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尔沙攻势

坐标54°30′N 30°25′E / 54.50°N 30.42°E / 54.50; 30.4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尔沙攻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一部分
日期1943年10月12日 - 1943年11月19日
地点54°30′N 30°25′E / 54.50°N 30.42°E / 54.50; 30.42
结果 苏军攻势失败
参战方
苏联 苏联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苏联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 上将 纳粹德国 哥特哈德·海因里希 大将
兵力
西部方面军
319,000人(具稳定后援)
第四军团英语4th Army (Wehrmacht)
193,510人,坚固的防御工事
伤亡与损失
未知 未知

奥尔沙攻势苏军德军在1943年秋末冬初时于白俄罗斯爆发的一系列战斗,奥尔沙地区则是圣彼得堡基辅南北向道路与明斯克莫斯科东西向道路的交会点。在莫斯科战役于1941年冬季失败后,中央集团军于其所负责的前线(及德苏前线的中央)改采守势。1942年,此处明显不活跃的时段给予德军机会及时间强化加固其防御阵地。

序幕

潘特—沃坦防线英语Panther–Wotan line

斯摩伦斯克战役失败后,德军撤退至黑豹—斯德露防线。隶属于中央集团军海因里希指挥的第四军团英语4th Army (Wehrmacht)驻守于奥尔沙周围;北方则是由莱因哈特指挥并驻守于维捷布斯克第三装甲军团英语3rd Panzer Army;南方则为由莫德尔指挥并驻守于博布鲁伊斯克东边的第9军团。另一方面,由于苏联最高统帅部将解放乌克兰视为他们的首要目标,所以下聂伯河攻势具有装备补给及增援部队的优先权。

战役

第四军团被苏联追赶至潘特—沃坦防线后,苏联西部方面军沿明斯克—莫斯科高速公路两侧发动强大攻击,一路攻向主要十字路口奥尔沙,另一路则攻向博古舍夫斯克英语Bahušeŭsk[1]

参考资料

  1. ^ Glantz D.M. (1995) The failures of historiography: Forgotten battles of the German‐Soviet war (1941–1945), Journal of Slavic Military Studies 8(4): 76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