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W84 (核彈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84 核彈頭
W84核彈頭,序列號為001
類型核武器
原產地 美國
生產歷史
研發者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
研發日期1978年9月 - 1983年6月
生產日期1983年6月
製造數量不確定; 350 或 530 枚核彈頭
基本規格
重量388磅(176公斤)
長度34英寸(86厘米)
直徑13英寸(33 cm)

爆炸當量0.2至150千公噸黃色炸藥(0.84至627.60垓焦耳)

W84美國的一款熱核彈頭,原先設計用於BGM-109G地面發射巡航導彈英語BGM-109G Ground Launched Cruise Missile(英語: BGM-109G Ground Launched Cruise Missile)。

歷史

W84是由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於1978年9月設計,用以地面發射巡航導彈計劃。生產工程在1980年12月開始,首次生產在1983年6月展開,而全面生產在1983年9月開始。[1]儘管不確定核彈頭的確切生產數量,但生產了350或530枚彈頭。[1][2]

W84在模擬老化測試中達到出乎意料的低當量後,它經歷了部署後設計(英語: post-deployment design)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沒有重新設計武器的核爆炸組件的情況下被修復。其中一次的核試驗是1984年8月2日進行的Fusileer Correo英語Operation Fusileer,它於地下1,099呎(335 m)引爆,爆炸當量不到2萬噸(84 TJ)。[1]

根據於1987年12月簽訂的《美利堅合眾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銷毀中程和中短程導彈之條約》英語中程導彈條約,攜W84核彈頭的地面發射巡航導彈被銷毀,而W84則被放入非現役核武器儲備庫英語Enduring Stockpile(英語: Enduring Stockpile)中。這些核彈頭也被用作研究長時間對三氨基三硝基英語TATB(TATB)和塑料黏合炸藥英語Polymer-bonded explosive(英語: Polymer-bonded explosive)的老化影響。[2]

W84曾與B61 Mod 12被短暫考慮一起用作遠程戰區外導彈(英語: Long-Ranged Stand Off Missile)計劃,但最後選擇了W80的新變種型號,W80 Mod 4,是因為W84和B61 Mod 12都不符合其尺寸和重量要求。[3]

設計

W84是B-61戰術核子彈的衍生型號,是W80家族的成員,W84用於AGM-86導彈AGM-129先進巡航導彈戰斧巡航導彈。它是二段式輻射內爆核彈頭,為可變當量設計,爆炸當量介乎0.02 -15萬噸。W84是在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設計,而B61戰術核子彈被認為是源於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設計。[1]

W84的直徑為13英吋(33 cm),長34英吋(86 cm),稍微較當時用於其他巡航導彈的W80核彈頭寬和長。W84重388磅(176 kg),較W80重100磅(45 kg)。[4]W84包含以TATB為基礎的LX-17塑料黏合炸藥的初級組件,上述炸藥是低敏感度高爆炸藥英語Insensitive munition,以減少發生事故時核彈頭發生爆炸的機會。[1][2]其他存在於核彈頭中的炸藥包括超細粉狀TATB(英語: ultra-fine powdered TATB)和LX-16,[2]LX-16是一種以季戊四醇四硝酸酯(PETN)為基礎的常規塑料粘合高爆炸藥。[5]

W84擁有所有8種現代核武器的安全功能,這些功能在核武器安全研究中被認為是理想的。它是美國唯一擁有全部8種安全功能的核彈頭。安全功能包括︰低敏感度高爆炸藥,耐火彈芯,具有強連結雷管的增強核爆炸安全設備(英語: Enhanced Nuclear Detonation Safety (ENDS/EEI) with detonator stronglinks),禁用命令(英語: Command Disable)和最先進的Cat G啟動連接裝置英語Permissive Action Link(英語: Permissive Action Link)。[6][7]

一份2001年的解密報告指,W84並沒有使用級間結構,並且沒有密封武器的輔助部件。[8]

相片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Sublette, Carey. The W-84 Warhead. Nuclear Weapon Archive. 1 September 2001 [10 September 2021]. 
  2. ^ 2.0 2.1 2.2 2.3 W84. Global Security. 24 July 2011 [10 Sept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September 2021). 
  3. ^ Action Needed to Address the W80-4 Warhead Program's Schedule Constraints (PDF) (報告).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31. July 2020 [6 November 2021]. GAO-20-4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17 July 2021). 
  4. ^ Sublette, Carey. Complete List of All U.S. Nuclear Weapons. Nuclear Weapon Archive. 12 June 2020 [10 September 2021]. 
  5. ^ Foltz, M F; Reyes, P; Foster, P A. CRT compatibility evaluation of LX-16 and Halthane 73-18 (報告).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24 August 1999 [6 Nov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September 2021). 
  6. ^ Scrapping the Safe Nuke?. FAS Strategic Security Blog. 6 October 2010 [13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9 October 2010). 
  7. ^ Sandia Weapon Review: Nuclear Weapon Characteristics Handbook (PDF) (報告). Sandia National Labs: 78. September 1990. SAND90-123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1-12). 
  8. ^ Robert B Bonner, Stephan E Lott, Howard H Woo. Secondary Lifetime Assessment Study (PDF) (報告). Sandia National Labs: 10. January 2001. SAND2001-006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6 November 2021). The terms "Canned Sub-Assembly" (CSA) and "secondary" are not synonymous. All CSAs contain secondaries, but not all secondaries are CSAs since some secondaries are not sealed in a "can" (e.g., W84).