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世文化通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世文化通则(英语:Cultural universal),或普世人性指的是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当中的都出现的元素、模式、特质或制度等。

演化心理学认为所有文化当中都出现的行为或特质,有可能是演化适应的结果[1];另外,一些抱持着文化相对论看法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者则拒绝普世文化通则的存在,他们讨论普世通则究竟是文化上的,或者是遗传上的,文化行为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通则

这些通则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行为现代性的完整证据开始出现的时候。

潜在的普世文化通则列表

唐纳德·布朗的普世人性列表

在1991年出版的《普世人性》(Human Universals)一书中,唐纳德·布朗将普世人性给定义为“那些在文化、社会、语言、行为和心理等各方面没有已知例外的人类特征”,同时他还提供了一个有着数百个项目的列表,并声称这些项目是普世人性的一部分。

以下是唐纳德·布朗所给出的普世文化通则清单[2]

语言与认知

  • 使用语言以操纵他人
  • 使用语言以蓄意误传或误导
  • 可翻译的语言
  • 谈话与思维当中的抽象化
  • 反义词同义词
  • ”、“”、“相反”、“相等”、“整体/部分”、“一般的/特定的”等逻辑概念
  • 认知上的二分法
  • 指称黑和白这两种颜色的字眼
  • 对年龄、行为倾向、身体部位、颜色、动物、植物、内在状态、亲属、性别、空间、工具、天气等的分类
  • 连续体(将排序作为思维模式的一部分)
  • 言论、思想与行为间的不一致
  • 修辞手法隐喻
  • 象征和象征性言语(Symbolic Speech)
  • 联觉性隐喻(用一种感知来隐喻另一种感知)
  • 禁忌
  • 特殊场合的特殊说话方式
  • 因为精通语言(例如诗词创作)所带来的声望
  • 计划
  • 时间单位

社会

信仰

科技

非先天论解释

在不同文化间观察到的那些相同或类似的行为,并不表示这些行为源自某些共通的心理机制。一种可能是,这些行为独立发展出来以解决一些共通且实际存在的问题。[5]

由于所有已被人类学者研究过的文化,都至少和研究这些文化的人类学者接触过,且因为人类学的研究伦理减缓研究速度,使得其他不受到这些伦理束缚的群体,尤其至少是那些与未接触部落居民有着相似外表但已成为全球化文化一部分的当地人,能在人类学者之前接触这些未接触部落之故,因此可以说没有真正的未接触文化,曾被以科学的方式研究过[6],而这使得外部影响可以做为对普世文化通则的解释。[7]这不能否定文明的一些层面有多个独立起源,因此也不是超传播(hyperdiffusionism)的一个例子,这只表示说普世文化通则并非这些行为出自本能的证明。[8]

参见

参考资料

  1. ^ Schacter, Daniel L, Daniel Wegner and Daniel Gilbert. 2007. Psychology. Worth Publishers. pp. 26–27
  2. ^ Brown, Donald. Human Universals. Template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978-0070082090. 
  3. ^ (Revista Española del Pacifico. 2004. 16: 37-58)
  4. ^ 这里的魔法不局限于奇幻小说常见的那种魔法,而是包括了诸如透过祈祷拜神求保佑、犠牲献祭、办仪式做法会、遵守禁忌等各种透过迷信手段以达到期望效果的行为。
  5. ^ Language: The cultural tool DL Everett - 2012 - Vintage
  6. ^ Fam Med. 2008 Jan;40(1)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ensitive cultures. Huntington MK1.
  7. ^ Equal Recognition: The Moral Foundations of Minority Rights, Alan Patten 2014
  8. ^ Cultures and Globalization: Cultural Expressio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Helmut K Anheier, Yudhishthir Raj Isar 2010

相关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