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持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常持琇
任期
20世纪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20年
 中华民国山东省堂邑县
逝世2010年3月2日
台湾台北市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周丽华
亲属父 常广云
母 常于氏
职业军人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华民国
服役 中华民国陆军
军衔 中将
学历
经历
著作

常持琇(1920年—2010年3月2日),生于中国山东,前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在美丽岛事件中,以南部地区警备司令身份负责指挥镇压民主运动。

生平

常持琇祖籍山东省堂邑县(今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历代以农为生,家境贫寒,其父为常广云,母为常于氏,为家中长子,下有二个弟弟、二个妹妹。家中支持常持琇赴府城就读初中,后又考取山东省立第三师范。1937年毕业,随即赴武汉,投考黄埔军校十四期炮科,于毕业时留校任助教,担任带领十五期学弟为区队长。

1941年始离校,调西北胡宗南麾下之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七十八师,历任上尉连长、少校作战参谋。1944年升任营长,在职期间参与中条山会战。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赴重庆考入陆军大学二十一期正规班,在学期间结识周丽华,后于南京成婚,育有一子二女。1948年陆军大学结业,即入兵学研究所十六期。

1949年随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此间,常持琇得陆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刘寿公任命兵团作战处襄助张国英将军任中校科长,1951年以原阶升任陆军五十军作战处长。1953年调任陆军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团长,创中校任团长之先例。1955年奉调国防大学联战系进修,毕业后留校任教官晋升上校,升级后奉调陆军第十军上校参谋长。

1958年常氏随军移防金门兼金防部副参谋长,此时八二三炮战发生,参谋长中伤送医,其职务由将军代襄助司令官胡琏上将。常氏于炮战中腿部负伤,因战功携伤任命升调至陆军六十九师师长,该师系在抗战时期以“十万青年十万军”成军的二0七师为基础而改变的陆军精锐部队,常持琇接任时为上校官阶,其副师长为少将官阶,亦创下军中之首例。常持琇接任师长后仍驻守金门,赓续执行藏于坑道下之工事政策。

1959年率部队返台整训后担任护卫首都之责,1961年卸任、入实践学社石牌联战班二期受教,后由总统蒋介石选拔担任国光作业室副主任,襄助草拟国光计划,后因国际环境牵制、国内政情变化而停止。1963年晋升少将,于1966年调任陆军第一士官学校校长,1969年调升国防部计划次长室(联五)中将执行官。

至1976年应郑为元上将之命调任中部地区警备司令,后因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蒋经国郑为元遴选资深中将调高雄市座镇南部,常持琇获选改任南部地区警备司令,并将原在台南市驻地移至高雄就职,掌理南部六县市。

担任南部地区警备司令期间,发生美丽岛事件。美丽岛杂志社在高雄举办抗议活动,活动指挥官黄信介与常持琇进行交涉,希望让活动顺利进行。但遭到常持琇拒绝,出动了员警与宪兵,将抗议群众包围。至抗议民众出现骚动,开始攻击维安人员时,常持琇出动宪警进行逮捕与驱离。

在美丽岛事件后,常持琇成为台湾近代治安史上首宗首长未因此事件而下台之案例,因镇压有功,在事后擢升台湾军管区副司令乙职。常持琇在美丽岛事件中的角色,后世有所争议,支持者认为常持琇以未持枪之宪兵担任镇暴之责,减少了群众受伤人数,被许多媒体与党外人士誉为“当代最具有民主素养之将军”。但是也有历史学者怀疑,先行镇压,包围群众,等待群众骚动再一举逮捕的口袋战术是由常持琇设计。

限龄退休后转任欣中天然气总经理,在职期间建议董事长以余资购置土地,并将公司作业电脑化。后受中央警察大学礼聘担任讲座教授。晚年罹患疾病,于2010年3月2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