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停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停云》是陶渊明的一首四言诗,是《陶渊明集》中第一首诗,在诗中表达了他怀念亲友的感概。

背景

柯宝成认为,此诗作于晋元兴三年(404年)春天,陶渊明四十岁的时候。当时刘裕收取京口,进一步攻占建康[1]也有说法认为作于408年,或者是403年,大约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2]

内容

《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寔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分析

有学者认为此首诗是陶渊明抒发当时政局的感概。元代刘履认为,陶渊明是为了他的亲友或者仕于宋者作此诗,并指此诗首章中“停云”、“时雨”是“喻宋武阴凝之盛”,而“表昏”、“路阻”,则是比喻天下都归于刘宋,而晋臣没有可以出仕的方法。而作者则是在东轩中饮酒自慰,为良朋远去和当时政局感到烦扰。整体而言,以飞鸟作“兴”的手法,以此比喻亲友,最初则是怀望飞鸟,后来希望和他一起饮酒,但是知他不会回来之后,也只是感到无可奈何,他认为这“可见靖节之于亲友,情之至,义之尽也”。[3]黄文焕认为,《停云》四章都是“匡扶世道之热肠,非但离索思群继之闲惊也”,指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匡扶晋室的想法。“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陆成江”的描述都是暗示晋朝灭亡,希望有人可以一起恢复山河。“东园之树”则是暗示即使是国家淍亡也好,也终会有一天重新繁荣。并指整文创作“章法映带,各有次第”,创作上紧扣序文,比与手法融入文中使读者不觉。[4]沃仪仲指“伊阻”、“成江”暗示了时运。“八表同昏”则是怪责了当时的臣子,认为作者希望在此诗中表达当时朝延没有贤臣,而我自己虽然有才学,但依然抱恨不得用[5]

学者注意到此诗和《诗经》的关系。离无之指“以‘停云’名篇,乃周诗六义之遣义也”,认为以“停云”命名是受到《诗经》的影响[6]。清代张谦宜指“《停云》温雅和平,与《三百篇》近;流逸松脆,与《三百篇》远;世自有知此者”,指《停云》的温雅之处和《诗经》接近,但诗中隐逸之处和《诗经》则是较远[7]。唐旭东指,陶渊明模仿了《诗经》以首句两字的方式以命题,也模仿了《诗》小序的方式为《停云》作序,而叠句的方式也和《诗经》的手法相似,用典用词方面也有所相似,可见有所模仿。[8]也有学者认为此首诗考仿了《离骚》,王夫之指,“四章往复之间,言句有限,取比《离骚》,尤为深远广大。彼以偏怀学陶者,初不知此诗风旨也”,指他四章重复之处,相比于《离骚》更为深入。[9]

参考

  1. ^ 柯宝成. 陶淵明全集 滙編滙校滙評. 武汉: 祟文书局. 2011: 3–5. 
  2. ^ 汪榕培. 承前啟後,推陳出新——陶淵明的《停雲》詩賞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02): 39-45. 
  3. ^ (元)刘履. 《选诗补注》卷五. 首章:此盖元熙禅革之后,而靖节之亲友,或有历仕于宋者,故特思而赋诗,且以寓规讽之意焉。此章言“停云”、“时雨”,以喻宋武阴凝之盛,而微泽及物。“表昏”、“路阻”,以喻天下皆属于宋,而晋臣无可仕之道矣。我则静止东轩,饮酒自慰,何乃良朋远去,使人搔首伫望而不归耶!
    四章:兴也,言庭柯之鸟翔集从容,和鸣而相亲,以兴仕途之人,当择所处,不可遗页弃友而不顾返也。且他人之苟禄者,亦岂无之,惟我与子,素相亲厚,故于此实深念之耳。始也搔首而怀望,中则欲与促席而开陈,至此,乃决然知其不复来归,则是愿言不获,而中心为之抱恨。此可见靖节之于亲友,情之至,义之尽也。
     
  4. ^ (明)黄文焕. 《陶诗析义》卷一. 四首皆匡扶世道之热肠,非但离索思群继之闲惊也。“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陆成江”,日月山河,交失其恒,此复何等景象,可乏同心亟商匡扶哉!园树虽凋,犹有再荣之日,世界虽坏,岂无再转之手,所以朋愈邈而席愈思促也。先言轩,继言窗;先言抚,继言饮;车承路阻,舟承成江,章法映带,各有次第。序曰初荣,诗曰再荣;序曰不从,诗曰靡从;意义同异,互相阐发。“舟车靡从”,言我欲就友,安得促席,冀友就我。鸟闲止而有相和之声,人闲饮而艰相就之朋,处处回环阐映。雨挥人情,树招人情,鸟语挪输独坐,居然若嘲人矣!比兴愤极,高处在使人骤读之不觉,并亲友亦属兼葭伊人之虚想。 
  5. ^ (明)黄文焕. 《陶诗析义》卷一. 沃仪仲曰:“伊阻”、“成江”,分指世运。“八表同昏”,专咎臣子,一语两章复用;且先揭于阻、江之上,尤有味,正见举世暗浊,无一明眼堪扶社稷,故至于此。我即独身孤愤,济得甚事!乃难冀之世,复难冀之朋。末句“抱恨如何”,真当闷绝。 
  6. ^ (宋)李公焕. 《箋注陶淵明集》卷一. 离无之曰:以“停云”名篇,乃周诗六义之遣义也。 
  7. ^ (清) 张谦宜. 《纪斋诗谈》卷四. 《停云》温雅和平,与《三百篇》近;流逸松脆,与《三百篇》远;世自有知此者。 
  8. ^ 唐旭东. 論陶淵明《停雲》詩對《詩經》的創作接受 35 (03).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6. 2016. 
  9. ^ (清) 王夫之. 《古诗评选》卷二. (四章)四章往复之间,言句有限,取比《离骚》,尤为深远广大。彼以偏怀学陶者,初不知此诗风旨也。 

延伸阅读

  • 薛谷香. 綠碼時代閑讀《停雲》.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 (01): 74-76. 
  • 潘雨菲. 淺談《停雲》《詠貧士》《五柳先生傳》中的孤獨意蘊. 牡丹. 2020, (10): 141-143. 
  • 唐旭东. 論陶淵明《停雲》詩對《詩經》的創作接受.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5 (03): 1-6. 
  • 林佳颖. 孤寂與美好——陶淵明詩《停雲》、《時運》對讀. 文史知识. 2007, (10): 37-40. 
  • 许红英. 陶淵明《停雲》、《時運》、《榮木》擬束皙《補亡詩》辯. 文学前沿. 2005, (01): 258-262. 
  • 汪榕培. 承前啟後,推陳出新———陶淵明的《停雲》詩賞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02):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