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天
李虎天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32年3月5日 满洲国延吉县智新区城东村(今吉林延边龙井市)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 朝鲜族 |
职业 | 乡邮员 |
组织 | 中国邮政 |
李虎天(1932年3月5日—),朝鲜族,原延边德新邮政支局乡邮员,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州政协委员,州人大代表。[1]:346
李虎天所负责的投递区域是山区,无法使用汽车或自行车,只能步行投递[2]:108-109[3]:77。在他的乡邮员生涯中,他累计步行投递里程达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0圈。他不仅为群众投递邮件、报刊,还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的黑白电影《鸿雁》以李虎天为原型而拍摄。[1]:346-348
生平
1932年3月5日,李虎天出生于满洲国吉林省延吉县(今吉林延边龙井市)智新区城东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延边解放后,他才得以在1948年上高小。1952年10月,他成为延边德新邮政支局的一名投递员,负责7个生产大队、51个生产小队的投递工作。由于投递点分布在山区,汽车和自行车都派不上用场,只能步行。为此,他每天都需背着几十斤重的邮袋,跋山涉水,往返100里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李虎天每天都按时将邮件、包裹、报刊准时送到乡亲们的手上,被称为“活钟表”。[1]:346[4]:8[2]:108-109
1954年8月,延边地区数日大雨,有发生山洪的危险。但李虎天认为不应因此耽误那么多人的邮件和报刊。他不顾局长的劝说,冒着大雨和危险将邮件递送到乡镇[2]:108-113[3]:77-82。1956年7月,李虎天收到了一封来自苏联的信,上面的收件人地址是现在已不存在的20年前的旧地址。他认为这信肯定是有人从远方发给失散多年家属的,于是翻遍了乡里的户籍册,逢人就打听,最终将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上,使失散20多年的父子重新建立起联系。此后,陆陆续续有总共390封这样收信地址不详的信件到达他的手上,他都是费劲心思帮助失散家属找到亲人。如遇收件人搬家的情况,他也会与外地联系,没有退回一封,得到群众们的赞扬[5]:265[4]:10[1]:347。
1958年,他服务的地区受了灾,乡亲们没有钱订报纸。他于是帮群众卖鸡蛋、卖谷草换来钱订报纸。他还组织读报小组,在农民中推广读报的活动。此外,他还帮助老人和有困难的群众取款、取包裹[5]:266[6]:313-314。1982年退休后,李虎天动员龙井市龙南村100多户订报纸,并义务送报7年[7]:268。
荣誉
1956年4月,李虎天被评选为全国邮电系统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同年5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观看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并得到毛泽东和其它领导人的接见[1]:348。1959年,他再次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5]:266[7]:268。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于晓峰; 黄有福 金昌锡. 《中国朝鲜族百年实录 第四卷 民族区域自治篇》.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34-7560-3.
- ^ 2.0 2.1 2.2 《敢想,敢说,敢做,敢创造的新青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8.
- ^ 3.0 3.1 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 《理想•劳动•幸福》.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63-05.
- ^ 4.0 4.1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 《光荣的劳动光荣的人》.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8-05.
- ^ 5.0 5.1 5.2 高明岐; 黄耀道编著. 《中国职工劳模列传》. 工人出版社. 1985-02.
- ^ 全国工业、交通、基建、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办公室编. 《执行总路线的红旗 下集》. 工人出版社. 1960-03.
- ^ 7.0 7.1 余波. 《老电影中的共产党人 1949-1966》.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22-06. ISBN 978-7-5171-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