兴建,砂石需求殷切,而浊水溪中、下游砂石品质优良且交通便利,致使砂石开采日复严重,河川砂石长期超限开采再加上历次台风、豪雨冲刷影响,使浊水溪河床全面严重下降,导致包括溪州大桥在内各跨越浊水溪之河川桥梁桥基均严重裸露[5]1992年宝莉台风造成桥墩及河床 P39~P48 基桩裸露达 2~5 米[5];1996年贺伯台风造成桥墩及河床 P7~P8 基桩裸露最深达 7 米[5];2001年桃芝台风来袭,挟带丰沛雨量,造成浊水溪溪水暴涨,溪州大桥受到严重冲刷,造成桥基严重裸露,基桩承载力大幅下降[1],桥墩及河床 P7~P8 基桩裸露最深达 12.5 米[5]

结构

溪州大桥采连续钢床钣箱型梁桥施作,桥长3,030米,为二座独立并列之预力I型梁桥,总宽26米,主孔跨径35米。桥梁上部结构为5支预力混凝土I型梁,下部结构则为单柱式混凝土墩柱[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換底工法於沖刷水害橋梁之應用 (PDF). 台湾世曦股份有限公司. [2015-09-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3) (中文(台湾)). 
  2. ^ 2.0 2.1 西螺大橋的命名. 台湾学校网.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台湾)). 
  3. ^ 中央社. 西螺大橋通車.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15-08-29]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4. ^ 新西螺大橋何以在微收土地,發放補費時均以新西螺大橋名稱函之,而現又將完工之新橋命名為溪州大橋,此舉令西螺鎮民有被漠視之感受,建議仍以新西螺大橋命名。. 台中县: 台湾省议会公报 第七十二卷 第六期. 1998-12-21: 545. 
  5. ^ 5.0 5.1 5.2 5.3 吴瑞龙 詹永振 汪令尧. 台 1 線溪州大橋橋基保固工程施工報告 (PDF).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0年5月 [2015-09-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5-0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