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绸业会馆旧址
杭州绸业会馆旧址 | |
---|---|
南门(新建),2021年8月 | |
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上城区直大方伯92号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4-2 |
认定时间 | 2009年9月15日 |
杭州绸业会馆旧址,又名观成堂会所、绸业会馆,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直大方伯92号,乃旧时丝绸业同业聚会之所在。杭州绸业发达,旧时绸业组织有数十,唯此会所最大,会所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光绪三十年(1894年)和民国初年重修,占地约5000平方米,有武帝殿、观成堂、行吾素斋等建筑。[1]:450绸业会馆是杭州现存惟一的丝绸业会馆。
历史
杭州丝绸业行会组织最早可以追溯到宋至道元年(995年)的通型庙(后改名通圣庙),丝绸业者共同供奉杭州绸业祖师爷褚载并在庙中集会议事。杭州丝绸业组织众多,其中在清至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是观成堂。观成堂的机神庙最早在拱墅区东园巷397号(今东园巷小学),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又称轩辕黄帝庙,由杭州城内东北丝织业者集资建立。庙中左伯余,右嫘祖,中间供奉黄帝。清初东园巷一带纺织业盛行,此庙也就成为了业者的议事活动中心,随着寺庙年久失修,里人吴昌龙、韩潮修复寺庙,旋即毁于火灾,再度重建,最终寺庙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10月开工,并于次年9月落成。寺庙中间有乾隆御笔匾额,浙江巡抚永德勒碑纪事。不就新庙又毁于火灾,丝绸业同业在此扩建,在吴昌龙主持之下,采纳纳“以观厥成”成语之意,特辟“观成堂”。东园巷机神庙按行业分间议事:织造业是由原来的通圣庙迁移而来,称观成堂;料房业称经纶堂;官纱业称怀素堂;熟货机坊业称大经堂。后来由于人多拥挤,官纱业迁移至东街路关帝庙;织造业迁移通圣庙,并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扩建场地,经杭州官府批准将左邻扬清祠部分地块划归观成堂,开辟为绸业会馆,该址后改建为观成第一小学堂(今新华路小学)。道光年间,杭州丝绸业兴盛,业者逐渐增加,原本的观成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光绪六年(1880年)由悦昌文绸庄老板王达夫、宋春源绸庄老板宋端甫和邵步海、胡厚余等人推动下重建并添设关帝庙。光绪三十年(1904年)会馆在宋锡九、金溶仲等人倡议下,迁建于银洞桥保信巷(现直大方伯会址)原会馆董事丁丙所有的不如圃内,工程耗时4年,耗资5.8万元,在宣统三年(1911年)初动工,民国三年(1914年)[2]9月竣工。[3]:162-166
组织
观成堂是杭州城内的绸业行会,又称绸业会馆,其规章制度及会员权益相对完善,加入可以提高会员社会地位和企业声誉,因而杭州业者以入会为荣。会馆主要任务是组织同业集会、议事,调解纠纷,置办祭典,协助同业认捐缴税,并向会员摊派会费等等。扩建后初期入会资格严格,将中小业者排除在外:入会需要3名会员介绍并经董事会认可;入会时缴纳会费200元、善举捐款100元、学校经费100元、祭神庆贺等杂项100元;入会后在观成堂挂上会员名讳牌。会员可以每月拖欠绸捐至月后10日,社会善举捐款减少三分之一,全年可以享受会馆举办的6次鱼翅席、1次素席,每逢黄帝、关公、财神诞辰及春节会员还有聚餐,年底还可以领取施舍米救济社会贫苦度年。观成堂实行董事制度,最初董事需要功名顶戴、有能力与官方交涉且有声望,因此称之为官董。同治年间,会馆官董为丁日升绸庄老板丁丙。董事为会员公举,下设正负司年各1人、司月2人、办事员5人、押货员6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会馆开始设置正副董事。民国十三年(1924年)统计,会馆会员总数达到68家,为会馆全盛时期。当年有许多海外归来和本地人士在此聚议改良丝绸行业,成立“丝绸研究会”、“改良织物公会”、“绸业协会”等组织,开办绸业公共交易丝绸、图书馆等活动,资助学校及人员出国考察。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杭州绸业会馆和改良织物公会、绸业协会等组织合并为杭州市绸业商民协会,会员260多名,此后观成堂就成为了财产保管机构,不再设计领导事务。民国二十年(1931年),杭州市绸业商民协会更名杭州市绸业同业公会,当时领导机关为绸业代表大会,下设委员会,由11名执行委员和4名监察委员组成,另外设收货部、生货部、丝织部、门市部4部门;委员会人员变更频繁,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战爆发杭州沦陷,大部分负责人都内迁避难,接收方要求公会限期恢复,因此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重新组织登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本成立华中蚕丝公司,控制江南蚕丝命脉,以蚕丝换取丝绸制品,因此丝绸生产规模扩大,许多业者陆续返回杭州。抗战最后两年,中国北方丝绸销量旺盛,杭州丝绸业逐渐复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杭州丝绸业重整,市区的观成堂成立了电机丝织业同业公会,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筹建浙江区丝织同业公会,电机丝织业同业公会定名为浙江区丝织同业公会杭州第一分会。1950年,浙江区丝织同业公会杭州第一分会则并入杭州市丝织业公会,次年改建为杭州市丝绸业同业公会,1957年并入杭州市纺织工业同业公会。1954年4月7日,政府下令撤销公会,将行政管理任务交由工业主管机关承当,至此建立于北宋初年的丝绸业同业公会宣告终结。[3]:166-176
建筑
会馆占地20亩余,中间为武帝殿五楹,其后为观成堂,再进则为行吾素斋,另有观复楼。上架层楼为祭祀财神的天章阁,会馆左侧为大门、仪门及商办事室和厨房,右侧为原地主丁丙的不如圃,保留了丁丙修建的晚崧精舍、慕陶宦等建筑。观成堂落成后,请来褚载后裔褚敦伯的外甥鲁宝清撰写《杭州重修观成堂记》石碑,至今保留在观成堂内。[3]:165-166会馆最初的挂牌为“绸业会馆”,为南北丝绸业商谈业务、交流技术、咨询行情之所。[2]杭州绸业会馆旧址目前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一医院)内,是杭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点,2009年4月20日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浙一医院在6月完成对会馆的修缮工程[4]:106。会馆现仅存观成堂主体建筑、东厢廊及《杭州重建观成堂记》石碑:观成堂坐北朝南,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用七架前后单步梁,次间、梢间为穿式;牛腿、雀替等雕刻构件尚存。目前会馆归属杭州市纺织科学研究所管理使用。[5]
参考资料
- ^ 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地名委员会 (编). 第六篇 名胜、古迹、纪念地名称. 杭州市地名志.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4. ISBN 978-7-80758-721-7. OCLC 880854225.
- ^ 2.0 2.1 宋涛 (编). 绸业会馆旧址. 民国杭州历史遗存.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1. ISBN 978-7-80758-501-5. OCLC 862463552.
- ^ 3.0 3.1 3.2 劳志鹏 (编). 第七章 丝绸业行会. 武林丝绸志.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 978-7-213-06431-9. OCLC 945647377.
- ^ 杭州市上城区地方志办公室 (编). 上城年鉴2010. 方志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02388703.
- ^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杭州绸业会馆.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