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晋十哩铁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晋十哩铁路
(Sarawak Government Railway[1]
概览
运营地点 马来西亚砂拉越州
目前状况已停运
技术数据
线路长度16.09 km
车站数目6(停运前)
轨距米轨
运营信息
开通运营1916年
停止运营1933年
拥有者砂拉越政府
运营者砂拉越政府铁道局


古晋十哩铁路[2]马来西亚砂拉越一条已废弃的铁路线路,连接首府古晋以及十哩车站,全长10英里(16.09公里)。

修建

由砂拉越第二位拉者查尔斯·安东尼·约翰逊·布鲁克在1907年提出,并聘请英国工程公司负责设计和修建。1911年正式开工,1915年8月通车,1916年全面运营。

运营

管理

铁路由隶属公共工程局的砂拉越政府铁道局管理,铁路总经理也由工程局长兼任。

设站

共设六站,分别是古晋总站、青草路站、三哩站、五哩站、七哩站及十哩站,全程约需35分钟。其中古晋总站位于旧州回教堂与布洛克船坞前、马吉街尾。

列车布置

有“珍”(Jean)、“月亮”(Bulan)和“星星”(Bintang)三辆二手蒸汽机车,拖着七节乘客车厢及五节载重量高达五吨的货厢,当中一个密封的车厢,专门在清晨从古晋运载冰块到沿途各站,再于下午运回鲜奶。

运营模式

每天共五对班次,并在1922年增设夜班车,末班车,晚上9时从古晋开往十哩。不过由于客、货流有限,仅运行了一段时间。

收费

根据1924年铁道局公布的收费表,全程收费由3分(古晋至青草路)至20分(古晋到十哩)。另发送橡胶、胡椒、凤梨、甘蜜、稻米、洋灰、榴梿、蕃薯等货物的运费每袋每哩1分半。

结局

铁路自运营以来一直亏损。截至1931年正月的十五年间,就亏损了1,063,760,铁道局总经理在向拉者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在实文然的煤矿自1931年停产后,三架机车将面对煤炭供应短缺的困境,因此建议改用燃油来发动引擎,同时由于连年亏损,希望政府慎重考虑结束铁路。铁路最终在1933年2月28日停运。

两个月后,潮属富商刘友珊刘振藩联名致函拉者,建议铁道局私营化,还表示准备注资,但双方多次接洽无果,建议最终胎死腹中。

但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曾利用火车,每天清晨运载战俘和被征召的民众,赴七哩石场或机场工作,并在傍晚送他们回古晋。

遗址

战后三架机车因高度损毁而被报废,只剩下“珍”号的车牌被收藏在古晋的博物馆,六个车站建筑群和铁轨也相继被拆除。部分路基改成马路,1950年代前从邦律与砂卓路交界至三哩段称为火车路(马来语Jalan Kereta Api),后来在青草路交界处以北的路段改称邦律。以南的路段独立后改称王其辉路,1990年代末改以当时的州元首敦阿邦再迪命名,成为礼宾大道。

参考资料

  1. ^ Durand, Frédéric & Curtis, Richard (2013), Maps of Malaysia and Borneo: Discovery, Statehood and Progress. Didier Millet, Csi. p. 175.
  2. ^ 国际时报,《古晋曾有火车服务 敦阿邦再迪路旧称火车路》,2008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